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配方成韩国专利?900多项中医成果被抢注,业内:只能吃哑巴亏
文摘
2024-11-09 21:26
江苏
10月底,在巴黎举行的第二十一届世界中医药大会让中药又火了一把。在为中医药走进法国拍手叫好的同时,国内也在为中医药专利被抢注一事义愤填膺。据《人民法院报》报道,我国已有900多种中药专利被外国抢先注册,以我国中医药原料、方剂为基础研发的“洋配方”占据全球9成市场。韩国自1992年起,就陆续向多国申请牛黄清心液等发明专利,除中国外,大多数国家早已审批通过,让韩企赚的盆满钵满,仅牛黄清心液一类药品年产值就达7000万美元。牛黄清心液的配方最早可追溯至我国汉代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中的“薯蓣丸方”,其前身牛黄清心丸在我国已经沿用千年。根源扎在中国的黄土上,为何韩国能霸占着这份红利?不止是韩国,许多东亚国家都在钻历史的空子,只因在国际上,对于这类古方能否申请专利存在争议。业内人士分析称,古方存在时间长,传播范围广,在多年运用下演化成为医药“常识”,不符合专利创新性的认定标准,自然也得不到专利的保护。许多中医药的方剂都是经验累积,口口相传的集体知识。例如,六味地黄丸作为经典古方,其配方和制备方法早已广为人知。站在文化发展的角度,这种传承恰恰是中医能延续至今的生命力。而从专利认证的角度,其缺乏新颖性的特征,并不满足专利“技术进步、特色突出”的基本特点。而在古方创新方面,我国又面临权利主体归属界定的难题。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认为,由于中药方剂在历史上的传播较为广泛,在其他国家经历了本土化的研究和改造,因此其他国家可以主张申请中药专利。这又给我国主张中医药知识产权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面对海外的“窃取”,一些中国药厂和医师宁愿将方剂配方雪藏,也不愿意公开其成分和制作方法,让海外白白“抢走”。这些举措虽有一定保护作用,却导致中医药配方在走向海外时,因缺少关键数据而被各项国际认证拒之门外,错失踏入海外市场的入场券。这向国内的科学家和中医药从业者提出了一项严峻的挑战,如何打破眼前的藩篱,迈出走向国际的第一步?目前国内有两种风向。第一种,就是用国际语言来讲中国故事。广药集团旗下白云山汉方就围绕灵芝提取物开展了系列研究,其中一项抗肿瘤耐药性研究成功通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PCT体系测验,获得了“日本PCT国际发明专利授权”。此外,也有企业尝试将中药配方重新拆解,用源头创新传承古方,以科学数据获取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拥有多年健康补剂研发经验的中国企业TimeShop选择了一个非常敏感的领域——男士健康展开尝试。敏感意味着关注众多,也意味着会有更多国际目光投射到中医药创新的产品上。TimeShop引入曾获诺贝尔医学奖的杰弗理·霍尔教授,将其研究成果——昼夜节律和人参、黑生姜等中草药运用相结合,打造了自研配方PowerMax,并且在此基础上落地科研成果“益维力”。该配方的独特性在于,进入体内后,其草本滋补成分不会立刻刺激机体,而是通过8小时的缓释,把被掏空的身体补回来,唤醒机体年轻状态,恢复男士应有的实力表现。这种兵行险招的策略的确有效。“益维力”迅速从国内京东等电商平台迈向了海外,有报道显示,此产品的出海之旅十分顺利,目前已经在东南亚地区已经铺开了销售网络,海外订单占据产品总销售额的近50%。但这也反映出中医药海外传播的另一重困境——亚洲地区因为文化同源性,对于中医药文化接受度更高,但欧美地区依旧保持高度谨慎,其认可度很难提升。TimeShop一直在尝试为益维力申请国际专利,但即便技术已经通过了FDA-GRAS、SGS等多项海外标准检测,其专利之路依旧没有喜讯传来。然而,事情并非毫无转机。如今,我国已越发重视对中药的保护。有关部门、协会和组织正在不断加大对中医药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创新研发,积极申请专利保护。当前,中药出海也取得了不少成果。越来越多的中药产品在海外获得注册和认可,同时,国际合作也日益增多,许多国家开始与我国共同开展中医药研究和临床应用。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我们不能气馁。保护和传承中医药文化,推动中药走向国际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未来,我们应继续加强科研创新,提高中药的质量和标准,用科学数据为中药正名。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争取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更多中国声音,让中医药这一瑰宝在世界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