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抽水电站管理权为何从“香饽饽”沦为“烫手山芋”
罗丹|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一、问题研究概况
在我所生活的农村,周围环绕着一座座山,树林密布,梯田随处可见。由于地理及自然原因,当地流有山泉水。在一处名为“龙洞”的山洞口外,泉水源源不断地流着,从未干涸。因而,村内部分聚居的家庭的日常用水都是取自此处的泉水。在早年间,由于经济等条件落后,人们基本是自己去洞口挑水,储存于家中大水缸,维持日常需求。而在2010年,经过村里开会商讨,决定在“龙洞”建造一处小型的电站,以电力抽水至村民家中。由一人负责管理抽水电站,每周六至电站开启电力开关进行抽水。村民则在当天将家里的水龙头打开,待水放满水缸后关闭。待所有村民家中的水都储备好后,管理者再关闭电力开关。参与电力抽水的村民需要以户为单位,每月支付该负责人员30元作为电费和工作报酬。每年,由村民自主组织会议以投票决定抽水电站管理者的更换或连任。村委会主要负责协助工作,非必要则不介入。
在前几年,村民们都希望能够取得抽水电站的管理权,纷纷在换选会议上毛遂自荐。因此,抽水电站的管理者少有连任,几乎是每年轮换。为了争夺这项管理权,村民之间常常会有潜在的冲突和矛盾。然而,近几年,电站的管理者却没有再更换。对于抽水电站的管理,几乎无人再去争夺。村民互相推辞,不愿担任这项工作。抽水电站管理权为何由从前的“香饽饽”逐渐成为如今的“烫手山芋”,其中的因素有待调查与探讨。
二、原因分析
1、从前:抽水电站管理权——“香饽饽”
(1)一定的工作收入
该村庄中需要取泉水的大约有二十户左右。作为抽水电站的负责人,每月能够收到的总金额大约为800元。除去每月抽水的电费约200元,最后所得的工作酬劳约有600元。对于村民来说,每月只需负责抽水和关水工作便会得到600元左右的薪资。虽然收入不算多,但相对简单的工作程序而言也比较可观。况且,多一份收入意味着多一份保障。于是,在这样的利益驱动下,村民纷纷争取抽水电站的管理权。
(2)十足的存在感
抽水电站的管理权除了能够带来一定的收入利益外,还能够带来许多关注,获得十足的存在感。
在一个本就彼此熟悉的村庄,一旦取得抽水电站的管理权,便立即会引起大家的关注。因为大家都希望能与这位管理者打好关系,从而在自己有需求的时候能够得到帮助。例如,村民由于外出等情况有时会忘记抽水的时间,这时候就需要联系管理者再去一趟抽水电站,抽取泉水;村民偶尔也会因急需大量用水而请求管理者为其调整抽水的时间;此外,由于电路问题造成家中水龙头堵塞而无法放水时,也需要管理者的帮助。每当遇到这些突发情况,村民除了请求管理者的帮助外,就只有采取之前的老办法——挑水。对比之下,村民无一例外都会选择简单的办法,以电话形式或者当面告知管理者相应的情况,请求管理者的帮助。而身处一个人情的社会,当对方帮助自己后,自己必然就要偿还这份人情。因此,在得到帮助后,村民通常会以邀请管理者在家中喝酒吃饭等方式表达感谢和偿还人情。并且,长期的帮助也让管理者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在之后村里发生其他事情需要商量讨论时,管理者便是最早知道并且最具有发言权的领导角色。
这样十足的存在感会使管理者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感受到工作带给自己的骄傲。于是,一些平常爱表现,想要展现自己的重要性的村民便会积极争取抽水电站的管理权,希望成为村里的关注焦点。
2、现今:抽水电站管理权——“烫手山芋”
(1)抽水电站管理工作的周期性
抽水电站的工作程序虽然简单,但是由于抽水电站的位置较为偏远,并且工作具有一定的周期性,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对于管理者来说,周六清早便需要从家中去往抽水电站进行抽水。并且,管理者去往抽水电站开启电源后,并不能短时间内关闭电源离开。在开启电源后,他需要等待一天的时间,直到各个村民家中的水缸都放满水后才能将电源关闭。因此,在这段时间,他通常会暂时离开电站,去做自己的事情。对于周六抽水的事情,村民都是知晓的。但由于他们之间并没有建立相关的群聊,管理者无法线上通知大家以防止个别村民忘记。所以,在这段期间,管理者每见到一个村民便会告知其抽水事项,使其互相提醒。当村民都储存满水后,时间已经差不多是下午六点左右了。管理者需要在天黑之前去往抽水电站关闭电源。也就是说,在没有村民由于各种原因需要重新为其抽水的情况下,管理者一个月大概需要来回往返抽水电站八次。
