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事物类说明文,如何读明白,说明白和讲明白”之文——从科学思维角度出发

文摘   2024-11-06 07:02   江苏  

谈“事物类说明文,如何读明白,说明白和讲明白”之文

——从科学思维角度出发

有间功能读写教室

写在前面的话:

这个学期,在学校的青蓝结对工程中,成了学校两个青年科学老师的学科“师父”,功能性读写教学研究自然也开始了第三次跨界实践。我让两位青年科学老师梳理了十二册语文教材,让他们从科学老师的角度出发,看看能教其中的哪些课文,然后看看语文老师是如何教的,科学老师会怎样教。于是,就有了第一次对话。


非常开心能拿到这篇设计思路稿,我非常喜欢“有间功能读写教室”理念,从科学角度说,知识需要在生活中用,它有功能性,学了知识不能在实践中体现,那基本就等于没学。说明文有阅读功能,表达功能和生活功能。我还是从任务群的方向去解构《松鼠》,但是是从科学思维的角度去实施教学过程。

第一个任务:做读者,读明白。

科学阅读也是对信息正确处理的一个过程,能够充分发挥科学阅读价值。语文中说明文在科学用词上非常考究,怎样才能让学生去关注如此讲究的用词?还是基于活动,课上去树林里面找一个掉落的树枝,请同学们用松鼠的小卡片或者小纸条来贴在树枝上,用卡片的多少来表示松鼠在哪里活动比较频繁,从哪里得到的信息。追问“为什么树枝地下也会松鼠的卡片?”从而让学生说出经常在高处活动。”与“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相关信息。反过来证明,学生为什么能够完成这个小游戏,因为作者把话说明白了。所以我们应该像作者一样去写说明文。当然,树枝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为了体现“松鼠体形细长,体长17-26厘米,尾长15-21厘米,体重300-400克——《中国大百科全书》。”我随便找得树枝,松鼠就能搭窝了嘛?比较一下随便找的树枝和松鼠体型的大小关系。所以“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松鼠体型得原因,也是他们搭窝选地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非常喜欢“梳理一张信息表”的设计,表格相对于文字更加清晰明了,以后把握介绍动物的书写要求也更清楚。

第二个任务:学作者,说明白。

作者布封写《松鼠》的时候,用的最多的一个字是“像”,当然也包括“不像”。我非常认可“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作比较是非常好用的方法。科学中学习某样物体,通常会对某一个特殊的物体进行观察,再把相似的物体放在一起观察,总结出这类物体的特点,然后用这些物体的特点去和另一类物体作比较,从而来判断另一类物体为何不属于这类物体。这种方法对物种划分起着很大的作用。也是惯用手法之一。

第三个任务:质疑作者,讲得更明白。

这个任务中,我就要发表科学中的不同看法了。学生在学习《太阳》的时候,用的最多的说明方法是列数据和作比较。但是我在科学课上询问学生太阳究竟有多大时,学生也只是说很大。为什么?因为说明文的局限性。文字毕竟是文字,肯定没有亲身感受来的体验真切。科学课中,通常会穿插体验,没有什么比自己看见更令自己信服,没有什么比自己发现更值得自己兴奋。那如果把这些体验,用说明文的方式,科学性的写在说明文中,使得作比较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会不会让我们自己的说明文更令读者喜爱。

所以我不认可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因为我作为读者,我脑海里面没有山鼠的样子,山鼠是什么样子的?我需要反应很久。作者布封一定能经常看见山鼠,所以他说山鼠冬天蛰伏不动。再比如,“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的上一个太阳。”学生就能理解太阳有多大了嘛?当我把篮球的大小比作太阳,从数据比例上换算地球大小。当我说出“篮球是太阳的话,地球只有0.26cm,在尺子上找找地球大小。”同学们纷纷“啊!?”当我继续说,“假如我把篮球放在咱们教室中心,你们知道按照这样的比例,地球的位置应该在哪里嘛?”同学们纷纷猜测,有的说是教室角落,有的说是隔壁教室。我说“相隔4-5个教室那里。”他们还是大为震惊。我认为说明文中,学生对地球的体积本来就不清楚有多大,怎么会感受到太阳究竟有多大呢?所以我还是认为,我们自己写说明文时,还是用能够接触到,能够了解的东西做比较更能让人读懂。

面对中高年级的学生开学第一课我都会和学生说科学精神中非常重要的是质疑精神,老师说的话一定对嘛?书上写的内容一定对吗?传达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道理。时刻保持质疑,是科学精神最好的体现。“地心说”是公元2世纪提出的,经过了1400年,“日心说”才推翻了地心说呢!我们的理论真的经得起1400年的考验嘛?


扫码关注我们~

有间功能读写教室

一审一校:高   汕

二审二校:徐   燕

三审三校:蔡海峰






小学语文功能性读写工作室
功能性读写,活泼泼育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