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nical Challenge 神介周记:导致动眼神经麻痹的后交通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文摘   健康   2024-07-27 20:00   上海  




后交通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动脉瘤,约占所有脑动脉瘤的25%,约占颈内动脉(ICA)动脉瘤的50%。由于动眼神经出脑干后(进入海绵窦前)与后交通动脉并行,许多后交通动脉瘤患者有动眼神经麻痹。




1

病例回顾  


患者80岁女性,因“右侧眼睑下垂3周”于2024715日入院。

现病史:患者2024623日晨起洗脸时发现右侧眼睑下垂,部分遮瞳,同时右眼活动受限,2日后症状加重,外院头颅CT、头颅MRI均未见明显异常710日就诊老年医学中心,完善颈椎动脉CTA见右侧颈内动脉C7段瘤样突起,考虑动脉瘤。现为进一步治疗收治入院。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20年余,服用培哚普利氨氯地平;否认糖尿病、冠心病等。

神经系统查体:神清,语利,对答切题。右侧眼睑下垂,右眼外展位,右眼上视、下视及内收不能,右侧瞳孔4mm,对光反射消失,左眼各向活动正常,对光反射灵敏。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四肢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双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基本稳准,双侧病理征阴性,颈软,闭目难立征阴性。

1.颅内动脉CTA示右侧颈内动脉C7段动脉瘤

2.右侧动眼神经麻痹

手术过程:局麻后先行脑血管造影,泥鳅导丝配合4F单弯超选至右侧颈内动脉,造影见:右侧颈内动脉未见明显狭窄,右侧后交通动脉开放并供应右侧大脑后动脉,右侧后交通动脉起始部瘤样突起,考虑动脉瘤。右侧大脑前动脉缺如,右侧大脑中动脉未见明显狭窄,血流通畅,显影佳。余脑血管造影未见明显异常。

视频1.右侧颈内动脉正位造影(术前)

视频2.右侧颈内动脉侧位造影(术前)

进一步全麻下行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交换6F 90cm长鞘,配合4F单弯超选至右侧颈内动脉,使用6F 115cm中间导管在微导管微导丝导引下超选至右侧颈内动脉岩骨段,3D及工作角度造影:右侧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动脉瘤,大小约5.1*3.7mm,形态不规则。

视频3.3D造影(术前)

在路图下将XT-27支架微导管在微导丝导引下超选至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然后将塑形后的XT-17微导管在导引导丝引导下超选进入动脉瘤,释放4.5*20mmEZ支架保护瘤颈,之后填入弹簧圈5枚。

图3.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

再次工作角度及3D造影提示动脉瘤不显影,载瘤动脉通畅。XeperCT未见出血,结束手术。

视频4.3D造影(术后)

视频5.右侧颈内动脉正位造影(术后)

视频6.右侧颈动脉侧位造影(术后

术后随访:术后予以替罗非班静脉维持抗血小板聚集,复查头颅CT无殊,予以阿司匹林0.1g qd+氯吡格雷75mg qd抗血小板聚集,定期随访。

图4.术后头颅CT



2

 后交通动脉瘤


后交通动脉瘤与动眼神经麻痹

后交通动脉(PComA)起源于颈内动脉(ICA)后内侧壁,走行指向大脑后动脉(PCA)并与其相接,下外侧是动眼神经。后交通动脉瘤通常起始于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交叉处,大多数向后、下、外三个方位生长。随着瘤体的增大,瘤体对动眼神经产生波动性锤击、甚至直接压迫作用;同时由于瘤体的慢性刺激,激发慢性炎症反应,使瘤体与周围组织产生粘连,随瘤体的波动,对动眼神经产生牵拉,最终导致动眼神经麻痹的发生。

图5.后交通动脉与动眼神经解剖

后交通动脉瘤(PCoAA)通常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硬膜下血肿(SDH)或动眼神经麻痹(ONP)。第三动眼神经起源于中脑核,靠近PCA。因此,约1/5的PCoAA患者存在ONP症状,而约4/5的ONP患者存在PCoAA。

动眼神经麻痹可表现为眼睑下垂、瞳孔扩大、瞳孔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眼球向内、向上、向下活动障碍而出现复视。可分为完全动眼神经麻痹和不完全动眼神经麻痹。

  • 完全动眼神经麻痹表现为:复视,上睑完全下垂,眼外肌麻痹及瞳孔散大,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消失。

  • 不完全动眼神经麻痹表现为:提上睑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和瞳孔括约肌中部分肌肉受累。

后交通动脉瘤的治疗

目前治疗主要采取动脉瘤夹闭术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就动眼神经麻痹的恢复而言,两种手术方式有一定差异。有研究表明,约59.7%的患者在接受血管内治疗后,ONP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术前不完全动眼神经麻痹及症状持续时间<14天是影响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专家点评】

张颖影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

后交通动脉瘤压迫是导致动眼神经麻痹常见的病因之一。本例患者为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检查发现右侧后交通动脉瘤,瘤体短期内发生形态变化,压迫动眼神经,这种情况高度提示动脉瘤处于活动期,属于破裂高危动脉瘤。

对动脉瘤的造影过程中进行了压颈试验,明确右侧后交通为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因此在确保动脉瘤致密栓塞的前提下需要完整保留该动脉,以免造成患者枕叶梗死偏盲的后果。
对于存在有重要分支发出的动脉瘤,有多种方式可以对分支进行保护。该患者的胚胎型大脑后动脉自动脉瘤瘤颈口发出,选择开环支架采用穹窿技术对动脉瘤进行辅助栓塞,可以很好地对分支进行保护,同时实现动脉瘤的致密栓塞。
对于造成突发动眼神经麻痹的高危动脉瘤,术前不常规进行多日双抗药物准备,以防止动脉瘤突发破裂后所造成严重出血的不良后果。对待这部分患者应采取与破裂动脉瘤类似的处理流程。

【参考文献】:

[1]Wang B, Liu S, Na SJ, et al. Effects of endovascular treatment and prognostic factors for recovery of oculomotor nerve palsy caused by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s: a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analysis. BMC Neurol. 2022;22(1):380. 

[2]Nikova AS, Sioutas GS, Sfyrlida K, Tripsianis G, Karanikas M, Birbilis T. Oculomotor nerve palsy due to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 Clipping vs coiling. Neurochirurgie. 2022 Jan;68(1):86-93.

脑血管病介入专病门诊

时间:每周五上午

地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西院区20号楼2楼

作者:张颖影

编辑:张广征



中山神内一脑智能平台
脑疾病智能诊疗助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