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反馈说张五常的《经济解释》很难,学不会。真的是这样么?在我看来,《经济解释》完全是用大白话写成的,为何这么多人觉得难?
《经济解释》里面没有一个数学公式,使用的是“文字表达”的逻辑。张五常称这种写法为“纯文本”写法。那么,用文字表达的逻辑和数学、物理上用数字符号表达的逻辑有本质区别么?答案是:没有!逻辑是人类理解世界,构建知识体系的可以说是唯一的建筑材料。文字表达的逻辑和数字符号表达的逻辑是完全等价的。也就是说,任何数字符号表达的逻辑,一定有等价的文字表述;任何文字表达的逻辑,一定有等价的数字符号表达的逻辑。唯一的区别是,用数字符号表达的逻辑“的密度”和“深度”要远远高于文字表达的逻辑。如果一定要坚持用文字来表达数学物理上的逻辑,理论上是可行的,但会十分地笨拙、散乱。最好是用数字符号来精简地表达。
想把用文字表述的科斯定律换成数字符号表达么?当然可以,换成数字符号只是几个字母的加加减减,太无聊,还不如直接用文字表述。陈景润200页的论文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可以用文字来表述么?当然可以,但是估计翻译成文字的话,可能要从地球写到月球才能写完。数字符号表达逻辑的“密度” 、 “深度” 要远超文字能表达的逻辑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张五常的《经济解释》达到了文字表达的逻辑的极限――――相当于小学高年级的数学。超过小学数学的逻辑,只是理论上也同样可以用文字等价地表达,但是会十分的笨拙、臃肿、散乱。张五常大量地使用了相当于小学高年级数学的逻辑,这才是这么多同学觉得《经济解释》难读、学不会的真正原因。
不用惊讶,不信你拿一道有点难度的小学高年级数学题别说,去大街,去菜市场,就是去在地方上有一定名气的高校,能做出来的人不会超过一半!这个和很多人学了几年也学不会《经济解释》的感觉是一模一样的。
附录是张五常在《经济解释》卷二的利息理论,和卷四“按件数算工资与收入分配”的节选。你品,你慢慢地品,是不是和做小学生数学题的感觉一模一样?
我公众号的读者,应当都知道我不认为经济学能帮你赚钱,也反对把经济学应用在管理学上。但我还是强烈推荐学习张五常的《经济解释》,何解? 因为任何一项投资即要考虑收益,也要考虑成本。知道了经济解释是如何使用文字逻辑的,任何人都能在一个月内搞懂、学会。只需这么短的时间,就能吸收张五常半个世纪研究经济学的精华,学会一种简化地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一个字,值!三个字,太值了!
附录,《经济解释》节选。做小学数学题!
一,《利息理论》节选
而土地若因为有限而缺乏,地的本身是有租值的。我于是问:为什么不简单地加上土地租值,得到的答案是否与那复杂的浮士曼答案相同呢?
赫师当时认为我问得好,但租值要到一九七六年萨缪尔森(P. Samuelson)分析浮士曼答案时才被提及。加上萨氏的分析,收成的时间选择就有更多的可能了。如下的选择是我得到前辈的启发——不尽同意——而想出来的。所有选择都假设收成时砍树及搬运没有费用。
(一)如果林地是无限的,而植树的投资成本(植树费用)是零,那么地租是零,树(木材)的市价也是零。木材于是予取予携,什么时间收成都没有分别。利率是无关的。以树的增长率作回报率没有意思,因为以其他物品作价,木材之价是零。
(二)如果林地无限,地租是零,但植树有费用,这样,费雪的答案是对的。既然地租是零,无须轮植。但因为有植树费用,木材有价,收成时间是树增长的回报率等于利率。在竞争下,因为没有地租,预期的收成折现后的财富会与植树费用的现值相等。
(三)如果林地有限(地租高于零),但植树没有费用,浮士曼的轮植答案是对的。地租是在竞争下,浮士曼的轮植所得的收入。转过来,只要在竞争下地租被市场决定了,植树者不需要懂得浮士曼的分析才知道收成的时间,因为收成不准时他们交不起租金。问题是,植树没有费用的浮士曼答案,收成的时间不一定比费雪的来得早。这是因为费雪的答案不可能没有植树费用。若费雪的有植树费用,没有地租,浮士曼的有地租,没有植树费用,那么收成谁早谁迟就要看地租与植树费用哪方面比较高了。
