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1957年夏天进入苏州市四中初中部,即从前的桃坞中学,1960年经入学考试继续在母校高中部就读,直到1963年毕业离校,至今已经有61年了。
时过一个花甲,许多往事印象已淡漠,然而,当年许多老师的奕奕风采,我仍清晰记得。如教物理的冯允瑜先生,相貌堂堂,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他的一手板书,尤其出色,看着是一种享受。当然,听冯先生上课,更是声情并茂,拍案叫绝,同学们个个赞不绝口。
高三年级化学课开讲有机化学,记得当年的教课先生姓龚,名字好像是祖绳。他是位资深教师,在高年级学生中口碑很好。龚先生毕业于本校——之前叫桃坞中学,是苏州很有名的私立学校,由美国圣公会兴办,被称为教会学校。
当年学校收费昂贵,能进桃坞中学读书,家境一定说得过去。龚先生留校任教,当是成绩优秀,堪以重用。到了20世纪60年代,因资历老,桃李满天下,已属四中的知名老教师,出任四中化学教研组组长,兼任学校副校长。
龚先生身材魁梧,一团和气的圆脸型,没有丝毫凶相。大约五十岁光景,丝丝银发更丰满了他忠厚长者的慈善面相。他是苏州本地人,一口儒雅软糯的苏州腔,听了非常舒服悦耳。记得他跟同学做介绍说,我姓龚,但苏州人不叫“龚”(gōng),而读“jiōng”。他那亲切随和的自我介绍,我至今还留有印象。
有机化学是化学课中的另类,与之前学的无机化学截然不同。有机化合物分子式的表达方式也很怪异,过去从来没见过。
有机化学课基本上不做实验,如果教师讲课不能做到深入浅出、风趣幽默,学生们听了乏味,都会摇头,不感兴趣。龚先生却能别开生面,硬是把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讲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讲课中,先生总是结合实际,日常生活中能遇到的物品,凡是与有机化学有关联的,就做一番详细介绍,使知识点能深入学生的心中。记得讲授“酚”一节的时候,先生列举了“药水肥皂”的例子,说其中就含有酚的成分,还说医院常用的消毒水——来苏水,气味独特,它的主要成分中也有酚。
最有趣的是,先生开讲“苯”,首先提醒这个字的写法和读音,是草字头,读“běn”(本),“你们千万不要写成‘竹’字头,读作‘bèn’(笨)呀,人家要说是龚老师教的,太笨啦!”先生的一番“噱头话”,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活跃了课堂气氛,无形中使同学们极大增加了学习兴趣。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龚先生做到了!
此虽是小事一桩,但我牢记了六十多年! 也许,关于苯的知识,日后没有派上什么大用场,然而,中学老师们的精彩教学方式,足以丰富我今后的人生。
离开母校后,再也没有见过龚先生,但他的音容笑貌却一直深深镌刻在我的脑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