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nical Challenge 神介周记:大脑中动脉夹层的介入治疗

文摘   健康   2024-08-10 20:07   上海  




颅内动脉夹层IAD是引起中青年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可引起头痛、缺血性症状、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症状。本例患者为左侧大脑中动脉夹层病变,经血管内治疗后显著改善。




1

病例回顾  


患者男性,41岁,因“书写障碍6月伴运动性失语2月余”于20247月入院。

现病史:患者20241月逐渐出现书写、手机打字时忘词,无法通过书写表达意思,可听懂他人讲话,可读懂文字,未予重视。2024419日突发口齿不清、词不达意,外院就诊完善头颅MRI示左侧额叶皮层梗死,完善DSA示左侧大脑中动脉夹层,未行进一步血管内治疗,予以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活血化瘀等药物保守治疗。患者抗核抗体180,抗SSA抗体阳性,完善头颈一体化管壁MRI示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异常信号伴管腔中重度狭窄,考虑夹层斑块可能大。现为进一步行血管内治疗入院。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

入院查体:神清,对答切题,查体配合。皮层功能粗测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3mm,对光存在,双眼球各向活动到位。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四肢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双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稳准,双侧病理征阴性。

视频1.外院DSA示左侧大脑中动脉夹层

图1.外院DSA示左侧大脑中动脉夹层

图2.头颅MRI2024-5-8)左侧额顶颞叶陈旧性梗死

3.管壁MRI2024-5-8)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异常信号伴管腔中重度狭窄,考虑夹层斑块可能大

治疗经过:入院后排除禁忌症,7-4局麻下行脑血管造影术,术中可见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远端血流尚通畅,考虑左侧大脑中动脉夹层病变,为责任血管。予以阿司匹林0.1g qd+替格瑞洛90mg bid抗血小板聚集、瑞舒伐他汀10mg qn稳定斑块。

视频2.左侧颈动脉正位造影

视频3.左侧颈动脉3D造影

图4.左侧颈动脉3D造影

同时复查头颅管壁MRI示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经药物保守治疗狭窄并没有明显改善。遂决定进一步全麻下行左侧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术。

图5.管壁MRI(2024-7-5)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管壁增厚伴强化,较前相仿

手术过程:全麻后消毒铺巾,穿刺右侧股动脉,置6F动脉鞘,配合0.035in 180cm泥鳅导丝交换6F 90cm长鞘,泥鳅导丝配合5F 125cmMPA超选至左侧颈总动脉,做路图并根据路图将长鞘同轴送至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撤出泥鳅导丝及5F 125cmMPA,将6F 115cm中间导管送至左侧颈内动脉岩骨段,3D及工作角度造影见: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

视频4.工作角度造影

做路图后,在300cm微导丝、微导管导引下到位,撤出微导管后送入1.75*12mm球囊,以6atm缓慢扩张球囊,造影示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较前改善。交换微导管至左侧大脑中动脉远端,精准定位后释放4.5*22mm支架,复查造影:左侧大脑中动脉狭窄较前改善,但仍有残余狭窄。

图6.球囊扩张(左图);支架置入(右图)

视频5.支架置入术后

遂交换300cm微导丝,将1.5*9mm球囊送入支架狭窄部位以9atm大气压缓慢后扩,复查造影: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较前明显改善,远端血流通畅,显影佳。Xeper CT未见出血,遂结束手术。

图7.支架内球囊后扩

视频6.术后正位造影

视频7.术后侧位造影

术后随访:患者未诉特殊不适,术后复查头颅CT无殊,继续予以阿司匹林0.1g qd+替格瑞洛90mg bid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随访。

图8.头颅CT示左侧额顶颞叶陈旧性梗死




2

 颅内动脉夹层


颅内动脉夹层

颅内动脉夹层(Intracranial artery dissections ,IAD)是指各种原因使血液成分通过破损的颅内动脉内膜进入血管壁,导致血管壁jian剥离分层形成血肿,或颅内动脉壁内自发性血肿,造成血管狭窄、闭塞或破裂的一种疾病。IAD是引起中青年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最常见的表现为头痛,其次为缺血性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

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肌纤维发育不良、马凡综合征、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外伤、感染、高血压、偏头痛等危险因素相关。


图9.颅内动脉夹层

颅内动脉夹层影像特征

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I)可检测到常规血管造影难以显示的较小的壁内血肿和内膜瓣征,可鉴别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颅颈动脉夹层。常见的影像学特征有双腔征、内膜瓣、壁内血肿、不规则表面、附壁血栓及夹层动脉瘤。

图10.颅内动脉夹层HR-MRI特征



【专家点评】

张颖影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

青年卒中是指18-45岁之间发生的卒中,占所有卒中的10%-14%,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本例青年卒中患者主要表现为缺血性卒中,无动脉粥样硬化高危因素,完善高分辨管壁MRI排除血管炎,并高度提示大脑中动脉夹层病变。

DSA可以动态观察夹层病变血管的血流方式和管腔构型,同时可行血管内干预治疗,但并不能显示血管壁,HR-MRI可以显示壁内血肿及内膜征,对鉴别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及夹层病变有显著优势。

颅内夹层是一类颅内动脉病变的统称,包括缺血性夹层及出血性夹层。以缺血为表现的颅内动脉夹层推荐规范药物治疗,若无改善或症状持续进展可以考虑介入治疗。该患者通过严格药物治疗后复查管壁明确了病变无改善,遂给予介入支架成形术。

【参考文献】:

[1]Bond, Kamila M.; Krings, Timo; Lanzino, Giuseppe; Brinjikji, Waleed . (2020).Intracranial dissections: A pictorial review of pathophysiology, imaging features, and natural history.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

[2]Wu, Ye; Wu, Fang; Liu, Yuehong; Fan, Zhaoyang; Fisher, Marc; Li, Debiao; Xu, Weihai; Jiang, Tao; Cheng, Jingliang; Sun, Bin; Ji, Xunming; Yang, Qi . (2019).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Cervicocranial Artery Dissection. Stroke.

脑血管病介入专病门诊

时间:每周五上午

地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西院区20号楼2楼

作者:张颖影

编辑:张广征



中山神内一脑智能平台
脑疾病智能诊疗助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