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可以做产业规划,但中央不可以。
我们可以想象如下的情形:地方官员:“把你家的猪场移到东头去,赔你几大千,这里要修一条路通过去”;“把那块地的树木砍掉,填平,按一亩地1万赔偿给原业主,然后一部分土地建仓库,一部分建停车场”;“在城东建一个铸铁加工厂,做为某汽车企业在我市投资的配套设施”;“工厂甲你多用晚上时间进货,不要大白天进货影响旁边的企业;工厂乙你把排水管路改造一下,和工厂丙,丁,统一向一个废水池排水,这样废水可以统一处理“。。。
这个制度安排的巧妙之处在于,一、地方政府官员的武断决策,相比较于市场处理,大大节省了交易费用,一切都围绕于“赶快分工合作,创造更多的商品和财富”;二、更巧妙的是,合约的安排奖励地方官员的促进市场的分工合作,顺市场而为的行为。换句话说,地方官员会出于对自身利益的关注,使用自己的权力去降低市场的交易费用;
这并不是说地方官员的决策总是对的。一方面,哪怕在市场中竞争的企业主也有犯错的时候,不能要求地方官员决策100%都是对的,另一方面,当然有地方官员用自己的权力打压本地的民营经济的情形。经济学思考问题的方法是在局限条件下,人的行为的转变。这里决定人的行为的关键局限条件是市场竞争的局限。中国有两千多个县,这两千多个县的竞争完全不差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不能在市场竞争中胜出的地方和其官员迅速被淘汰,这是张五常在07年说中国的经济制度是世界上最好的经济制度的原因了。
在任何一所城市,都能找到“餐饮一条街”,每逢节假日晚餐的高峰期人们排长长的队伍,一桌难求:餐饮主肯定提供了十分优质的服务。那么你认为餐饮店主提供优质服务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他们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仁慈之心么?这个当然是对的,我们祖国欣欣向荣,当然人心向善;或是因为他们担心不提供优质服务,会受到行政处罚么?这个也是对的,受到新政处罚当然是他们不好好服务的成本;亦或者是因为在市场竞争的局限下,对自己利益的关注?显然,最后这个才是经济学所看问题的角度。
你认为地方政府官员为市场不能为,发展地方经济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他们有父母官的仁慈之心么?这个当然是对的,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是因为地方经济没有发展好,会受到党纪国法的惩罚么?这个也是对的,国徽高悬,地方官员不得不尽心为人民服务;亦或者是因为他们在市场竞争的局限下,对自己利益的关注?同样,最后这个才是经济学所看问题的角度。
其实不论你是否有政府官员的家庭背景,是否从商,或只是一个普通的打工人,我们都是中国经济奇迹的受益者。做为对比,印度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我们,不要忘记建国的时候,中印的经济水平大体不相上下。如果你有上帝之能,飞到印度,“你们这里采矿,这里修条路,这里建一个工厂,你们的经济就发展起来了,就富裕起来了,你们为何不建呢?。得到的回答是:”这块土地产权有纠纷,我们准备先建几所大学,在学术上,综合我们的历史文化传统,考虑到历史和现实,公平公证地解决这块地的产权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 你是愿意从自己腰包掏钱,推动这项研究,还是选择中国这种由地方官员的武断决策来解决问题呢?
