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来了|关于“松弛感”,你需要知晓的三个真相

文摘   2024-10-17 07:16   北京  

 点击上方“转型刚刚好”关注公众号



无论是职场还是朋友圈,常听人提到“松弛感”。什么是松弛感?为什么松弛感很难获得?作为管理者,如何带给团队松弛感?我们今天来聊聊这个话题。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松弛感”?


所谓松弛感,不是无所事事、也不是不紧张,而是一种游刃有余的工作或生活状态。简单讲,就是你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慌不忙地完成任务。这种状态看起来轻松,但背后却是深厚的实力积累。巴菲特曾说过:“当你站在别人难以企及的高点时,别人以为你什么都没做,但其实你做了很多。” 松弛感的核心,是实力和从容感的结合。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松弛感”难以获得?


原因有三:


第一,没实力,装不出来松弛感


很多人以为松弛感只是放松,然而真正的松弛感,是建立在扎实的工作能力和深厚的专业经验之上的。那些看似“轻轻松松”的人,其实往往是在背后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和专业技能。耶鲁大学的一项调研数据显示,职场中有超过10年工作经验的人,自认为游刃有余、拥有松弛感的比例是新手的5倍。没有实力支撑,所谓的松弛感不过是表面现象,无法长久。


第二,内耗太大,无法放松


职场内耗是松弛感的大敌。无效的会议、重复的沟通、不断变更的任务指令、官僚化的做事方式等等,这些内耗让员工疲于应付,难以从容应对工作。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贝恩曾有一项调查表明,很多职场人每天有超过2小时以上的时间,都在处理无效的沟通、会议与形式化的迎来送往。在这样的环境下,根本谈不上松弛感。相反,那些目标明确、流程清晰的组织,内耗低,员工更容易进入松弛感状态。


第三,安全感缺失,时刻紧绷


松弛感背后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安全感。如果员工时时刻刻都在担心犯错被批评,或者随时可能没工作,那么内心永远处于紧绷状态。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高安全感的团队,员工表现比低安全感的团队高出25%。在高信任环境下,员工敢于尝试,工作效率也更高。正因为如此,像奈飞、苹果、谷歌等公司,强调给员工足够的信任与自主权,反而促成了更多的企业创新和高绩效表现。


第三个问题:如何让自己和团队有“松弛感”?


那么,作为管理者,如何带给自己和团队松弛感?我采访了30多位优秀企业管理者,他们给了我很多启发,我总结为三个策略:


第一,明确目标,给团队安全感


当团队没有清晰的目标时,员工很容易陷入混乱和焦虑。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设立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亚马逊的贝佐斯曾说:“复杂环境中最需要的是明确的目标和简单的规则。”有了明确的方向,员工知道自己在为什么努力,就会减少内耗,逐步进入到松弛感状态。比如,一家科技独角兽公司通过定期的OKR评审,不仅大幅减少了团队冲突,整体效率也提高了20%。


第二,营造容错文化,才能有真正的松弛感


松弛感的背后,还需要一种允许失败的文化。如果员工时刻担心出错、被批评,松弛感就无从谈起。微软CEO纳德拉在《刷新》那本书提到,微软转型时,正是通过建立“容错文化”,让员工敢于试错和快速迭代,这种充满包容性和松弛感的氛围,才让微软在云计算以及后续的AI人工智能领域,实现了快速崛起。一位能源企业的管理者告诉我,当员工感受到来自管理层的信任与包容,才能全力以赴做创新,而不是在细枝末节中紧张兮兮。


第三,提升自主权,减少微观干预


松弛感的另一个来源是工作的自主性和掌控感。当员工有足够的自主权,能够自己决定如何完成任务、如何解决问题、如何选择工作路径时,他们更容易进入松弛感状态。某科技大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们内部允许各个团队根据市场需求快速迭代产品,而不是一味执行自上而下的命令。这种灵活性不仅提高了员工的工作动力,也提升了项目的创新效率。自主权带来的松弛感,不仅让团队感到工作游刃有余,还推动了公司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行业中持续创新。有数据显示,他们的内部创新项目成功率大幅领先其他行业竞争对手,部分原因正是因为其灵活的团队文化。


