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雯茜 |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政治经济学批判》《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社会分工论》读书报告

文摘   2024-12-08 10:00   贵州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读书汇报

              ——英国工人阶级的挣扎与觉醒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是恩格斯深入考察19世纪上半叶英国工人阶级在工业革命浪潮中的生活全貌,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对工人阶级残酷剥削的经典著作。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是恩格斯根据21个月5亲身观察和可靠资料撰写的一部重要著作,旨在揭示英国工人阶级的悲惨境遇及其根源,并呼吁社会变革。书中首先回顾了工业革命如何将传统手工业者转变为无产者,导致工人阶级迅速壮大。随后,恩格斯详细描绘了英国大城市中工人恶劣的生活环境,包括拥挤不堪、肮脏破败的贫民窟,以及工人普遍面临的贫困、饥饿和疾病问题。他指出,工人阶级不仅在物质上遭受剥削,在精神和道德上也遭到统治阶级的忽视和压制,缺乏教育机会,酗酒和犯罪成为普遍现象。恩格斯将这一切归咎于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休止的竞争和剥削,认为工人阶级的苦难是社会制度造成的“社会谋杀”。他呼吁工人阶级觉醒,团结起来争取自身权益,并最终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一个更公正的社会。

      在阅读过程中,心情是沉重且压抑的。书中所描绘的工人阶级生活犹如一幅黑暗的画卷在眼前展开。每一个关于工人恶劣生活条件的描述,无论是那拥挤肮脏的住房,还是难以果腹的饮食,都让人深感同情。恩格斯对细节的描述使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的英国,能感受到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无助与挣扎。同时,看到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手段时,心中涌起对这种不公平制度的愤怒。而在了解工人阶级为了改变现状开始觉醒并进行反抗时,又为他们的勇气和希望感到振奋。

      读完本书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虽然带来了工业革命的繁荣,但背后却是对工人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这本书不仅是对当时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记录,更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有力批判。它让我意识到社会变革的必要性,工人阶级只有通过自身的觉醒和斗争,才有可能摆脱被剥削的命运。同时,也深刻体会到恩格斯这部著作对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重要意义,它为工人运动提供了理论支持,唤醒了更多人对工人阶级的关注,为追求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奠定了思想基础。


   

        《政治经济学批判》读书汇报

                  ——《资本论》的重要先声


      《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公开发表的第一部政治经济学著作,作为《资本论》的“初篇”,它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在政治经济学领域革命变革的理论基础。

      《政治经济学批判》涵盖《序言》、《商品》章、《货币或简单流通》章。《序言》阐述马克思涉足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历程及得出的主要结论,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关系予以概括。《商品》章从商品剖析入手,揭示商品二因素源于劳动二重性,这一独特见解与古典经济学价值理论相区分,且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货币或简单流通》章阐明商品内在矛盾催生货币及其本质与职能的历史发展,各章末尾的理论历史考察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的创立奠基,整体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了剖析。

      由于之前读过《资本论》,在读《政治经济学批判》时,起初会不自觉地将二者进行对比。书中的一些理论概念似曾相识却又有着独特的表述和发展脉络。例如在解读商品和劳动的相关理论时,能感觉到这是《资本论》相关理论的雏形,但相比之下更为精炼和基础。这种感觉既让我觉得亲切,又因要深入理解其原始的、基础的逻辑而倍感压力。不过,这也让我看到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连贯性,这本书加深了我对马克思经济思想的理解,认识到伟大理论的诞生是逐步积累与深化的过程。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读书汇报

                 ——探索国家、法与市民社会的哲学批判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对黑格尔法哲学思想的深刻剖析,揭示了其内在的逻辑矛盾与现实局限性,为理解国家、法与市民社会的本质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书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性解读,指出黑格尔在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上的唯心主义倾向。马克思在书中深刻剖析了黑格尔关于国家、法与市民社会的理论架构,揭示了其将国家视为绝对精神的体现、忽视现实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影响的错误观点。同时,马克思也提出了自己对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看法,强调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性作用,以及市民社会对国家的制约和影响。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力度和深度。他通过对黑格尔理论的细致剖析,层层剥茧,逐步揭示出其内在的矛盾和局限性。这种批判不仅是对黑格尔个人的挑战,更是对整个唯心主义哲学的有力质疑。同时,马克思在批判中也展现出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和理论深度,让我深受启发。

      读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我深感马克思思想的深邃和伟大。他不仅成功地批判了黑格尔的法哲学思想,还提出了自己关于国家、法与市民社会的独到见解。这些见解不仅在当时具有革命性意义,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以及市民社会对国家的制约和影响。


           《社会分工论》读书汇报

                 ——剖析社会团结的经典之作


      《社会分工论》深入剖析了社会分工的本质及其对社会团结、个人与集体关系的影响,是一部奠定社会学基础理论的经典之作。

      涂尔干在书中指出人类社会存在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两种状态。机械团结基于强烈集体意识将同质个体结合,常见于传统社会,集体意识构成社会秩序基础,法律多具压制性;有机团结源于社会成员异质性与相互依赖,是现代工业社会特征,法律具恢复性。社会分工带来诸多影响,如削弱集体意识为个人意识发展提供空间、使社会各部分相互依赖,虽降低集体意识控制范围和强度,但分工产生的相互依赖感成为现代社会联结成员的基础。涂尔干还归纳了无法律的分工、强迫的分工、纯经济或纯技术的分工三种反常分工,它们以社会不平等为基础,破坏集体意识未创造新道德规范,导致社会失范。作者重视职业团体对平衡社会和个人关系、解决社会危机的作用。

      读完《社会分工论》后,对社会的认识有了全新的视角。涂尔干通过社会分工这个切入点,揭示了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在团结形式、社会秩序维系等多方面的巨大差异,以及隐藏在背后的道德、法律、职业团体等因素的交互作用。这不仅是对社会学知识的充实,更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一次深刻洞察。书中的理论让我意识到,社会现象背后有着复杂的因果关系网,任何社会变革或者社会问题的产生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社会结构、分工体系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也让我学会以更宏观、更全面的视角去思考和理解社会现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