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查出了两个!”
30岁的刘女士说,家里人普遍都有胃病,了解到幽门螺杆菌后,家里人都买了幽幽管自测,结果两位家属都查出阳性;
“他们的胃病持续时间比较长,消化不良,人比较消瘦,”刘女士自己也做了检测,阴性后去做胃镜,结果的确是好的。
随后家里做了分餐,感染的两位家属也做了治疗,目前已经转阴;相比之下,同事查出阳性后做了一段时间治疗又放弃了。
目前我国幽门螺杆菌治疗已有成熟的治疗手段,治疗成功概率可达到或超过90%,成年人治疗后基本不会再被感染。
如果感染后不治疗,可能会有以下2个影响:
1.增加慢性胃病,甚至胃癌风险
幽门螺杆菌是世界卫生组织明确的致癌物,感染会导致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胃肠道疾病。
如果不杀菌,在长期感染伤害下,有可能诱发胃癌。
研究显示,携带幽门螺杆菌的人患胃癌的风险是未携带者的6倍;相比之下,杀菌可降低68%胃癌发生风险。
2.感染身边人,尤其是孩子
孩子因为免疫力低,最容易被细菌感染定植。
有研究显示,大部分人的幽门螺杆菌都是在幼儿时期被身边人感染的。家庭成员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史的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可能性高出9倍。[1]
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除了会诱发胃肠道疾病,还可能对受影响儿童的营养状况、生长轨迹和整体健康结果产生不利影响[2]。
刘女士说,她曾劝查出阳性的同事去治疗,但对方治疗到一半就懒得再吃药了,一是觉得无所谓,二是怕别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自己。
“其实这个东西没这么可怕,就像得了感冒一样的是可以治好的,分餐就像感冒期间戴个口罩可以避免传染给别人,感冒好了,就能恢复正常生活了。”刘女士补充道。
会产生耐药性,增加治愈难度。
治疗失败后,多数幽门螺杆菌菌株可对甲硝唑、克拉霉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产生继发耐药,而继发耐药的产生会显著影响再次治疗的效果。
不过还是有希望治好的。
第一次治疗失败的人,可以在详细分析前一次或前几次治疗失败的原因和了解幽门螺杆菌抗生素耐药性的基础上,设计根除治疗方案。
除了感染者依从性导致的治疗失败,《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相关疾病防治》[3]提到的其他可能的原因包括:
吸烟会降低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
疗程14天的根除率一般高于7天或10天的疗程;
因其他疾病(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应用相关抗生素可增加幽门螺杆菌耐药性;
根除治疗前应用PPI、抗生素等可使幽门螺杆菌处于抑制状态,会降低根除效果。
据刘女士介绍,家里饮食一直比较重口味,治疗期间医生提醒,重口味和超加工饮食摄入过多,也可能导致幽门螺杆菌感染风险增加,因此现在吃得也清淡了很多。
需要注意的是:两次治疗间隔最好超过3~6个月,尽量避免使用PPI和抗生素等药物,以恢复细菌的对数生长状态,除非有抗衡方面的考虑。
一个重要的“长寿指标”,很多人都忽略了
周末“突击运动”,有助预防200多种疾病
有这个信号,说明大脑再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