你看到餐饮店生意红火,也想在隔壁投资一家餐饮店,如果你没有对餐饮店的业权:招聘,解聘厨师,服务员,选择菜品和其供应商等等的权力,那么你投多少就赔多少,投一百万就会亏一百万,投一千万就会亏一千万。同理,印度的地方官员就没有中国地方官员相当的权力:“这块土地你们别争了,分给甲村,然后分工合作,产出更多的财富”---第二天乙村的人就会冲入印度官员的家里,把他家砸个稀巴烂。下一任印度地方官员学乖了,“我们要综合考虑历史和现实,文化和传统,公平公证地解决这块土地的遗留问题”---然后甲村和乙村争相贿赂这个地方官员,再然后就是地方官员挣了个盆满钵满,地方贫穷依旧,土地问题一直留给下一代。显然,印度官员就相当于没有业权的餐饮店老板,在餐饮店激烈的竞争中,被中国的地方官员杀下马来。
你能接受经济学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么?或者只要别人,尤其是地方官员赚钱就感觉不爽?没关系,你依然是经济学所讲的理性经济人。经济学的好处就是不会抛弃任何一个人(一笑)。
如果你能接受经济学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更进一步,本公众号曾经发表文章建议在海南岛建立国际医疗特区,任何人一张身份证就可以设立任何形式的医疗机构。没有任何形式的行政监管,赤脚医生、江湖假药当然会涌入海南,但你能相信,出于对自己利益的关注,在竞争的局限条件下,这些赤脚医生江湖假药会被迅速淘汰掉,在医疗领域,几年之后就会诞生象任正非、宗庆后一样伟大的企业家,彻底改变中国在医疗领域(药品和医疗机械)的落后状态?换句话说,你会相信市场竞争,市场淘汰比行政监管更有效么?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不要害怕政府官员有绝对的权力,官员的绝对权力,既可以压榨百姓,也可以发展经济,为市场之不难为,不可为,造福一方。关键是要看局限条件。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相当于说水面的船早晚会沉下去“---不指定局限条件,说了等于没说。这里我们讲的局限条件,包括党纪国法,“双规”,但更重要的是竞争的局限,是政府官员对于自身利益的关注。没有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注,用行政指令要求地方官员去发展经济,犹如“按着牛头喝水”,事倍功半。而政府官员出于自身的利益降低市场的交易费用,促进分工合作,是中国经济财富爆炸性增长的制度原因。
你或者疑惑地方政府官员收入太高怎么办?一套价值千万的房产,分给小红,小明不高兴,分给小明,小红不高兴。 你可以从历史人伦,社会传统,法律法规来探讨这套房产属于谁,唯独不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讨论这套房产属于谁。经济学永远是:“赶快把产权划分清楚,分工合作,创造更多的财富“。---也就是说经济学只能从租值消散的角度看待小红和小明对于房产的争端。或者就是科斯所说的:”产权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前提条件”. 同样,经济学不关注具体哪一个群体收益更多,而是关心是否分工合作产生了更多的社会财富。你可以指责经济学在小明和小红的房产争端中没有任何用处(确实如此),你可以认为地方政府官员收入太高了,但你不得不承认经济学这种从社会总体利益出发的理论价值,毕竟我们都是中国经济奇迹的体验者和受益者。
这就是为何林张争端的答案是地方政府可以做产业规划,而中央政府则不可以。地方政府有着最低的信息费用,了解本地的情况,从而发展具有本地比较优势的产业:珍珠大户的浙江诸暨,承包全球1/4的泳衣的兴城,被称为羊绒之都的清河,撑起全国7成的健身器材的宁津,有中国纽扣之都之称的永嘉县,有中国鞋都之称的福建晋江,都是中国改革开放涌现出来的县域特色经济,背后都有地方政府产业规划的背景。这里最关键的就是本文一直强调的,市场竞争的局限下地方政府制定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政策来达到利己的目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是经济学里面讲的理性的经济人,但中央政府不受到市场竞争的制约,采用损人的方式而利己,是成本最低的选择。
从上面的讨论中,我们看出芝加哥派经济学(也是大学里的微观经济学)比奥派经济学的高明之处,有两点。一、奥派过于强调自由的市场经济和理性经济人对社会的好处了。芝加哥学派看的是局限条件,不同的局限条件下,人既可以通过害人而利己,也可以通过利他而利己。通过害人而利己的例子比比皆是,张五常写过《从全球暖化说人类灭亡》,也有最近普京威胁使用核武器的例子,都是为了一己私利,而危害社会的例子。而在特定的局限条件下,地方政府官员却是通过做对社会有利的事情来利己。这是中国经济奇迹的制度根源。芝加哥学派理论的完备性(也是大学里的微观经济学)要超出奥派很多。二、奥派过于强调私产和市场经济对社会的好处,但是却忘记了这个世界保护私产的国家做的不错但十分贫穷国家很多很多,例如包括印度在内的很多南亚国家,非洲国家,南美国家等等。这就是张五常所说的:“保护私产当然重要,但如果整个国家的合约结构不好的话,经济发展不起来的例子多的是。”这就引出了本系列第三篇的内容:从合约的角度看林张的争论,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