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胶唱片上的补充票是什么?

文摘   2024-05-19 16:34   广东  

日版黑胶唱片以配件多著称。一般唱片都配以内页,上面除歌词外,还会邀请知名乐评人撰写唱片介绍,是非常可贵的历史资料。


唱片侧标


除此之外,还有侧标。

侧标是一条纸,环绕在唱片封套,也环绕在收藏者心头。侧标有形式多种,最常见的是竖排环绕。很多本土爵士唱片为了追求身份正宗,封套只写英文,而对应的日文唱片名、乐手阵容、推荐语等等,都以日文形式写在侧标,其作用类似于今日腰封之于图书。这些侧标让人欢喜让人忧。忧的是,往日老唱片,有无侧标,其价值相差数倍或数十倍,追求侧标,颇有买椟还珠之意味。但为没有实际意义的纸片付出如此多的精力与金钱,这正是疯魔收藏者的可爱之处。喜的是,一张唱片,一旦你拥有侧标,就几乎达成了收藏的终极目标。然而事情远远还没有结束。

唱片补充票


如果仔细观察,在侧标背后的粘接处,有时还有半张信用卡大小的纸片,名曰“补充票”或“注文补充票”。票上一般有一表格,印着唱片编码、名称、售价等基本信息,并空出售店名以及日期待填写。讲究的日本卖家,有时会强调“补充票完整”。如果你现在打开唱片,发现没有这张纸,恭喜你,那就是补充票“不”完整。严格来说,带上这张补充票,唱片才算是处子之身。但为什么会有这张纸片,“补充票”究竟是做什么用的?难道是专门难为后世收藏者的吗?

商品,尤其是唱片、书籍这种商品,在销售渠道中有几个共同特点。

一就是按批印制。理论上每批印数越多,单位成本越低,但印刷太多卖不出去,库存成本就越高,因此每批印多少非常关键。但这只能靠经验预估,比如靠该类型书籍/唱片,或该作者/歌手过去的销量。不过这其实是个玄学,预估往往偏差较大。这怎么办?聪明的你一定想到了,开始印一个偏保守的数字,需要时重印即可。

这又涉及到这类商品的另一个特点,他们都是非必需品。这如何理解?重印与再铺货是需要时间的,如果两次印刷间出现较大的空窗期,消费者这类需求往往会被其他商品所填补。按照当时热度估计的重印量,如果不及时印出,往往会错过时机,成为滞销品。

最后就是退货机制。在终端零售店销售不完的情况下,这类商品往往可以向出版机构退货。也就是说,铺到店面的数量并不等于最终销售量。

以上种种说明了,能够动态掌握终端销售数据,合理制定重印时机,对图书/唱片生产商非常重要。在以前通信网络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如何统计,靠得就是这张补充票。

说到这里,就非常好理解了。零售商在售出唱片后,会把这张补充票剪下,寄给发行商,以证明唱片已售出。为什么这么麻烦零售商还会配合?那是因为这件事非常重要,发行商往往会对返回补充票的商家有额外返点或赠品,以此促进销量统计的准确性。这就是为什么说,有补充票的侧标,往往是处子之身。因为大概率,这是当年没有被售出的拷贝。

新版唱片已无补充票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销量的统计早已经不再用这种手工方式,今日唱片侧标上也没有补充票这个小玩意儿了,但类似的东西在图书行业依然没有消亡。今日日版书里还经常见到注文卡,与补充票的作用完全一致,但这只能说明行业习惯积重难返。毕竟,很多日本政府还在用3.5寸软盘不是。

新版书籍,依然有注文卡


另外,小弟基本不玩CD,在CD年代是否有类似补充票的东西,欢迎大家留言补充。

斗量
斗量浩瀚音乐之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