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岁的冯阿姨平时过得很健康,以前就有游泳的习惯,现在还会去做瑜伽和普拉提。
唯一让她苦恼的是,自己的肠胃一直不太好,之前她一直以为这是肠炎导致的,没想到却被医生确诊了癌前病变。
而且和她一样肠胃不好的妹妹,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因为病变组织更大,还住院了几天。
几年前,冯阿姨因为肚子痛去医院检查,被医生确诊了慢性肠炎,从此就落下了根。
“有时候两天都不拉,有时候一拉又拉肚子,大便不成形,肚子胀。”
她想着,反正可能就是慢性肠炎,自己又有痔疮,所以没有太在意,没有系统治疗过,也没有做过胃肠镜,一难受就吃点药。
直到今年体检顺便做了常卫清,阳性后赶紧去做了肠镜。
“检查出来有3颗息肉,最大的一颗息肉是1.2cm,病理结果显示管状腺瘤伴腺上皮低级别内瘤变。”
管状腺瘤属于肿瘤性息肉,简单来说就是肠癌的种子,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可能恶化成癌。
由于及时发现,医生给冯阿姨做了微创切除,提醒一年后复查即可。
让冯阿姨意外的是,随后妹妹也查出了癌前病变,而且比她的更大。
据冯阿姨介绍,妹妹其实没有肠道不舒服的症状,大便也都正常,只是一直有胃不舒服的情况。
听了自己的情况后,妹妹也去做了胃肠镜,结果胃没什么问题,反倒是肠道发现也有息肉,而且息肉比她的更大,因此还动了手术,住了几天医院。
事后冯阿姨回忆,自己和妹妹除了症状相似,其实生活习惯也很相似。
“我们都是湖南人,平时都爱吃大鱼大肉、吃得也比较油。”
2022年发表在权威期刊《胃肠病学》的一项研究表明[1], 高脂肪饮食会通过诱导小鼠肠道微生物失调、代谢改变和肠道上皮屏障功能受损来驱动结直肠肿瘤发生。
此外,今年由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研究人员发表在《科学报告》杂志上的研究显示[2],高脂肪饮食会影响与肥胖、结肠癌和肠易激有关的基因。
发表在《科学报告》的研究的主要作者、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细胞生物学教授弗朗西斯·斯莱德克提醒,很多人以为,来自植物性的脂肪,会相对健康一点。
但研究小组发现,在服用大豆油的小鼠中,微生物组的负面变化更为明显;他们指出,之前还发现这种油可以影响大脑中与自闭症、焦虑、抑郁和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基因。
在该研究中,饮食中至少40%的卡路里来自脂肪。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成年人的总脂肪供应达到膳食总能量的20%~30%,推荐的成年人每日食用油摄入量为25~30克,相当于普通瓷勺2~3勺[3]。
过量容易导致肥胖,这会使男性患结肠癌的风险增加30%–70%[4]。
4.Bardou, M. ∙ Barkun, A.N. ∙ Martel, M.Obesity and colorectal cancer Gut. 2013; 62:933-947
两次发现早癌,是这些症状提醒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