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来了|有才华的“刺头”员工怎么管?

文摘   2024-11-14 07:16   上海  

 点击上方“转型刚刚好”关注公众号


在每个团队里,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才华横溢、聪明绝顶、贡献突出,但却让人头疼不已。因为他们不仅特立独行,常常质疑权威,还时不时冒出一些让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的问题。


这些人,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主角——“刺头”员工。该如何管理他们,既发挥他们的才华,又避免他们的行为影响团队士气?我有几点观察和大家分享:


第一部分:他们是谁——有才华的“刺头”画像


就有才华“刺头”员工的特点,我访谈过很多管理者,总结有以下几点:


  • 画像1:不屑于繁文缛节


“刺头”员工往往讨厌传统的企业流程和繁琐的规章制度。在团队开会时,他们可能公开表达“这规矩真蠢”的观点,甚至用夸张的表情或不屑的言语来质疑会议议题的意义。他们认为规则是为了约束普通人的,而他们自己无须遵循这些束缚。


  • 画像2:对权威持怀疑态度


这类员工经常挑战管理者的权威,并且毫不掩饰自己的反对意见。如果管理者给出一个他们认为不够有力的解释,他们甚至会“杠上”领导,毫不留情地指出方案的漏洞,或者提出与主流意见完全不同的看法。其实,他们的质疑不是为了制造麻烦,而是发自内心的思考。


  • 画像3:极端自信(有时甚至自大)


“刺头”员工通常有极强的自信心,这往往源于他们卓越的专业能力和过往的成功经历。他们认为自己懂得更多、看得更远,甚至在某些领域比管理者更权威。因此,他们往往不太愿意接受批评,反而会将批评看作对自己才华的否定。


  • 画像4:创意不断,但不按套路出牌


这些人思维活跃,随时能蹦出天马行空的创意,但他们也很容易对常规任务失去兴趣,尤其是那些需要细心、持续跟进的工作。他们喜欢追求新鲜感和挑战性,热衷于探索未知领域,但在执行细节上常常马虎或不耐烦。


  • 画像5: 情绪化且缺乏耐心


由于自信过高,有才华的“刺头”员工在情绪上也容易失控。他们可能在项目遇到挫折时大发雷霆,甚至指责他人不够专业。他们的耐心极为有限,尤其是当别人拖延进度时,他们的愤怒往往溢于言表。


  • 画像6:追求个人成就感


他们热爱受到认可和表扬,尤其是公开表彰。他们的成就感来自于自己独特贡献的被认同,而非团队整体成绩。他们时常强调自己独立完成的部分,而对集体的努力表现得有些冷淡。


第二部分:关键问题——为什么有才华却成了“刺头”?


在调研中,我也将视角转移到被管理者称之为“刺头”的员工,和他们做过一些深入的访谈,为什么有才华却成了“刺头”,我做了几点总结:


  • 原因1:对自己才华的高度认同


这些员工之所以“刺头”,是因为他们深信自己拥有过人的才华和见解。由于能力突出,他们在过往的职业经历中频繁受到赞誉,因此形成了高度自我认同。这种自信让他们相信,规则可以为别人设定,但不该限制他们。


  • 原因2:强烈的自主意识


很多“刺头”员工具备强烈的独立意识,不喜欢被他人控制或安排。他们渴望自由地发挥自己的创意,不希望被条条框框限制。即便是管理者,他们也认为如果意见不合理,就有权拒绝服从。这种追求自由的心理,源于他们对创新和突破的渴望。


  • 原因3:对平庸和浪费时间的事物零容忍


他们很难忍受团队里的平庸行为,尤其是低效的会议、琐碎的流程和无意义的行政要求。他们认为时间宝贵,自己的才华不该浪费在这些“无意义的事”上。因此,当看到团队陷入拖沓时,他们常会爆发强烈的不满情绪。


