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组建设的三个要点
文摘
2024-08-17 08:00
江苏
常规的学校一般建立两个组织,一个是年级组,一个是学科组。两个组构建了学校运行的横向和纵向结构网。一般的学校会把年级组作为运行的核心组织,采用“扁平化”管理和“责任制”考核,将校长和中层与年级组进行捆绑,实行一个“年级组”就是一个“小学校”的管理模式,以质量达标考核作为结果定义,层层下压力,人人领命令,期待做到责任明确,奖罚分明。对于学校而言,年级组更像个行政组织,学科组则像个研究组织。学校如果长期重视年级组的行政管理,忽视了学科组的专业建设,那么,就很难发挥学科教育在学校内涵和品质发展中引擎动力作用,就像一架双发战斗机,需要两台发动机的协同推动才能飞得更快和更远。前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先生曾说过:“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的第一使命就是凝聚人心,建构学校发展的愿景,形成团队的共同追求。其实,从学科组建设的角度来说:“一个好组长就是一门好学科”。学科组长(分管教导行政等)就是学科组建设的第一人,承担的第一责任就是与学科组内的教师一起确立学科的育人方向和价值追求,用最凝练的语言来表达,用自己的话语去表述,这就是学科宣言。确立学科宣言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科组全体成员对“学科育人”深入理解的过程,是改变教育和教学思维的过程,有什么样的理解就会有什么样的追求。当确立好学科宣言之后,首先是要“说”出来,学科会议的标语,教学探讨的用语,课堂研究的话语……要让学科宣言成为学校的话语热词;其次是要“做”出来,将学科宣言渗透到学科组的各项工作中去,形成从“为何教”“为何学”,到“教什么”“学什么”,再到“怎么教”“怎么学”的思维方式。学科宣言指向的是学科育人,解决的是“为何教”“为何学”的问题;学科育人需要通过课程规划来落地,课程规划解决的是“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如果说“一个好组长就是一门好学科”,那么“一个好老师就是一门好课程”。学科组建设并不是一味地追求每一个老师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而是在学科宣言的引领下要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从学科宣言出发,以育人目标为本,以课程标准为纲,高质量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围绕学科宣言,学科组可以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角度展开课程规划:在教材与生活的双向建构中,确定学习主题;在目标与评价的关联贯通中,设计学习表现;在课时与单元的整体统筹中,规划学习过程;在结论与思维的深度转化中,确立学习观念。教学方式是解决“怎么教”“怎么学”的问题。教学方式的变革是学科组建设的最终落点。一般说来,围绕学科宣言和课程规划,在教学方式上,学科组应该着力解决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改变学生“被动式”学习,走向“主动式”学习;二是改变学生“碎片化”学习,走向“结构化”学习;三是改变学生“浅表性”学习,走向“深度性”学习。这需要学科组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建立学习有动力,课堂有活动,师生长能力的课堂教学新样态。让学生的学习从“记中学”走向“做中学”,从“做题目”走向“做事情”,从“学会了”走向“会学了”。学科组建设应该也必须带有学术味,因为我们每一个老师都是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