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扬州龙头关

文摘   2025-01-03 08:45   江苏  

一.前言

    近日,公布了江苏省第三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下简称名录),我市11个项目成功入围。它们分别是交通运输设施类中的地名——东关古渡、瓜洲古渡、宝应县古邗沟码头;水利设施类中的地名——龙头关、茱萸湾闸、江都水利枢纽、邵伯船闸、刘堡减水闸、仪征东门水门、高邮平津堰、子婴闸。

    扬州历代建成的水利设施,凝聚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在根治我国的水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设施,设计灵巧,坚固耐用,保留至今。

    其中,龙头关离扬州市区最近,地位十分重要,

二.扬州关于龙的传说

    龙的形象深深扎根在华夏儿女的心目中,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一直把它作为自己信仰的图腾。

    我国民间有许多关于龙的神话,世界各地的华人,都自称是龙的传人。全国各地与龙相关的地名,俯拾即是。

    扬州历史悠久,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关于龙的传说相当多。广为人知的是:小秦淮河流入古运河的出口——龙头关,北柳巷的龙背和槐泗的龙尾田。明代朱元璋担心这条“卧龙”惹事生非,在龙头砌一座水关以镇守,在龙背挖一口井,钉住龙身。这水关叫龙头关,井叫青龙泉,位于天宁寺内。

    龙头关历史悠久,清代《扬州画舫录》多有叙述:“城河即市河,南出龙头关,有坝蓄水,与官河隔,谓之针桥……今龙头关淤垫,乃于小东门钓桥下筑坝,令河北徙”“乙卯间(雍正十三年,1735年),以修通龙头关河道,建太平马头。”

   

    另《广陵区志》载:龙头关在小秦淮河南端,挹江门西,城墙下有拱门水关,城里有水关桥,桥下西侧各置一石刻龙头,故名。

    清康熙年间,龙头关一带曾是扬州最为繁华的商业区。埂子街店肆林立,酒旗飘飘。小秦淮画舫荡漾,歌舞升平。当时的热闹场景曾被诗人填词曰:扬州好,花月拥邗关……”这里的邗关,指的就是龙头关。

    扬州龙头关地处水路要道口,此处水关桥为东西向,跨越小秦淮河。桥身两边的栏壁下口,各置一石雕龙头。作为城内水位的控制性工程和交通咽喉要道。扬州城南,是联络江南各地的主通道,把关设守,理所当然。除了水道上的龙头关,在陆路上,龙头关东面还有一座“钞关”,与龙头关并肩而立,专注地守卫着扬州城的城防安全与经济畅通。

三.钞关与龙头关

    钞关的名称有点怪,有人误以为是龙头关的别称。其实,龙头关是水路,系城内小秦淮河与古运河的交接口,而钞关起初只是收税机关,大致位置设在扬州“旧城”外东南部。明嘉靖年间,扬州扩建“新城”,在该处新辟城门“挹江门”,习称“钞关”。因为钞关与龙头关两者毗邻,功能相近,很容易混淆。

    钞关起源于明代的纳税制度,洪武七年(1374),明太祖专设“宝钞提举司”,负责纸质货币的印刷和发行。全国设立专门收纳钞券纳税的机构,名叫“钞关”。史志载:“天下设钞关七座,扬其一也。由南(京)户部差官。时钞渐不行,故设关收之。”国内共有钞关七处,属朝廷户部的派出机构,担负着国家税收的重任,机构级别相当高。

    水路上,龙头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过往载物舟楫,例行缴纳赋税。这是一处水关,是扬州旧时四水关之一,始建于什么年代不详,明嘉靖年间改建。据传,它是中国最早使用虹吸原理测量长江、运河水位的水关,人们通过观察就可以得知江河水位高低之差:北侧龙嘴溢水,则代表着南侧水位涨到了一定高度,相反,南侧龙嘴溢水,则是北侧水位高。

    龙头关见证扬州城的历史,数百年来作为古城防涝第一道关,为城里的百姓们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为防止水患、调节水位,修建必要的水利工程,以图一劳永逸,工程目前还在实际使用。这些现如今看来简易的水利工程设施,当年该是属于“政府重大工程项目”,任谁都不敢玩忽,否则的话,性命难保啊!

   

    扬州城南两重关隘的设立,带动附近地区经济的繁荣。城内的埂子街、下铺街、小秦淮两岸;城外的西后街、极乐巷等处,人流攒动,百业兴旺,市廛热闹,如著名的伍少西毡铺、戴春林香料铺等,名噪一时。小秦淮歌舞升平,画舫荡漾,笙歌沸天。

    钞关和龙头关都曾是历史上重要的城市节点,朝廷在此设立关卡,重点负责收取盐运的“过路费”。大量运盐船停泊在运河岸边,促使附近市场的短期繁荣。不知不觉中,端午节钞关看龙船,成了清代扬州的民俗。

    倪登瀛《再续扬州竹枝词劫余稿》中赋诗咏叹:“钞关城外锞船回,正是龙舟打桨来。观众登船齐左顾,不防侧重遽遭灾。”这一年是光绪三十二年(1906),农历丙午年,这次重大人员伤亡事故,史称“扬州丙午龙舟案”。

四.龙头关被列入保护范围

    2003年拓宽南通西路,龙头关闸口加固修复,涵闸改为混凝土结构。设备进一步完善,闸门的功能加强。桥涵的侧面,保留着早先的龙头雕塑,龙头昂首屹立,日夜终于职守。老扬州说,早年在附近有一条小巷,名称就叫“龙头关”。

    龙头关、钞关地区的改造,依据保存历史风貌的原则,尽量保留传统建筑。钞关西后街东首有座老屋,规模不大,但保存较好,两进住宅质量尚可,系原汁原味的扬州民居。迎门处的砖雕福祠,精雕细刻,属不可多得的建筑附属物中的精品。福祠连同民居整体保护,一颗百年 “扬州运河明珠”,熠熠生辉,观者无不赞叹。

    此次,龙头关水利工程被列入第三批地名遗产保护名录,妥善保护这一历史地名,不使它随着历史变迁而被遗忘,有了靠实的法律依据。

    正如我市一位地名办人士所说:我市将结合城市改造与发展、历史文化街区打造、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等项目,通过编制地名保护名录、设立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碑牌,进一步夯实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健全完善地名文化保护体系,持续开展市级地名文化遗产认定,积极动员、引导多元社会力量参与地名文化宣传,留住历史乡愁,激活历史记忆,持续发扬地名文化遗产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考察龙头关的历史变迁,人们由衷呼唤:龙的文化源远流长,作为龙的传人,肩负起保护龙头关的历史责任,龙腾虎跃、龙飞凤舞,真好!


龚平
传递文字,广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