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e of the Week
患者,男性,20岁,因“下肢乏力伴心悸气促5年余”入院。
现病史:患者5年前上感后出现下肢乏力,以劳累后为著,否认蹲起、吞咽、抬头、跑步等困难,否认下肢麻木、疼痛、晨轻暮重等,同时伴活动后心悸气促。遂至北京某院心内科就诊,查心超提示心肌肥厚性改变,射血分数下降(具体不详),行心肌活检未见明显病理改变(具体不详),考虑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心功能I-II级,心肌肥厚原因不明,予以呋塞米、螺内酯治疗。后患者肢体乏力逐渐进展,出现爬楼梯无力。2023-01新冠感染康复后,患者反复出现双下肢水肿,伴有乏力加重,出现蹲起后站立困难,勾脚无力,现患者为行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心内科。起病来,患者精神可,纳差,小便不规律,大便无殊,体重近2月下降5kg。
既往史:无殊
家族史:否认家族同类疾病史和近亲结婚史。
生长发育史:自述生长发育里程碑无殊,15岁前跑步及运动能力与同龄人相仿。否认家族史。
查体:神清语利,对答切题,查体合作,皮层功能初测可,眼球运动可,面肌、伸舌可,其余颅神经亦未见明显异常。肌力查体见下表。四肢肌张力正常,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腱反射(++),Hoffmann征(-)。双下肢膝反射(++),踝反射(++),踝阵挛未引出,双侧Babinski征(-)。双侧肢体针刺觉、音叉振动觉、关节位置觉对称;双侧指鼻试验、轮替试验、跟-膝-胫试验稳准,颈软,脑膜刺激征(-);闭目难立征阴性,直线行走可。
异常体征:翼状肩,腕关节挛缩;脊柱侧弯;颈椎活动受限。
左 | 右 | |
眼球运动 | 可 | 可 |
面肌、伸舌 | 有力 | 有力 |
抬头 | 5级 | |
肩 | 5级 | 5级 |
肘 | 5级 | 5级 |
腕 | 5级 | 5级 |
指 | 5级 | 5级 |
髋 | 4级 | 4级 |
膝(屈/伸) | 均5级 | 均5级 |
踝 | 4级 | 4级 |
趾 | 5级 | 5级 |
图1.患者体征
【辅助检查】
proBNP:6600-9400pg/mL
心电图:1.心房颤动 2.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3.交界性逸博心律(43BPM) 4.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5.QRS电轴极度右偏 6.顺钟向转位 7.ST段改变(Ⅰ aVL V4 -V6 导联ST段呈水平型压低≤9mm) 8.T波改变(T波在Ⅰ aVL 导联双相、倒置≤5mm)。
心超:上、下腔静脉明显增宽,双房明显增大且右房内血液淤滞,左右室壁肥厚伴左右室壁纵向及径向收缩活动减弱(LVEF:44%,TAPSE:10mm),考虑限制性心肌病可能大 2、二尖瓣、三尖瓣拴系伴轻微二尖瓣反流及轻中度三尖瓣反流 3、少量心包积液
心肌MRI:双房增大,左右室整体收缩活动减弱,左室心肌散在纤维化,考虑限制型心肌病,建议临床进一步检查除外心肌淀粉样变;肺动脉稍增宽;心包少量积液。
肌电图:CNEMG:被检肌大部分可见纤颤正锐波和 CRD, MUP 多呈多相电位、主波窄、低波幅,募集减弱。NCV:所检感觉和运动神经 CV 正常, 运动神经 CMAP 波幅和感觉神经 SNAP 波幅正常。神经电图 F 波:所检 F 波响应率和最短潜伏期均正常。结论:活动性肌源性损害肌电改变。
【治疗经过】:
图3.肌肉炎性相关免疫组化染色(A:CD4染色;B:CD8染色;C:CD20染色;D:CD68)
免疫组化: CD4 (部分阳性);CD8(阴性);CD20 (阴性);CD68 (阴性);
图4.肌肉电镜
电镜:肌细胞局部见肌原纤维灶性紊乱(A.蓝箭头)、肌节消失,少数Z线增粗、聚集。肌纤维内可见颗粒细丝物质(B.红箭头),髓样小体(B.蓝箭头)。肌细胞核内移(A.红箭头)易见。
最终诊断:结蛋白病。
结蛋白病(Desminopathy)
图5.Desmin蛋白在肌肉超微结构中的位置
1.进行性肌无力:通常始于远端肌肉,如小腿和前臂,随后逐渐向近端肌肉发展。
2.下肢优势:下肢肌肉通常比上肢受累更严重,这可能导致步态异常和行走困难。
3.面部和躯干肌肉受累:随着疾病进展,面部、颈部和躯干肌肉也可能受到影响,导致表情改变、头部前倾或躯干稳定性下降。
4.吞咽困难:约40%的患者报告有吞咽困难,这可能是由于咽部肌肉受累所致。
5.呼吸功能受损:约15-50%的患者出现限制性呼吸功能不全,这可能是由于呼吸肌,特别是膈肌受累导致的。
1.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是房室传导阻滞,可能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
2.心肌病:可表现为肥厚型或扩张型心肌病。
3.心力衰竭:随着疾病进展,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心力衰竭。
4.猝死风险:部分患者,特别是有某些特定基因突变的患者,面临较高的猝死风险。
1.肌纤维形态异常:肌纤维呈现大小不均,同时可观察到细胞核向中心移位(A黑三角)的现象。
2.镶边空泡:部分患者的肌纤维边缘可见特征性空泡形成(B黑箭头)。
3.特征性胞浆内包涵体或界限清晰的肌膜下聚集体:在改良的Gömöri三色染色(MGT)中,异常沉积的蛋白质在胞浆内(C黑箭头)或肌膜下(D黑三角)呈现蓝紫色染色。
4.擦除纤维:在NADH染色中,可观察到肌原纤维排列紊乱(F黑箭头),某些区域存在"擦除纤维"现象(E黑三角)。这种现象提示氧化活性缺失,反映了线粒体功能受损。
5.Desmin免疫反应性物质积聚: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可在肌纤维中观察到无定形的desmin免疫反应性物质聚集(G黑箭头)。
6.超微结构改变:电子显微镜下可见颗粒丝状物质聚集,伴随肌原纤维排列紊乱(H白三角)和Z线不规则(H白箭头)等结构异常。
图8.典型结蛋白病病理改变
·2B螺旋区域突变:
o最常见的突变区域,约占所有已知致病突变的50%。
o常导致骨骼肌和心脏同时受累。
·1B螺旋区域突变:
o更易引起显著的心脏表现。
o常伴有近端骨骼肌无力。
o家族性猝死史发生率更高。
·头部和尾部区域突变:
图9.Desmin蛋白及已报道突变
【专家点评】
董继宏
本文作者:王张阳 博士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医师
参考文献:
编辑:费贝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