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自古繁华,阊门一带尤盛。进阊门,一条东西大街贯串古城。从接驾桥为起点到皋桥的一段,叫东中市:阊门到皋桥的一段叫西中市,从前这里商肆栉比,人流熙攘,繁华之极。
大街两侧曲曲折折的小巷内,隐藏着众多簪缨之家,他们把去东、西中市,称为“上大街”。路笔直,两边房屋大都是两层楼,与街道的尺度般配,街面上没有大片落荫。西中市最气派的房子是恒孚银楼,门面装饰海派味儿十足,达官贵人和太太小姐进进出出。据老人讲,西中市曾云集了苏州的钱庄,为经商者提供金融服务,是民国初期有名的“金融一条街”。后来观前街赶了上来,抢走了西中市金融中心的地位。
恒孚对面的“雷允上”药铺,享誉海内外,局促的石库门,一点不张扬。走近门口能闻到里面飘出一股药香,店堂的柜台很高,装束古板的伙计提着戥子称药,全神贯注。朝柜台里望,上百只大小一样的药抽屉像堵墙似的,伙计不看抽屉上的标签,分辨准确无误。
靠近泰伯庙桥,集中了许多饮食点,六宜楼菜馆、陆稿荐熟食店、五福来糕团、大观楼茶馆……一爿靠一爿,生意很兴旺。茶馆附近还有一家书场,午后,一阵阵悠扬的弦索叮咚声飘扬在西中市的上空。
过去,神仙庙(福济观)在阊门内下塘,每年阴历4月14日,赶来轧神仙的人山人海,带动了西中市的繁荣。平时,住在吴趋坊、阊门内下塘、汤家巷的居民,家里来了客人或遇上什么事情,采办物品总是到西中市去。
五十年代,西中市还集中了两个行业:一个是木车加工业,小铺面里置一台木车床,专门加工算盘珠、桌椅腿什么的。伙计们使劲交替踩动两块踏板,由皮带带动木棍飞速旋转,双手握刀贴住木棍,随着刨花的飞舞,一件件光滑圆溜的物件加工成型。
还有一行是戏衣社,舞台上五光十色的袍子、头盔,差不多全出自这里能工巧匠之手。采购戏装的客户,来自全国各地,苏州的戏衣做工细致,精美考究,在国内首屈一指。不过,干这些手工行当很辛苦、利润薄,肯学的人越来越少。加上戏曲舞台的日趋冷落,戏衣行业渐渐地在西中市消失。
斗转星移,西中市褪尽了昔日的光彩。但近年随着老阊门的复建,在宏伟城楼的带动下,西中市的生机逐渐得以恢复,街面上的商铺生意也好了许多。如姚记豆浆店,招牌咸豆浆以及荷叶包美人、麻团为主打美食,食品在坚持老传统下做一些改良,咸豆浆中添加猪油渣,口感就变得更加鲜香。
一度,景德路拓宽后,有人提议,西中市也要脱胎换骨。城里老房子已拆掉不少,再拆硕果仅存的“民国商业街”西中市,老苏州都有点不舍得。再说,假如要恢复阊门,一进城门是条“野豁豁”的阔马路,不登称。难道改造旧城除了拆房子,真的别无它途?
幸亏苏州有许多“古迹迷恋者”,他们执著的维护着苏州城的旧时印记,不愿意故乡的文脉在这一代人手中消失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