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转型刚刚好”关注公众号
比亚迪营收超越了特斯拉!
根据比亚迪发布的官方财报数据:2024年第三季度,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2011.25亿元,同比增长24.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6.07亿元,同比增长11.47%。而据特斯拉发布的财报数据显示:第三季度,特斯拉总营收为251.82亿美元(约合1793亿元),同比增长8%;净利润为21.67亿美元(约合153.7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7%。比亚迪首次营收超越特斯拉,这是两大电动车巨头对决的关键“转折点”。
转折点背后,不仅包含了两大电动汽车巨头间的激烈竞争,还折射出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结构的深刻变化。然而,人们更关心的是,比亚迪超越特斯拉,到底是昙花一现,还是长期主义的胜利?以下我就从三个部分和大家分享:
第一部分:关键数据对比——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 营收与利润:
营收方面,比亚迪第三季度为2011.25亿元,超越特斯拉251.82亿美元(约合1793亿元)。但利润方面,特斯拉净利润为21.67亿美元(约合153.79亿人民币),比亚迪为116.07亿元。净利润方面,特斯拉依然领先,对比亚迪而言,这或许就是相对而言的“大而不强”。再考虑比亚迪远超特斯拉的产品销量,尤其是在单车利润方面,根据比亚迪上半年财报,单车利润为8500元人民币,而特斯拉同期的单车利润接近5万元人民币,这方面的差距依然很大。
2. 销量与增速:
比亚迪在第三季度的销量近110万辆(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在纯电动车方面,比亚迪三季度累计销售443,426辆,略低于特斯拉的462,890辆。另外,从产品的结构看,比亚迪的汽车销量涵盖了包括王朝和海洋等品牌在内的所有车型,从微型电动车到高端轿车的全产品线,而反观特斯拉,主要依赖于Model 3和Model Y两款车型。一个是群狼战术,一个是双枪路线,各有所长。
3. 市值与投资者信心:
在市值方面,比亚迪A股市值(截止2024年11月4日15时)为8930.86亿人民币,港股市值(截止2024年11月4日16时)为8361.23亿港币,而特斯拉美股市值(截止2024年11月4日9时)为7992.41亿美元。从市值来看,比亚迪和特斯拉仍有不小的差距。市值的背后,是投资者的信心,尤其是投资者对电动车下半场智能化的一些看法,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马斯克时不时就会提醒投资者,特斯拉从来就不是一家汽车公司,而是一家科技公司。
第二部分:战略与路线对比——短期主义的昙花一现,还是长期主义的持续破局
1. 技术路线与创新速度:
特斯拉的最大竞争力之一在于其自主研发的FSD(Full Self-Driving)技术。2024年,FSD已在北美部分地区实现L3级别自动驾驶,带来了无人干预的城市道路驾驶体验。这项技术不仅为特斯拉带来了技术声誉,还通过软件销售和升级为其带来可观的收入。
相比之下,比亚迪近年来在自动驾驶技术上采取了合作与自主研发并举的策略。通过与百度Apollo、华为等技术巨头合作,比亚迪在L2和L3级自动驾驶领域实现了快速发展。虽然目前尚未达到特斯拉的全面自动驾驶水平,但其在硬件设计、智能座舱等方面取得的进步,使其逐步缩小了与特斯拉的技术差距。
2. 产品多样化与市场定位:
比亚迪采用的是“全覆盖”策略,从主打性价比的海豚系列到更高价格的汉EV、方程豹、腾势、仰望,再到商用领域的电动大巴。这种多样化策略使得比亚迪能够迅速占领多个市场,并适应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特斯拉则采取相对精简的产品策略,重点聚焦于单一产品市场。这一战略确保了品牌的专注性和创新能力,但也使其在全球范围的市场渗透受到限制。
3. 全球扩张与市场布局:
特斯拉通过在美国、欧洲和中国的“超级工厂”实现全球化布局,每年生产数百万辆汽车,这种高效的生产和分销网络使其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位置。而比亚迪则采取了不同的扩张策略,通过与海外本土车企合作,以及设立本地生产基地,逐步打开国际市场。例如,在巴西、东南亚和非洲市场,比亚迪通过与当地经销商合作,大幅提升了其市场占有率。
第三部分:未来竞争态势——比亚迪与特斯拉在三大领域的对决
1. 自动驾驶和智能化竞争:
未来几年,自动驾驶将成为电动车市场的重要分水岭。特斯拉继续在这一领域保持领先,并计划在2025年实现L4级自动驾驶的商用化推广。而比亚迪虽然在这一方面尚有差距,但通过战略投资和技术合作,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技术生态系统。如果比亚迪能够突破这一关键技术壁垒,那么,比亚迪的市场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
2. 全球市场份额的争夺:
比亚迪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超过35%,是绝对的“一哥”。短期看,比亚迪基于产业链垂直一体化优势所构建的竞争力,其他对手还很难模仿。不过,在全球化方面,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比亚迪在主要发达国家市场的扩张并不顺利,这方面落后于特斯拉。尤其是在欧盟对华征收新能源汽车高额关税的情况下,比亚迪的“出海”之路并不顺利。
3. 能源生态与商业模式:
特斯拉的优势不仅限于汽车业务,其能源部门在太阳能、电池存储和能源管理系统上也取得了突破。这样的多元化战略使其具备更为广泛的商业扩展能力。如果再加上星链、Space X、脑机接口、擎天柱机器人等一众产业,特斯拉的商业模式极具想象力。反观比亚迪,虽然在电池生产和储能业务上有强大实力,但其在能源管理与智能化等领域的布局相对较弱。如果比亚迪想在未来的竞争中站稳脚跟,需加强这方面的创新和市场拓展。
第四部分:对全球主要车企的影响——一场重新洗牌的变革
1. 对丰田、大众而言:
丰田一直以来在混合动力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但在纯电动车方面的起步较晚。比亚迪和特斯拉的激烈竞争无疑给丰田带来了压力,迫使其加速纯电动车产品的研发和上市。大众虽然已推出ID系列并取得了一定市场份额,但其面临着来自这两大电动车巨头的双重挑战。不想成为“诺基亚”是这两哥们的心声;
2.对通用、福特而言:
通用汽车的Ultium电池平台和福特的电动F-150等项目是其电动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面对比亚迪在中端市场的快速扩张和特斯拉的高端市场领导地位,通用与福特需要找到自己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价格竞争、技术升级和用户体验将成为关键战场;
3. 对现代、起亚而言:
现代和起亚在电动化领域的表现虽然不容小觑,但与比亚迪和特斯拉相比,仍需加大在技术创新和全球化布局上的投入。IONIQ和EV系列尽管在设计和性能上有优势,但面对更具价格和技术竞争力的比亚迪产品,它们如何保持市场吸引力将是未来的挑战;
4. 对中国造车新势力而言:
比亚迪的快速崛起也激励了其他中国造车新势力,如蔚来、理想和小鹏。这些企业将加速其技术研发和市场扩展,特别是在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领域。华为和小米等科技公司跨界造车的步伐也在加快,它们凭借在智能化和电气化领域的技术积累,将推动整个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现在看,这场“战斗”才刚刚开始。仔细看,华为和小米的身影,正若隐若现……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