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听评弹 何日君再来

文摘   2024-12-25 05:45   江苏  

    自小受吴侬软语的熏陶,对评弹情有独钟。那时,苏州阊门外石路一带书场很多,有时晚上父母亲带我到雅乐、龙园或和平书场听书,一个夜晚沉浸在江南雅韵的愉悦之中。

    更多的时候是听电台“广播书场”的节目,天天老辰光守在收音机边上,顾宏伯的《包公》、杨炳奎杨振言父子双档的《大红袍》、唐耿良的《三国》、严雪亭的《杨乃武与小白菜》、蒋云仙的《啼笑因缘》……一档接一档开播,乐此不疲。

    评弹无疑是说唱艺术中的佼佼者。生动细腻的说表,悠扬婉转的弹唱,常使听众如痴如醉。最吸引人的是说书先生“放噱头”,无论是书中的“肉里噱”,还是硬添进去的“外插花”,引得大家忍俊不禁。

    为了勾住听众朋友,说书先生都有一套“卖关子”的本领,每天说到紧要关头便戛然而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撩得你心头痒痒的,明天到了这时候,非要继续听个明白不可。

    耳濡目染已久,对评弹渐渐听出些门道来,知道了传统书目的主要故事情节,还分得出演员唱的是什么“调”。评弹流派以什么什么“调”区分,能一下子听出什么调的听客,俗称“老耳朵”,是资深评弹迷。

    我最喜欢蒋月泉唱的“蒋调”,醇厚悦耳,一曲“宝玉夜探”百听不厌。也欣赏张鉴庭老先生唱的“张调”,苍凉遒劲,中气十足,充满了男性的阳刚之美。偶尔也学唱几句,“张教头是怒满胸膛,骂一声……”沾沾自喜,自以为学得蛮像。

    自客居异乡后,对评弹渐渐地疏远了。在现代艺术门类的冲击下,评弹也步入了下降通道。日前,上网偶览“苏州热线”,惊喜地发现有个评弹专业网站,上面内容绝顶丰富,介绍评弹艺术的资料应有尽有。更令人高兴的是,可以“网上听”“网上看”,渴望已久的评弹终于凭借宽带技术向远方的游子驰来。

    在三弦和琵琶的叮咚声中,我的评弹瘾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一代宗师蒋月泉醇厚的“林冲踏雪”、书坛精英赵开生雅趣的“方卿见姑”,评弹新秀盛小云缠绵的“新木兰词”……听来如饮醇醪,让人心醉神迷。

    作为评弹的老听客,更喜欢听长篇弹词,每天一档,不徐不疾。那些享誉书坛的好演员,细心打磨传统书目,去芜存菁,成为评弹艺术中的经典节目。

    最可喜的是,苏州电视台有一档“电视书场”,播放了几百场,每天播放不同的内容,成为评弹迷钟情的艺术殿堂。之前,节目播出后,过几天再网上贴出,使得没能按时欣赏到的听众,能及时下载后观看,弥补“漏回”的遗憾。

    网络技术与传统艺术的联姻,给评弹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正如一位远在大洋彼岸的苏州老乡给网站发Email赞叹:聆听久违的乡音,我的心飞回了祖国。

    评弹网上传播,振兴大有希望!

补记:

    这是二十年前写的旧作,略作修改后在微信公众号上贴出。估计因版权保护的缘故,网上下载时新的评弹节目,已是明日黄花。自媒体短视频中评弹片段,却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能否为振兴评弹出一臂之力,还有待时间的考验。


龚平
传递文字,广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