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转型刚刚好”关注公众号
现如今,“出海”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集体共识。
从全球看,任何一家世界500强的成长史,无一不包括海外市场。“出海”不仅能扩张市场,更是提升产品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的重要一步。欧美早期工业化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均有过企业集体“出海”的浪潮,很多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从未停止过。另一个“出海”的样本是日本。
以日本为例,上世纪90年代的房地产泡沫之后,包括松下、索尼、丰田、本田、夏普等企业纷纷选择“出海”,他们的海外市场扩张战略,也帮助日本在本土之外,再造了一个产值约等于日本本土GDP的“海外日本”。而日本的海外整体投资规模,约占其GDP的2倍多,并连续33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对外净资产国。
然而,“出海”并非一帆风顺,很多在国内风光无限的企业,在出海这件事上步履蹒跚。早年的TCL、联想、三一重工,近年来的华为、小米、吉利、比亚迪等企业,都有过出海的经验教训,有些地区市场成为了很多企业出海的痛。就“出海”这个话题,我访谈了很多正在出海以及已经出海的企业,在“出海”能否解决企业发展问题上,他们给了我三点启发:
第一,如果没想清楚“出海”为什么、做什么,那就别随大流。玩法不一样、规则不一样,别以为到别人那里就可以降维打击,这实属想多了,更何况,很多地方对中国企业有限制,区域选择并不是那么多;
第二,“出海”既可能放大企业的优点,也可能放大企业的缺点。要出海的企业,先做好“交学费”的准备,而且,这个学费不是招一个海外团队、组建一个海外公司就能解决的;
第三,如果能“借船出海”,或者能跟着某个大品牌,作为其供应商或合作伙伴出海,这样的方式目前风险最小。毕竟大舰队,好过小舢板,风大浪大,更需要协作的力量。对此,您怎么看,请在评论区留言。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