(四)如果林地有限(地租高于零),而植树有费用,那么浮士曼的轮植收成的时间会比费雪的为早。这是因为浮士曼多了地租。植树费用与地租的并存,回报率一定要较高才可以打个平手。这样,收成会提早了。
(五)如果林地有限(地租高于零),但没有植树费用而利息率又是零的话,收成的时间是树增长的平均回报率最高的那一点。这刚好是鲍尔丁(K. Boulding)提出来的有名答案(Boulding Solution),在五六十年代吵过好一阵。众人皆说鲍尔丁错了,这里我指出在某些局限条件下,鲍尔丁是对的。
上述可见,在收成时间的选择上,经济学者要不是忘记了地租,就是忽略了植树费用,或漠视了利息率。好些书本只顾利率而忽略了地租与植树费用。这样,木材在市场上一文不值,乱砍可也。另一方面,经济学者忽略了的,是在竞争下,地租愈高,或植树费用愈高,以其他物品作价,木材之价就愈高。树的增长回报率曲线,若乘之以木材市价,就会因为地租或植树费用的变动而变动——曲线会上升或下降。
二、《按件数算工资与收入分配》节选
第二节:按件数算工资与收入分配
让我转到雇用劳动力或员工那方面去。这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大话题,不仅因为监管员工的费用高,也带到市场分离、公司性质、失业原因等有趣的现象去。
本节我先论件工(即按产品件数算工资),下节说小账(小费)。这两种合约经济学很少提及。件工重要,不是因为在社会经济中有着了不起的位置,而是对经济的推理思考有着关键性的协助。我自己从考察件工的运作中学得很多。西方的经济学者有发表过关于件工的文章,但这些作者对真实世界的件工安排与运作近于一无所知。另一方面,小账合约怎样看也不重要,选之讨论是因为变化多,也牵涉到风俗习惯,趣味是有的。
伟大夫人的失误
我把件工放在一个特别的位置,因为那是唯一的直接量民工的生产力的合约安排,好些问题可以看得比其他合约楚。让我从已故的英国大师鲁宾逊夫人说起吧。夫人分析间工资采用效率单位( efficiency unit)。这与天然单位natural unit)不同。天然单位是一个小时算一个小时,一算一天。效率单位是一个小时的工作,甲产出二,乙产出那么同样一小时,甲算一个单位,乙算两个。当然,如甲与乙的生产力完全一样——所谓同工同酬——效率单位天然单位是没有分别的。这是传统经济学的不言自明的假——这传统因而不分“效率”与“天然”。
夫人无疑是个天才,但她想错了,之后的学者于是跟着错。错在哪里呢?依照夫人的想法:如果每小时甲的产量是一百,乙的产量是二百,乙比甲多一倍,工资也因而高出一倍。化作件工,产品以每件算工资,二元一件,甲的时薪是二百,乙是四百,后者也比前者高出一倍。对吗?不对!不对是因为工人操作需要老板提供厂房及机械设备,而这些设备有成本,需要有租值的回报。撇开设备的损耗或折旧不论,如果每件产品的设备租值是二角,那么每小时甲对租值的贡献是二十元,乙的租值贡献是四十元。然而,在市场竞争下,甲与乙的租值贡献要看齐才能达到租值极大化的均衡。这里的含意是在竞争下甲的件工工资或要下调,乙的或要提升,或二者的合并,才能达到租值贡献看齐的租值极大化的均衡。
产量比率与工资比率要分离
上述的分析解释了为什么在件工安排下,生产力较高的员工会获配置质量较优的机械设备,而在一段指定时间内员工的产量超越某件数会获得奖金。另一方面,如果一家工厂把部分工作发放出去给山寨或家庭产出,提供材料但用外间的设备,以件数算,每件的工价在外间的一定比在厂内的为高。
不仅件工工资这样看,时间工资也要这样看:一厂之内,生产同样物品,机械等设备的成本不菲,为了争取租值极大化,在比率上,工资的分离会高于工人生产力的分离。这也是竞争带来的结果。原则是这样,虽然在实践上人事关系不易处理,也有不可漠视的量度及监察费用,而更麻烦是工会与政府的劳工法例的左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