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本文来自文艺评论家土佐有明的文集《Work 1999-2008》。译者,tRutHzzz,现居重庆,英语老师,喜欢听歌,业余时间主持一档介绍音乐的重庆话电台《理响谈》,全平台都可搜到。标题为编者所加。
在日本人气颇高的Juana Molina带着第四张专辑《Son》跃入了全球乐迷的视线,迈出了值得记录的第一步。回头看来,Molina无论在阿根廷还是欧洲都没有掀起太大风浪,反倒是在日本人气火爆。她的第二张专辑《Segundo》2/3的销量都来自日本,可以说是日本乐迷最早“发现”了她,同时,很多日本音乐人与她都有过合作,像山本精一、勝井祐二、青柳拓次等人都惊叹于她的才能,甚至平井坚也是出于对她音乐的喜爱而邀请她参与自己的专辑。Fernando Kabusacki,Alejandro Franov,Mono Fontana等阿根廷音乐人在日本被称为“阿根廷声音”,Molina自然也是其中一员。这里对他们就不过多赘述,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Tropicalismo Argentino》或者山本精一和勝井祐二的《Chichipio Buenos Aires Section Vol.1》。虽然其中并没有Molina,但可以了解到整个“阿根廷声音”场景的详细情况。作为“阿根廷声音”的一员,并且在日本人气极高,Molina的作品开始在世界上许多地方得到关注。她在2004年参与了David Byrne的欧美巡演,并于当年6月在卡耐基音乐厅进行演出。同年《纽约时报》选出的年度专辑中,她的专辑《Tres Cosas》赫然在列,与Bjork,U2,Brian Wilson等传奇并肩而站。随着大众视线的聚焦,各大新闻杂志争相对其进行报道,她的现场演出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欢迎。借着这样的东风,她终于开始向世界这个大舞台进军。实际上,Molina在欧美名声大振本来也只是时间问题。Domino Recording Company的创始人之一Laurence Bell在Bonnie "Prince" Billy车上偶然听到Molina的音乐便立马折服,于是火速在2005年发行了包含《Salvese Quien Pueda》Remix版本的专辑《Tres Cosas》。在此之后顺势推出的作品便是《Son》。方才提到的Domino早已声名鹊起,发行过Sebadoh,The Pastels,Arctic Monkeys,Franz Ferdinand等音乐家的作品,是值得向世界舞台进军的Molina信赖的理想厂牌。在进入这张专辑之前,我们再来回顾一下Molina的生涯吧,尤其对于因《Son》才初识她的乐迷来说,了解她跌宕起伏的人生可以让大家对作为艺术家的Molina有更深刻的理解。
Molina在1960年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母亲是一位建筑师/演员,父亲是一位探戈歌手,他们在Molina小时候便早早分开。Molina的继父,则是执导过《El Exilio De Gardel》等影片的Fernando E. Solanas。他平素是披头士的粉丝,母亲喜欢听爵士乐和Bossa Nova,所以Molina从小就自然而然地浸润在音乐当中。6岁时学会了吉他,很快便开始自己写歌。在她的音乐中,可以听到斯特拉文斯基、德彪西等古典音乐和乌拉圭/阿根廷现代音乐的影响。她说过,“13岁时爸爸买了King Crimson的专辑,听了之后我自己又买了Yes/Weather Report/Pink Floyd的专辑。”所以可以说Molina很早就接触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甚至在童年的夏天,还与好些巴西音乐人共处一室,听他们即兴为还是孩子的自己演奏音乐。然而在这种环境里成长的Molina,却因1976年突发的军事政变被迫与家人移居海外,其原因在于新政权对艺术的审查限制非常严格,而她的继父又长期以反体制风格著称。Molina十一岁时他们跑到了西班牙,并在之后的六年里滞留在巴黎。随着马岛海战结束,阿方辛政权于1982年建立。Molina一家得以回国,继续停滞了几年的生活。从小就立志成为音乐家的Molina,不知为何在回国之后却想成为一名喜剧演员。然而在出演了电视剧后感受到实际差距的她,还是决定继续当一名音乐家。
1985年,是她职业生涯真正的起点。作为《Bajofondo Tangoclub》等系列的Rock en espanol中心人物Gustavo Santaolalla为Molina制作了《Rara》。然而由于Santaolalla在这张专辑当中的主导权,Molina并没有完全发挥自身独有的特点。实际上,要不是最近的再版,这张专辑也许还会继续埋没在时间里。相比于《Segundo》或者《Tres Cosas》,这张专辑中明显束缚着Molina的自我。是一张让人没法理解的作品。《Son》就诞生于拥有如此经历的Molina体内,并且参与这张专辑的音乐家们也与从前大相径庭。参与了《Tres Cosas》近半数作品Fernando Kabusacki和Alejandro Franov,前者未参与这次的音乐,而后者仅仅负责了其中两首曲子的部分演奏。他们二人都是伴随Molina成长的重要人物,这次的变化不可谓不大。但事实上,如此脱离舒适区的开端其实很早之前就已经萌芽了。2003年Molina第二次到日本巡演的时候Kabusacki就没有参与,而之后他也退出了Molina的团队,给出的理由是音乐方向不一致。Kabusacki作为Robert Fripp(King Crimson)的徒弟,是一位演奏中带有即兴血脉的吉他手。他的音乐最大的标签便是即兴演奏。这一点从他跟ROVO合作的专辑当中可以清楚地听到。如果非要用一个词形容Molina,脑海中蹦出的第一个也是最恰当的词就是“完美主义者”。忠实于自我想象中的设计理念,如雕刻玻璃般将细小精美的音乐纹理印刻在音乐当中。不论是现场演出还是专辑录制,都不允许有一丝的差错。基于这一个原则,专辑和现场演出并行不悖,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吧。而关于Franov,他能与合作音乐家无缝连接,无论是个人专辑还是和青柳拓次(Kama Aina)的合作,都展现出了他艺术化的一面,所以他大概专注在了自己的活动当中。在Molina巡演中替代Kabusacki的是Ezequiel Borra。他固守着自我的美学与视觉,因此在合作中难免和Molina有些许摩擦,可如此的碰撞摩擦则催生出了和《Segundo》《Tres Cosas》大相径庭的《Son》,又是一副不一样的画作啊。说到其他的参与音乐家,有演奏Bombo鼓的Martin Ibarburu,参与过Jorge Drexler以及Rara的作品。而专辑的剩余部分——制作、录音、混音......——全都是Molina一个人完成。其中只有两首作品的有共同创作者,还只是Molina熟识的音乐教师,没有一位著名的音乐人参与创作。总之就是,参与者都是Molina要好的朋友。
作为“完美主义者”的Molina,不仅在音乐上没有丝毫的妥协,并且在制作这方面也有必要多说两句。她所完成的作品里,充满了有机的形态以及精妙的构架,给人以一种雕刻音乐的印象。如此端庄典雅的形式,让人不禁联想到著名建筑家Le Corbusier的一系列作品。
Molina说:“《Son》是一张带着《Segundo》步调、沿着《Tres Cosas》行经的路线往前迈进的作品。”每一次都是之前作品的继承和发展。《Son》绵密的音乐组织在现场又会呈现出怎样的面貌呢?还有团队成员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当然,我对她的巡演可谓期待至极啊。就像前面描述的那样,虽然Molina已然向着世界领域进军,但作为地球上一个不起眼的国家,在她心里应该有着特别的位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