总结一下,松弛感不是一种表面的轻松,而是深厚实力、安全感和清晰目标的结合。作为管理者,营造出这种环境,让团队少一些内耗,多一些掌控感,才是真正能带来团队高效和持续增长的秘诀。对此,您怎么看,请在评论区留言


(全文完)


 
▲ 点击上方“转型刚刚好”关注视频号

转型刚刚好 热点文章
TOP1:中层再进阶|之一:“内卷”时代的管理之道
TOP2:真相来了|华为的战略“阳谋”:鸿蒙智行,驶向何方
TOP3:中层再进阶|之二:管理者的善解人意,为何换来伤痕累累(附解决方案)
TOP4:中层再进阶|之七:管理者如何走出“越勤奋越低效”的陷阱
TOP5:真相来了|雷军的第三次转型:小米SU7“满月”记
TOP6:中层再进阶|之三:没有认同和信任,莫谈长期主义(附解决方案)
TOP7:方案来了|高处要胜寒:“一哥”比亚迪要过三道坎
TOP8:中层再进阶|之四:优秀的管理者不“烂尾”(解决方案)
TOP9:中层再进阶|之六:别做“二传手”式的管理者
TOP10:中层再进阶|之五:从“无招”到“有招”,高效管理者的“三板斧

转型新观察  热点视频
TOP1:“懂王”领导力: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TOP2:Open AI开除创始人,董事会里硝烟弥漫
TOP3:八年内送人类上火星,马斯克要建月球基地
TOP4:萝卜快跑来了!司机会失业吗,我们该恐慌吗
TOP5:京东变法记(下):京东的三大变革
TOP6:苹果放弃“造车”?这可能是个误会(上)
TOP7:Sora不是视频工具,而是产业革命(之一)
TOP8:遇到责任先推诿,这样的员工怎么管(上)
TOP9:MEGA这场仗,理想要打赢(上)
TOP10:自动驾驶,将是一场遭遇战

管理麻辣烫  TOP 10 视频
TOP1:战略解码不复杂,三个抓手是关键
TOP2:目标刻在钢板上,计划写在沙滩上
TOP3遇到“等靠要”员工,管理者该怎么办(中)
TOP4:从管理向经营转型,三个策略非常重要
TOP5:警惕职场更年期,三个策略来应对
TOP6:方向只能大致正确,组织必须充满活力
TOP7:业务创新无响应,团队沉默为哪般
TOP8越勤奋的管理者越低效?(上)
TOP9:要远离大公司病,字节跳动有三招
TOP10:将军赶路不追小兔,聚焦目标避免花心

管理避坑指南  TOP 10 视频
TOP1:授权这事不简单,先过自己那道坎
TOP2:新员工留不住,真的是因为薪资低?
TOP3:怨天怨地怨空气,为何总是外归因
TOP4:新年又定新目标,讨价还价为哪般
TOP5:绩效面谈有障碍,根源还在面谈外
TOP6:警惕管理近视症,资源导向打胜仗
TOP7:复盘不是走过场,表面文章没效果
TOP8:争功诿过伤团队,透支信任难复原
TOP9:潜力要变真绩效,人岗匹配是前提
TOP10:总有员工想躺平,不想进化是假象

转发,点赞,在看,一起“转型刚刚好”

转型刚刚好
杨继刚,企业转型专家,15年企业总经理与中高管实践。《哈佛商业评论》《清华管理评论》撰稿人,《中国工业和信息化》专栏作家,畅销书《中层再进阶》《上任第一年》作者,为苹果、三星、小米、壳牌、蚂蚁集团、新浪微博、中信、中船、吉利等上百家企业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