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手如雷击,发劲似放箭的白眉拳

财富   2024-12-28 00:00   湖北  

白眉拳是一种起源于明朝末年的中国南拳拳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武术特点。关于白眉拳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较为普遍的版本认为它由四川峨眉山的白眉道人所创,并由其弟子竺法云传授给惠州俗家弟子张礼泉,张礼泉进一步改良并命名此拳种为“白眉拳”。

白眉拳的特点是刚强凶猛、连贯性强、路线宽广,注重攻防兼备,手法细腻,劲力雄厚。其主要拳法包括冲拳、鞭拳、双撞拳、千字箭拳等,桥法有碎桥、钻桥、刹桥与封桥等,腿法则包括地煞脚、扫堂脚、铲脚、蹬脚等。


白眉拳的步法灵活多变,强调“步高腰活”,进退迅捷,且注重呼吸技巧,如“吞吐浮沉”,以增强实战中的爆发力。


白眉拳拳术套路有小十字、十八摩桥拳、三门八卦拳、六劲神摩拳、地煞拳、七点梅花拳、直步拳、虎步拳、九步推拳;器械套路有飞凤单刀、大阵棍等。


白眉拳其练法要求含胸拔背、沉臂落膊(即沉肩垂肘),两肘不离肋,两手护胸。身形讲求浮沉吞吐,做到“手随身去,身随步转”。


白眉拳手法严密、摸黏,长短桥结合,击发时要尽量伸长,做到“出手如雷击,发劲似放箭”。


拳诀云:“两手不归随手去,得桥抱马过三关”,“手封上门,脚打下门”,“走出梅花,脚起无影”。劲力要求完整合一,刚柔相济,劲随气发,一气呵成。


白眉派拳术包括“三形、四标、五向、五行、六合、六劲、八式”等要诀。


“三形”为身、手、步形态。即:圆、扁、薄。

“四标”为内劲,又叫“四运”或“四象”,即:吞、吐、浮、沉。

“五向”指五个方向,即上、下、左、右、中。


“五行”为用劲之方式,即刚、柔、轻、迅、重。

“六合”即是上与下、左与右、前与后三线对争,六面相合。

“六劲”为发劲之身体配合,即:指、腕、肘、肩、腰、足六个部位,

出势发手要求六劲齐发。“八式”为步法结合手形攻击防守的方式。即鞭、割、挽、撞、弹、索、盘、冲、。


一、内家劲功,威猛迅疾;

二、手法绵密,快速稳健;

三、以攻代守,击打要害;

四、协调整齐,内外合一。


白眉派拳术套路有石师、四门八卦、三门八卦、地煞、鹰爪黏桥、直步、九步推、十八摩桥、猛虎出林等,器械方面则有单头棍、双头棍、双刀、大刀、大耙、长凳、双拐等。


另外,不少白眉门人在传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研练体会和实战、授徒的经验,也创编了不少形形式式的新套路。

凡入门学习白眉派武术,必须先理解祖先之训词,才按部就班学习。


白眉拳总体特点是:桩势较高,步法稳健,以步带腰,手法密集多变,长短桥兼用,大进大退,大开大合,注重内劲。主要流行于广州、佛山、广宁、惠阳、肇庆、新兴、深圳及香港、澳门等地。在佛山地区,白眉拳与咏春拳、洪拳等并称为“佛山五大拳种”,深受当地武术爱好者的喜爱。


近年来,白眉拳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了更多的保护和传承。例如,在东莞市和佛山市等地,白眉拳通过进校园、进社区等方式,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 此外,白眉拳的传承人也强调武德的重要性,要求学习者具备良好的人品和道德修养。


功夫高手
研究中国武术,推广实战功夫,提高实战能力,广交天下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