  • 原因4: 缺乏情绪管理技能


由于高度自信和对问题的敏锐感知,他们的情绪往往比普通员工更强烈。如果团队表现不如他们预期,他们的情绪波动会非常剧烈。他们习惯用激烈的方式表达不满,而不是理性地沟通。这其实是情绪管理能力不足的表现。


  • 原因5:深刻的使命感与追求


值得注意的是,“刺头”员工通常有非常清晰的使命感和对工作的热情。他们希望自己的努力能产生真正的影响,而不是被淹没在庸常的工作中。这种使命感让他们更容易焦虑,因为他们更渴望看到自己工作成果的重大价值。


第三部分:解决方案——如何管理有才华的“刺头”员工?


原因找到了,该如何管理有才华的“刺头”员工?我有6个策略供大家参考:


  • 策略1:给予他们真正的挑战


谷歌(Google)当年的“20%时间”政策,允许员工将20%的工作时间用于自己的创新项目。至少在一段时间内,谷歌发现,这不仅提升了员工的创造力,还产生了诸如Gmail这样的伟大产品。“刺头”员工喜欢挑战性任务,管理者可以分配特别项目,激发他们的潜力和兴趣。


怎么做:

设定能激发他们创意的任务,而不是拘泥于一成不变的工作流程。让他们领导一些高难度的项目,并为他们提供灵活的时间和资源。这不仅会激发他们的热情,还能让他们的才华得以最大程度的展现。


  • 策略2:公开认可他们的贡献


在奈飞(Netflix),管理层会定期举办“文化秀”来展示员工的杰出工作,并对表现突出的员工进行表扬。通过这种方式,奈飞管理者给了那些特立独行的员工一个被认同的舞台,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


怎么做:

定期在团队会议或公司邮件中,公开认可“刺头”员工的独特贡献。尤其是在他们实现突破性成果时,要让全公司知道他们的努力。公开的表扬能极大满足他们对成就感的渴望。


  • 策略3:提供灵活的工作环境


著名CRM软件厂商Salesforce允许员工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远程办公或在办公室工作,甚至为员工量身定制工作时间表。“刺头”员工渴望自由和灵活的工作安排,这类措施能显著提升他们的工作满意度。


怎么做:

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管理者可以帮助他们创造有更灵活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方式,甚至可以让他们每周有一天在家办公或根据项目需要调整工作模式。前提是,只要不影响整体进度,他们应拥有更多自主权。不过,在国内如此内卷的环境下,这一条的可行性需要因企而宜。


  • 策略4:搭建“无偏见”的沟通渠道


案例:华为曾为员工设立了“匿名建议箱”,任何员工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或批评,而不用担心受到报复。这为“刺头”员工提供了一个安全发声的空间,让他们的建议或不满能被合理采纳。


怎么做:

搭建开放和透明的沟通渠道,接受他们的反馈与意见,甚至可以创建一个专门的“创新委员会”,让他们参与决策讨论。这样既能缓解他们的抱怨情绪,又能为公司带来新的思路。


  • 策略5:引入导师制度


案例:很多企业都曾为高潜力的“刺头”员工匹配资深导师,帮助他们平衡情绪,提升人际交往技能。导师的角色不是监控,而是倾听、引导和启发。这让那些才华横溢但个性鲜明的员工感受到了被重视。


怎么做:

为“刺头”员工安排一个能够欣赏他们才华的导师,提供长期的引导和支持。导师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情绪,同时为他们提供宝贵的职业建议,提升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 策略6:设置健康的“出口机制”

某知名汽车企业(日企)在内部设立了“高压缓解计划”,帮助员工在项目高峰期进行情绪管理。这个计划包括心理辅导、健康休假和定期的减压活动,以确保员工能保持身心健康。“刺头”员工往往压力较大,因此需要有效的情绪释放方式。


怎么做:

