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历史学家将大阪在1920年代的文化重要性归因于1923年9月1日的关东大地震的影响,该地震彻底摧毁了东京的新宿和浅草娱乐区,那里大多数专业音乐家在电影院、剧院和流行的浅草歌剧院工作。但这充其量只是一个部分的解释,因为它几乎忽略了关西地区自江户时代以来作为主要文化中心的丰富传统:毕竟,大阪是近松门左卫门(1653–1725)创作和表演的伟大人偶戏剧的发源地,尽管政治权力此后已经向东移动,但大阪作为商业和工业中心的持续重要性保证了它作为娱乐和文化追求的中心的地位。
此外,这个地区在20世纪初的国际化程度比通常认为的要高得多,这归功于来自世界各地的客轮的频繁往来。1923年东京和横滨的毁灭以及随后艺术家、作家、知识分子和音乐家西移,可能加速了大阪在1920年代娱乐之都的崛起,但并非是其原因。作为美国启发的大众文化中心,大阪——用及其不屑的话说是“日本的美国”(大宅壮一,1900–1970)——正好适合爵士乐。
逃离受灾的首都的音乐家们之所以这样做,原因是大阪道顿堀娱乐区的电影院、舞厅和咖啡馆对他们的服务需求空前旺盛。这是一个“建筑鸡尾酒”,为日本早期的爵士乐社区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白天,道顿堀在沉寂中度过,到了黄昏,霓虹灯的五光十色和狂热的寻欢者构成了一幅不可思议的画面。”根据1923年对大阪“最高级娱乐区”——与“无产阶级”千日前相对应的“资产阶级”区域的休闲模式的调查,该区拥有“最先进的艺术”,是一个“真正的新时代大众文化蓬勃发展的地方”。这里的乐趣时尚而国际化,远远超出了大多数大阪人娱乐预算的范围。
“普通人在道顿堀的大剧院前流连忘返,”调查报告说,“只是看看那些骗人的纯艺术海报,从中得到一些乐趣,然后便前往千日前,寻找便宜而实际的娱乐。”那些喜欢玩的“现代男女”被吸引到这里著名的五大剧院以及无处不在的舞厅和咖啡馆(尽管以法国咖啡馆为蓝本,但更类似于我们所知的“酒吧”)。实际上,咖啡馆和舞厅经常难以区分:在浪速Bar Cottage树立的榜样之后,大阪的咖啡馆老板改建他们的生意成为舞厅,创造出了像Paulista、Union和Parisian这样的传奇早期爵士音乐场所;当舞厅在1927年被城市法令禁止时,一些重新变成了咖啡馆。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在1924年至1927年间,仅大阪市就拥有二十家舞厅),这些场所的老板们放弃了录音音乐,转而选择视觉奇观和高分贝的现场乐队吸引顾客。在这些舞台上,日本的第一批爵士音乐家与这种风靡全球的音乐进行着斗争。服部良一把道顿堀记为日本的“爵士麦加”。
今日道顿堀
那个时候,我还不能轻松即兴演奏,也没有和弦名称,理论上我不理解为什么要“假冒”。我所依赖的是爵士唱片,尽力模仿它们。那是一个令人沮丧的时期,因为考虑到语言障碍,我不能理解为什么要从菲律宾表演者那里接受指导和理论解释的要点。后来,大约在1929年或1930年左右,日本音乐家逐渐开始进行即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