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代表符号互动论的欧文戈夫曼继承了库利和米德的微观传统,进一步聚焦于社会互动的微观层面。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阐述了著名的剧场理论,探讨了个体在环境中的行为尤其是我们如何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我们采取各种技巧去维持自己的表演并扮演自己的角色。在这本书中戈夫曼阐述了前台、后台、剧班、不协调角色等等,也向我们介绍了印象管理艺术有哪些,包括“防卫性措施”和“保护性措施”,在你卖力的进行你的表演同时,观众和局外人也在为了你的表演采取保护性措施,这不禁让我想到了“社会性”这一概念,在社会这样一个大棋盘下,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异常紧密,人际交往、分工协作…使你无法脱离他人和群体而存在,与此同时你也是社会群体的一员,大家的心照不宣的尽力维护着自己和他人表演。这本书中让我思考最深的是戈夫曼对角色扮演的两种类型的讨论,分别是“虔诚者“和”玩世不恭者“。的确,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社会角色的行为实际上就是表演,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以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场所进行表演,但是若你能够愈来愈接受你在社会中精心呈现的角色所赋予的自我,那么你就无需担心台前和幕后的差别、无需费劲各种心思进行印象管理,因为你已经成为了最真实的自我,不再需要台前做作的表演。
《污名》
则是对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再越轨领域的进一步阐述,揭示了日常生活中的污名管理行为,通过污名者的自我呈现再一次探寻社会秩序的本质。这本书在我看来十分独特且诙谐有趣是因为它并非是具有严谨实证材料的科学报告,而是架构精巧、发人深省的论说文,书中援引了大段小说、报刊和传记来勾勒出常人和污名者的典型形象。在我的以往的经验和认知中,蒙受污名者和越轨者都是不正常的,但是在这本书中,戈夫曼以一种社会批判的话语,阐明了越轨存在的合法性,为差异和污名正名,让我看见了一种新的视角和领域。与此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随意把他人污名化,在学者进行社会学或人类学等研究时,我们会深入到其他部族和地区进行调查,这时很容易带着主体本位的观点去评判他人,在我们看来他们的行为是病态的、有问题的,但是在他们的文化和生活习惯中并无大碍,这就需要学者不断进行反省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