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吧!
作者:孙晖-西安市第一医院检验科
简要病史
现病史:患者,男,50 岁,3 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为全头部胀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所进食物及胃液,进食后明显,伴有食欲减退。无头晕、视物旋转,无肢体活动不灵活,无言语不清,无吞咽困难、无胸闷、心慌、气短,症状持续存在,间断就诊于外院(具体不详)未缓解。1 月余前患者新出现双眼视物重影症状,成像为左右分离,伴右眼痛、畏光,无视力减退、视物变形。1 天前(凌晨 3 点左右)患者再次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呕吐物为黑褐色液体,呈喷射性,伴头痛、大汗,头痛症状持续约 10 分钟后缓解,仍遗留头部闷痛感且闷痛感持续存在。为求进一步诊治,以“急性脑膜炎”收入院。头颅 MRI 、 SWI 、MRV 均未见明显异常;肾移植术后腹部彩超(肝胆胰脾肾)未见明显异常。
既往史:患者 2019 年因"尿毒症"于外院行肾移植手术治疗,术后长期口服"吗替麦考酚酯、他克莫司、泼尼松"等药物,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 1 月。
实验室相关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 6.71 × 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 72.10%,淋巴细胞比率17.60% ↓,红细胞 4.12 × 1012/L ↓,血红蛋白 129 g/L ↓,血小板 213 × 109/L。
行腰椎穿刺:脑脊液生化:蛋白 0.48 g/L ↑,脑脊液糖 2.23 mmol/L ↓,脑脊液白介素6(IL-6)574.32( pg / mL ) ↑;
患者初次入院:
脑脊液无色,透明,蛋白定性阴性,有核细胞计数 60.00 × 106 /L,白细胞计数 55.00 × 106/L,红细胞计数 0 × 106/L,中性粒细胞分类 25%,淋巴细胞分类 58%,激活淋巴细胞分类 2%,单核细胞分类 15%。
脑脊液细胞涂片(瑞-吉染色,×1000)
脑脊液细胞检验报告
脑脊液墨汁染色阳性
血培养(厌氧瓶)
患者二次入院:
脑脊液,无色,透明,蛋白定性弱阳性,有核细胞计数 29.00 × 106 /L,白细胞计数 29.00 × 106/L,红细胞计数0 × 106/L,中性粒细胞分类 2%,淋巴细胞分类 55%,激活淋巴细胞分类 5%,单核细胞分类 30%,激活单核细胞分类 8%。
脑脊液细胞涂片(瑞-吉染色,×1000)
脑脊液细胞检验报告
知识延伸
新型隐球菌形态特征:
墨汁染色:典型的隐球菌可看到宽厚、透亮的荚膜,菌体呈圆形或卵圆形,出芽生长,极具特征性。脑脊液墨汁染色发现隐球菌即可确诊隐球菌性脑膜炎。
瑞﹣吉染色:圆形或者类圆形,大小不等,外有不着色宽厚荚膜,菌体圆形、中央多有蓝色核染色质,有时可有出芽。瑞﹣吉染色后的隐球菌镜下形态变化多样,可能与隐球菌荚膜完整性、菌体数量、菌体大小及治疗等因素相关:
a. 当荚膜结构完整时,荚膜透亮不着色,菌体往往不容易着色或着色较淡,菌体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菌体内容物清晰可见;
b. 当荚膜结构受损时,荚膜内可见大量的染料颗粒,菌体内容物不清晰;
c. 当菌量密度大时,隐球菌成团聚集,可呈现较强的立体感;
d. 部分隐球菌葡萄串状成团聚集、有的像"被压瘪的乒乓球",菌体大小不一、荚膜不明显。
隐球菌性脑膜炎:
隐球菌性脑膜炎是新型隐球菌经呼吸道吸入,在肺部形成病灶后经血行播散感染中枢神经系统脑膜及脑实质的常见真菌感染性疾病。新型隐球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当宿主免疫力低下时发病。常见于恶性肿瘤、长期应用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免疫缺陷疾病、全身慢性消耗性疾病、严重创伤等易感人群。隐球菌性脑膜炎通常起病隐匿,早期有不规则低热或间歇性头痛,后头痛持续性加重;免疫力低下者会呈现急性发病,常以发热、头痛、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并伴有视神经、听神经及脑实质等损伤,其临床表现多样、病程长、预后差,死亡率高达 30%,复发率高达 25%,通常需要长期(数年)或终身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病原学检查项目包括:脑脊液墨汁染色、隐球菌荚膜粘多糖抗原胶乳凝集试验、脑脊液培养、脑脊液微生物二代测序等。脑脊液中检测到病原菌是诊断隐球菌性脑膜炎最直接证据。
【参考文献】
~end~
公众号平台稿件征集:细胞、细菌、结晶等形态相关医学专业类作品。[知识集锦][看图识细胞][病例分享]等内容不限,形式可参考往期公众号推文。
作品要求:内容真实,原创首发,视频图片高清,请勿一稿多投。
投稿邮箱:972260172@qq.com(标题为:作品名+作者姓名、单位、电话”)
往期回顾
姿势已摆好
就等你点啦
编辑:方莹-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
责编:刘朝红-德阳市人民医院
君安医学细胞平台
仁爱丨卓越丨奉献丨创新
让学习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