这种工作的周期性要求管理者必须是长期居住在村里,不外出务工或者经常离开村庄。因此,抽水电站管理者通常是以务农为主的老年村民。由于抽水电站位置的偏远,老年村民每往返一趟通常需要花一小时左右的时间。并且,去往电站的路程并非是平坦的道路,而是狭窄且泥泞的山路。这对于年老的村民的身体、精力和时间都是极大的消耗。之前,村民们都争先恐后想要争取抽水电站的管理权。然而,当他们真正接触到这份工作,体会到其中的艰辛后便不再想要继续担任。于是,每过一年,争取抽水电站管理权的村民便会减少。直至近几年,村民更是不愿意担任这份工作,管理者便再未更换,一直由乐于奉献、真心为他人服务的老党员——吴爷爷担任。因为身体原因,吴爷爷也时常有卸任的想法,但由于没有村民愿意担任加之自身的为人着想的品质,故而吴爷爷只能继续坚持下去。
(2)熟人社会的“舆论”
在农村这样一个熟人社会,担任抽水电站的管理者,在获得关注的同时自然也会招来一些舆论。这些舆论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交费问题和对管理者的不满。
村民每月交付管理者30元作为抽水电费与工作酬劳是最初开会时便定好的规则。但随时间流逝,部分村民反而想打破原来的规则。他们认为,每月需要交费30元并不合理。因为除去每月少量的电费外,管理者还会有大笔收入。在他们看来,作为抽水电站的管理者,平时的工作量不大且步骤简单,而这笔收入远高于他的工作付出。他们时常会在背后议论管理者拿着大笔的钱,做着简单的工作。同时,他们也不愿意每月付给管理者30元。每当需要交费时,他们通常只愿意付给管理者20元。个别无赖的村民既不交费,又想要享受电力抽水的便利。对于这些不按照规矩交费的村民,管理者一旦断了他们的电路,不给他们抽水,就会引来村民的谩骂,甚至可能发生肢体上的矛盾。因此,管理者只能请求村委会的帮助。村委会不愿引起更激烈的矛盾,采取的处理方式通常是柔性劝导,给那些村民讲道理,希望他们能够理解。这种劝导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但是无法在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村委会日常的工作繁忙,对于这种事情也难以做到每次都及时处理。有时,这些村民知晓管理者将自己举报到村委会后,会对管理者更加不满,私下议论纷纷。
舆论的主要涉及的另一个方面是对管理者的不满。由于管理者有时可能无法及时帮助到每位村民解决抽水的相关问题,可能会引起相关村民的不满。他们认为管理者拿着收入却不认真办事,在自己有需求时并没有提供及时的帮助。于是,他们便会制造舆论,在对他人谈论时将事情原委夸张化,使管理者在大家心中的形象发生改变。
这些舆论的存在使得管理者有苦难言,有理说不清。这导致管理者在日常生活中树立了不少的敌人,与村民的关系也逐渐疏远。渐渐的,管理者便会产生放弃这份工作的想法,宁愿自己少赚点钱也不愿引发是非,招惹麻烦。
(3)工作收入日渐微薄
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外出务工。在有些家庭,相对年轻的父母会跟随子女在外居住,共同务工。有些青年通过自身的拼搏,在县城买了房子,将父母一同接过去居住。农村的流失人口越来越多,需要抽水的家庭也逐渐变少。再加之部分村民故意少交费或者不交费,导致管理者的收入越来越少。管理者对工作自然也会不如从前那样上心,勉强做完一年便卸任。
三、结论
通过对上述原因的分析,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农村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多导致人们的观念发生了改变。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农村越来越多的青年离开村庄,走向城市,长期在城市务工。而在城市的长期居住使他们对于农村的人情世故的态度逐渐淡漠。他们不愿花费过多的时间去处理与村里人之间的关系,也不愿主动参与农村的公共事务。故而,他们也不希望父母担任抽水电站的管理者,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在他们看来,如果父母争取这份工作的原因是缺钱的话,直接告知自己就好,自己会打钱过去。再者,如果父母因为工作原因与其他村民发生矛盾或者发生意外,那更是得不偿失。他们只希望专注自己家庭的经营,不想与其他村民有太多纠葛,也不愿在这些不必要的事情上花费精力。
由于子女的影响,父母的观念也在转变。再加之抽水电站工作的收入微薄且易与村民发生摩擦,长期在农村生活的父母自然也不愿意去担任抽水电站的管理者。这便会导致现今的局面:外出务工的青年胜任不了这份工作,在家中的父母则选择帮助子女照顾孙辈或者务农,不愿争取电站的管理权。如此一来,抽水电站的管理权则成为了烫手山芋,无人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