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写于1844年4月-8月,当时马克思正处于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的时期。从时代背景来看,当时的马克思受到了恩格斯《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的影响,为了搞清楚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问题,在本书的写作之前,他阅读了大量的政治经济学著作。
书中作者提到本书的中心任务:“我们必须弄清楚私有制、贪欲以及劳动、资本、地产三者的分离之间,交换和竞争之间、人的价值和人的贬值之间、垄断和竞争等等之间以及这全部异化和货币制度之间的本质联系。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不仅具有创造性的一面,而且具有摧残人的一面。具体可以表现为“劳动异化”,劳动异化可以分为劳动产品与人相异化和劳动本身与工人相异化。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贫困。劳动产生了宫殿,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棚舍。劳动产生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了畸形。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工人买不起自己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产品且工人不能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劳动。劳动不再是满足一种需要,而只是满足劳动以外的那些需要的一种手段。这两个方面的异化也就导致了人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人的类本质就是指一切人所共同具备的本质即人的自由而有意识的活动,也就是劳动。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
马克思在本书中阐述了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消灭私有财产和扬弃异化是内在统一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基本途径。“共产主义是被扬弃了的私有财产的积极表现,起先它是作为普遍的私有财产出现的。”所以在我理解看来,共产主义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灭亡之上的。
本书令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异化”这个概念,资本主义对社会的关系的影响,使得人类自身天性的一些基本特征与其所属社会的分离和疏远状态,个体在这种状态下承受着强烈的无力感和无助感。这让我想到了齐美尔对于货币的看法,货币本来只是人们达成目标的手段,但慢慢地人们开始一味地追求货币本身,忘记了自己追求的目标,手段变成了目标。这是不是也是一种货币的异化呢?“你拥有得越多,你的外化的生命就越大,你的异化本质也积累得越多。”
《政治经济学批判》
有了上个月阅读《资本论》的基础,我在读这本《政治经济学批判》时会更容易理解一些。查阅了马克思恩格系列著作的出版时间,我发现本书先于《资本论》出版,它更像是《资本论》的导言。
马克思认为,物质生产总是一定社会性质下的生产,生产、消费、分配、交换是物质生产的四个环节,生产是这四个环节的起点。本书的第一部分也就以生产为出发点论述了生产与消费、分配和交换的关系。生产制造出需要的对象;分配依照社会规律决定个人分配这些产品的比例;交换依照个人需要把已经分配的东西再分配;最后,在消费中,产品脱离这种社会运动,直接变成个人需要的对象和仆役,供个人享受而满足个人的需要。因而,生产表现为起点,消费表现为终点。分配和交换表现为中间环节。社会生产就是这样在总体性中活动着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接下来的部分马克思论述了政治经济学从抽象到具体的研究方法,他强调完整的政治经济学方法应当是:从具体到抽象,然后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这让我想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我们在看一个个体或事件时,不仅要认识它本身,还要抽象到整体,提炼出经验以后,再用于其他个体上。但整体的经验也不是适用万物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政治经济学研究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虽然这种方法大体上符合正确的认识路线,但它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发的,因为它始终都受经验主义方法的困扰,处于直观和表象的初级加工的阶段,尚未达到对事物本质的完整理解。第二种方法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这是马克思认为科学上的正确方法,这种方法不仅不否定从感性具体到抽象的方法,而且应有目的地把表象中的具体加工成抽象的规定,使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认识获得正确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