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周前,IBM中国研发中心解散的消息刚刚过去,又传出思科大连分公司、大众汽车中国公司裁员、旗下某合资工厂关闭的消息。尽管外企在华的业务收缩自2018年就开始了,但这两年外企在华公司裁员和解散的消息此起彼伏。原因何在?我有三点观察:
第一,任何企业裁员或收缩,大都是因为业务问题,要么业绩不佳,要么利润下滑,同时对未来的前景没信心,这才有了包括裁员、收缩和解散等在内的业务调整。以思科为例,根据思科官方公布的财务数据,2024年财年第四财季营收下滑10%,利润下滑45%,全年营收下滑6%,净利润下滑18%,这是2020年以来思科业绩最差的一个财年,早在今年2月就在全球裁员4000人。而大众汽车的情况类似,2023年,大众汽车净利润下滑15%,今年上半年又同比下降11.4%,大众汽车在德国的销量锐减,上周传出要在德国关闭工厂和零部件厂的消息,这也是大众汽车成立87年来的首次,其在德国本土的研发部门也将裁员4000-6000人。由此看来,业绩不佳、业务不振,才是这两家企业裁员的根本原因。在这个问题上,全世界的正常公司,都一个逻辑,和是不是外企,没必然关系
第二,还有一种情况,可能和思科与大众汽车的情况并不一样。比如,某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的智能手机品牌,当年因种种原因几乎要离开中国市场,近十年来,在国内的销量,常年位于other的统计序列。然而,这丝毫不妨碍该品牌连续十年成为全球占有率最高的手机品牌;再比如,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某搜索引擎在国内无法登陆,但这丝毫不妨碍其拥有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安卓手机系统,以及在包括视频、AI、自动驾驶、大模型等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这两家企业的情况说明,跨国公司的全球布局,一般都不会局限于某一个国家或区域市场。正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全球各地的市场发展阶段不同,政策法规不同,当地的文化与价值观不同,跨国公司采取的发展策略当然会各有不同。扩张还是退出,要规模还是要利润,要占有率还是要品牌,对区域市场的战略定位不同,自然就会选择不同的市场策略。那句话怎么说来着?这地球离开谁都能转
第三,当前市场环境下,只要不是真选择躺平的企业,其实都面临一个二选一的问题,要么成为卷王之王,要么成为创新之王。事实上,没有人喜欢内卷,但如果你的产品和对手没本质差别,没有所谓的差异化,那么拼到最后,一定要回答客户凭什么选你的问题。凭什么?当然是同等条件下,你的价格最优,你的性能最好,你的成本最低,你的质量最好等等。这不就是卷吗?当然,如果不想卷,也可以,那就成为创新之王。所谓创新之王,需要企业深入洞察当下的客户需求,用创新的方式满足客户需求,或者发现客户新的需求,用创新的方式来超越客户期望等等。创新可不容易,而且失败多于成功。特别是对于那些老牌外企而言,要革自己的命谈何容易,尤其是在新技术、新趋势到来之后,让他们拥抱变化谈何容易。想想诺基亚,想想摩托罗拉,越是面临大变局,越是原先的行业领先者的痛苦抉择时刻。说到底,永远随客户需求而变才是所有企业持续发展的秘密。对此,您怎么看,请在评论区留言。
(全文完)
转型刚刚好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