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眉拳是一种源自中国南方的武术拳种,主要流传于广州、佛山、中国香港以及东南亚地区。在佛山,白眉拳是五大拳种之一,并在20世纪70、80年代成为佛山最具有影响力的拳种之一。
白眉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末时期,当时峨眉山的和尚德源因眉毛纯白而被称为“白眉道人”,他创编了一种模仿猿猴跳跃翻滚的拳术,即白眉拳。这种拳法的特点是敏捷异常,模仿山中白猿的动作,因此得名。
白眉拳是一种源自明朝末年的中国传统武术,由四川峨眉山的白眉道长所创,后经过多位传承人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拳法风格。
白眉拳的特点在于刚强凶猛、连贯性强,路线宽广,注重内外合一,强调发劲和内劲的运用。
刚柔并济:白眉拳的动作既刚猛有力,又灵活迅速,体现出刚柔相济的风格。这种特点使得白眉拳在实战中能够迅速有效地攻击对手。
连贯性强:白眉拳的动作流畅,连贯性极强,能够形成连环重挫的效果,使对手难以招架。
路线宽广:白眉拳的路线设计宽广,注重全身协调发力,使得攻击范围广泛,能够从多个角度发起攻击。
注重内劲:白眉拳非常重视内劲的培养,通过丹田功等内功练习来增强身体的内部力量。
攻防一体:白眉拳强调攻防结合,出手果断,防守时能够迅速反击,形成攻防一体的战斗风格。
白眉拳的训练方法非常注重基础功法的练习,包括扎马、走马拧腰、扯拳、练指、练掌、练爪、练腕、练拳和练桥等步骤。这些训练方法旨在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力量控制能力,同时增强实战中的反应速度和爆发力。
具体来说:
扎马:这是基础站姿训练,要求腰背合一,身形柔刚并济,立如山狱,步似流水。
走马拧腰:通过旋转腰部来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扯拳:练习出拳时的力量和路线,要求拳到位时才握紧,属爆发劲。
练指:通过手指转动玻璃球或插米来锻炼手指的力量及灵活性。
练掌:以手掌击打软中带硬的物体或两人推手,以增强掌击打力及触觉。
练爪:练习手臂的抗击打力及耐受力,如用桥力将木棍抛高再接住。
练拳:通过平槌、日字槌打沙袋来练习拳力,凤眼槌侧击打悬吊的小物件,以练习其准确性。
练桥:练习手臂的抗击打力及耐受力,如双手弯曲后用桥力将木棍抛高再接住。
此外,白眉拳还强调内劲的运用,要求含胸拨背,沉肩垂肘,肘不过肋外,两手护胸,身形有浮、沉、吞、吐的变化,步高腰活,进退迅捷,脚起无形。
在实战中,白眉拳注重攻防合一,强调快速狠辣的出拳和防守技巧。
白眉拳不仅是一种武术技艺,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
它结合了内家功和外家功的特点,追求武术效率,避免体育训练,与道教原理紧密相连。通过长期坚持练习,白眉拳能够培养出刚柔并济、连绵不断的武德精神。
在广东,白眉拳的发展与传承有着悠久的历史。
例如,在西樵地区,白眉拳通过黎氏父子两代人的坚守和推广,形成了独特的传播模式,包括健身自练、免费教学、开馆授徒、非遗保护以及入校传承等阶段。
此外,白眉拳也被列为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南海区被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