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转型刚刚好”关注公众号
无论是职场还是朋友圈,常听人提到“松弛感”。什么是松弛感?为什么松弛感很难获得?作为管理者,如何带给团队松弛感?我们今天来聊聊这个话题。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松弛感”?
所谓松弛感,不是无所事事、也不是不紧张,而是一种游刃有余的工作或生活状态。简单讲,就是你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慌不忙地完成任务。这种状态看起来轻松,但背后却是深厚的实力积累。巴菲特曾说过:“当你站在别人难以企及的高点时,别人以为你什么都没做,但其实你做了很多。” 松弛感的核心,是实力和从容感的结合。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松弛感”难以获得?
原因有三:
第一,没实力,装不出来松弛感
很多人以为松弛感只是放松,然而真正的松弛感,是建立在扎实的工作能力和深厚的专业经验之上的。那些看似“轻轻松松”的人,其实往往是在背后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和专业技能。耶鲁大学的一项调研数据显示,职场中有超过10年工作经验的人,自认为游刃有余、拥有松弛感的比例是新手的5倍。没有实力支撑,所谓的松弛感不过是表面现象,无法长久。
第二,内耗太大,无法放松
职场内耗是松弛感的大敌。无效的会议、重复的沟通、不断变更的任务指令、官僚化的做事方式等等,这些内耗让员工疲于应付,难以从容应对工作。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贝恩曾有一项调查表明,很多职场人每天有超过2小时以上的时间,都在处理无效的沟通、会议与形式化的迎来送往。在这样的环境下,根本谈不上松弛感。相反,那些目标明确、流程清晰的组织,内耗低,员工更容易进入松弛感状态。
第三,安全感缺失,时刻紧绷
松弛感背后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安全感。如果员工时时刻刻都在担心犯错被批评,或者随时可能没工作,那么内心永远处于紧绷状态。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高安全感的团队,员工表现比低安全感的团队高出25%。在高信任环境下,员工敢于尝试,工作效率也更高。正因为如此,像奈飞、苹果、谷歌等公司,强调给员工足够的信任与自主权,反而促成了更多的企业创新和高绩效表现。
第三个问题:如何让自己和团队有“松弛感”?
那么,作为管理者,如何带给自己和团队松弛感?我采访了30多位优秀企业管理者,他们给了我很多启发,我总结为三个策略:
第一,明确目标,给团队安全感
当团队没有清晰的目标时,员工很容易陷入混乱和焦虑。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设立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亚马逊的贝佐斯曾说:“复杂环境中最需要的是明确的目标和简单的规则。”有了明确的方向,员工知道自己在为什么努力,就会减少内耗,逐步进入到松弛感状态。比如,一家科技独角兽公司通过定期的OKR评审,不仅大幅减少了团队冲突,整体效率也提高了20%。
第二,营造容错文化,才能有真正的松弛感
松弛感的背后,还需要一种允许失败的文化。如果员工时刻担心出错、被批评,松弛感就无从谈起。微软CEO纳德拉在《刷新》那本书提到,微软转型时,正是通过建立“容错文化”,让员工敢于试错和快速迭代,这种充满包容性和松弛感的氛围,才让微软在云计算以及后续的AI人工智能领域,实现了快速崛起。一位能源企业的管理者告诉我,当员工感受到来自管理层的信任与包容,才能全力以赴做创新,而不是在细枝末节中紧张兮兮。
第三,提升自主权,减少微观干预
松弛感的另一个来源是工作的自主性和掌控感。当员工有足够的自主权,能够自己决定如何完成任务、如何解决问题、如何选择工作路径时,他们更容易进入松弛感状态。某科技大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们内部允许各个团队根据市场需求快速迭代产品,而不是一味执行自上而下的命令。这种灵活性不仅提高了员工的工作动力,也提升了项目的创新效率。自主权带来的松弛感,不仅让团队感到工作游刃有余,还推动了公司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行业中持续创新。有数据显示,他们的内部创新项目成功率大幅领先其他行业竞争对手,部分原因正是因为其灵活的团队文化。
总结一下,松弛感不是一种表面的轻松,而是深厚实力、安全感和清晰目标的结合。作为管理者,营造出这种环境,让团队少一些内耗,多一些掌控感,才是真正能带来团队高效和持续增长的秘诀。对此,您怎么看,请在评论区留言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