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转型刚刚好”关注公众号
把“降本增效”当成公司战略,是一种“堕落”?
这话听起来,可能会让不少管理者不舒服。但先别着急,我的意思是,降本增效作为企业运营管理、日常管理中的重要一环,需要持续做、天天做,坚持下来才会有好结果。但这并不等于说,企业就应该把降本增效作为公司战略。这是两码事,我有三点观察和大家分享:
第一:降本增效不是战略,最多只是效率优化
降本增效是让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做得更高效,而不是在激烈竞争中打破现有规则、构建护城河。降本增效很重要,但它不能成为企业真正的“战略”,只是一种管理手段。麦肯锡曾经有过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近80%的全球企业在经济下行时将降本增效列为优先事项,但仅有30%的企业从中获得了真正的增长。相反,那些长期依赖降本增效的企业,如果没有清晰的战略路径,错把降本增效当战略,往往会导致创新乏力,只有局部优化,没有全局改变。
以美国通用电气(GE)为例。曾经有一段时间,通用电气为了财务数据好看,让资本市场和股东满意,将降本增效作为公司战略,不断的砍成本、砍费用、砍预算,然而,这样做,看似成本费用下降了,利润上来了,数据还挺好看,但在很多领域,通用电气逐渐丧失了行业领先地位,没有创新、没有突破、忽略了长期增长的机会,就连通用电气最看重的市值,也被同行拉开距离。事实上,降本增效只是运营管理手段,而非深度的战略考量。
第二:降本增效过度,容易会让企业失去创新的活力
过度降本增效的公司,往往会削减创新投入,导致公司逐渐失去创造力和应对未来的能力。比如日本的东芝,在上世纪80年代曾是全球最具创新力的公司之一,但后来在运营压力下,不断削减研发预算,把精力集中在降低成本上。结果呢?东芝在半导体、家电等原本领先的领域逐渐被韩国和美国和中国台湾企业赶超,东芝最终退出了许多核心业务。
创新需要投入,而过度的降本增效往往会使这些投入被砍掉。管理层过度追求短期的成本优化,最终带来的结果是公司无法保持长期竞争力。实际上,那些真正强大的企业,往往都是逆势投入,敢于做出长远布局。数据显示,聚焦降本增效的公司盈利增长率长期平均不到3%,而创新型公司增长率能达到8%以上。降本增效短期内让财报更好看,却削弱了企业的创新和应变能力。如果过度追求降本增效,可能会让企业陷入平庸甚至衰退的死循环。
第三:将降本增效当成战略,意味着公司缺乏清晰的愿景和使命
降本增效本质是一种生存策略,而非企业的终极方向。对于那些在行业低谷期依然坚守创新、以客户价值为导向的公司,降本增效只是必要的管理手段,而不能替代企业愿景、使命与价值观。
以华为为例,面对制裁和封锁,华为在运营层面也会持续降本增效,但这并不是它的“公司战略”,华为更大的战略是通过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保持行业的长期领先地位,守住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核心领域的竞争力。华为在多次公开声明中提到,降本增效不是为了缩减业务,而是为了腾出更多资源进行创新和布局。反观那些把降本增效当作战略的公司,往往缺乏清晰的前进方向,眼光过于短浅,关注的只是眼前的财报数据。
有数据显示,在全球500强公司中,因过度降本增效导致核心竞争力衰减的企业不在少数。这些企业缺乏长期规划,或者仅仅将长期规划停留在墙上,最终面临的是市场份额逐渐被创新型公司蚕食,甚至被行业淘汰。
那么,如果降本增效不是公司战略,什么才应该是公司战略?我们下期接着聊。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