定期安排团队活动或心理健康讲座,为“刺头”员工提供压力纾解的渠道。甚至可以设立“情绪假期”,允许他们在情绪波动较大时,适当休息调整。


每一个有才华的“刺头”员工背后,可能都隐藏着一个未被完全释放的潜力。在传统管理模式下,这类员工可能被视为麻烦制造者,但在敏捷和创新导向的企业文化中,他们可以成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来源。用心去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并提供合适的管理策略,企业就能既留住他们的才华,又营造一个高效和谐的工作环境。


最重要的是,管理者需要意识到,这类员工的特立独行背后,往往有着极强的使命感和对创新的渴望。如果能把他们的“刺头”行为化为积极的贡献,这些员工将成为推动公司前进的关键力量。


让“刺头”变王牌,转型刚刚好。


(全文完)


▲ 点击上方“转型刚刚好”关注视频号

转型刚刚好 热点文章
TOP1:中层再进阶|之一:“内卷”时代的管理之道
TOP2:真相来了|华为的战略“阳谋”:鸿蒙智行,驶向何方
TOP3:真相来了|特朗普领导力:总统之路启示录
TOP4:中层再进阶|之七:管理者如何走出“越勤奋越低效”的陷阱
TOP5:真相来了|雷军的第三次转型:小米SU7“满月”记
TOP6:真相来了|为什么“降本增效”不能成为公司战略(3个真相)
TOP7:方案来了|高处要胜寒:“一哥”比亚迪要过三道坎
TOP8:中层再进阶|之四:优秀的管理者不“烂尾”(解决方案)
TOP9:真相来了|比亚迪超越特斯拉:昙花一现,还是历史转折点?
TOP10:中层再进阶|之五:从“无招”到“有招”,高效管理者的“三板斧

转型新观察  热点视频
TOP1:“懂王”领导力: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TOP2:Open AI开除创始人,董事会里硝烟弥漫
TOP3:八年内送人类上火星,马斯克要建月球基地
TOP4:萝卜快跑来了!司机会失业吗,我们该恐慌吗
TOP5:京东变法记(下):京东的三大变革
TOP6:苹果放弃“造车”?这可能是个误会(上)
TOP7:Sora不是视频工具,而是产业革命(之一)
TOP8:遇到责任先推诿,这样的员工怎么管(上)
TOP9:MEGA这场仗,理想要打赢(上)
TOP10:自动驾驶,将是一场遭遇战

管理麻辣烫  TOP 10 视频
TOP1:战略解码不复杂,三个抓手是关键
TOP2:目标刻在钢板上,计划写在沙滩上
TOP3遇到“等靠要”员工,管理者该怎么办(中)
TOP4:从管理向经营转型,三个策略非常重要
TOP5:警惕职场更年期,三个策略来应对
TOP6:方向只能大致正确,组织必须充满活力
TOP7:业务创新无响应,团队沉默为哪般
TOP8越勤奋的管理者越低效?(上)
TOP9:要远离大公司病,字节跳动有三招
TOP10:将军赶路不追小兔,聚焦目标避免花心

管理避坑指南  TOP 10 视频
TOP1:授权这事不简单,先过自己那道坎
TOP2:新员工留不住,真的是因为薪资低?
TOP3:怨天怨地怨空气,为何总是外归因
TOP4:新年又定新目标,讨价还价为哪般
TOP5:绩效面谈有障碍,根源还在面谈外
TOP6:警惕管理近视症,资源导向打胜仗
TOP7:复盘不是走过场,表面文章没效果
TOP8:争功诿过伤团队,透支信任难复原
TOP9:潜力要变真绩效,人岗匹配是前提
TOP10:总有员工想躺平,不想进化是假象

转发,点赞,在看,一起“转型刚刚好”

转型刚刚好
杨继刚,企业转型专家,15年企业总经理与中高管实践。《哈佛商业评论》《清华管理评论》撰稿人,《中国工业和信息化》专栏作家,畅销书《中层再进阶》《上任第一年》作者,为苹果、三星、小米、壳牌、蚂蚁集团、新浪微博、中信、中船、吉利等上百家企业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