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六上第四单元学习设计——《穷人》

文摘   2024-10-21 06:10   江苏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

六上第四单元学习设计


——13.《穷人》


【题解】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根据法国维克多·雨果的叙事诗《可怜的人们》改写的一篇小说。小说以“穷人”为题,描写了桑娜、渔夫、西蒙以及西蒙的两个孩子和桑娜的五个孩子等“穷人”的悲惨遭遇,刻画了沙俄时期的“穷人”群像。小说除了题目外,整个故事未出现一个“穷”字,却通过环境描写向读者述说着“穷人”的穷苦与艰辛。另一方面这些可敬的“穷人”,在苦难面前的所作所为,给了我们许多美好的感动,他们的心灵深处,永远闪烁着“人性善良”的光辉。穷人,不穷!读着这个题目,不禁想起美国作家海明威说过“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





【结构分析】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在一个暴风雨之夜,桑娜在家焦急地等待出海打鱼的丈夫归来。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第 11 自然段):桑娜去探望邻居西蒙,却发现西蒙已经死了,便抱回两个孤儿。

第三部分(第12自然段—第27自然段):丈夫归来,得知西蒙死去,主动提出收养两个孤儿,夫妻俩的想法不谋而合。





【词语含义】

“忐忑不安”:意为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桑娜抱回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之后,内心是紧张、害怕、担心、纠结的,这些复杂的心理掺杂在一起就是“忐忑不安”。

“沉默”:意为不发声,不说话。当渔夫归来后,桑娜与丈夫渔夫在对话中多次沉默。第20自然段的“两人沉默了一阵”,第23自然段的“桑娜沉默了”,第25自然段桑娜的“一动不动”。三处沉默,内涵丰富,展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各尽其妙。

“熬”:意为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等。渔夫得知邻居西蒙死了,皱起眉头,脸变得严肃和焦虑,一个“熬”字传神地表现渔夫生活背后的艰辛,体现了他面对苦难的坚忍,说明为了照顾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他愿意过更艰苦的生活。





【句意理解】

“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作者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相当细致,桑娜在抱回孩子时没有做过多的考虑,当她把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与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时,她才真正开始了思想斗争。家庭的贫穷和由此带来的沉重的生活负担,让她不能不考虑自己所做的这件事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在这里托尔斯泰表现出了惊人的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功力。

她担心“他会说什么”,一个“他”字道出了她对丈夫的爱和体谅。她深知“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这不是“闹着玩的”,因而陷入深深的自责中,觉得对不起丈夫。现在,她害怕丈夫的突然回来,不是害怕丈夫会责怪自己和揍自己,而是不知道怎样向丈夫开口。“揍我一顿也好”形象地写出了桑娜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善良品质。

作者用一连串的省略号、感叹号和问号,表现桑娜复杂的内心世界。五处省略号,表示桑娜害怕因抱养西蒙的两个孩子,增加生活负担,而遭受丈夫的责骂,此时的桑娜思维在不断跳跃。四处问号,表示桑娜纠结的心理,连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抱养两个孩子。三处感叹号,前两处主要体现紧张至极,最后一处说明桑娜克服各种害怕和担忧,下定决心。

桑娜的忐忑不安,反复思量,患得患失都无比真实地再现了一个处在穷困境地的善良女性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语段分析】

小说的第三部分,当渔夫回来了,夫妻俩展开了几段对话。这几段对话看似寻常,甚至有点家长里短,但读者却感到十分紧张。我们能够理解桑娜此时 “不敢抬起眼睛看他”“脸色发白”和“沉默”中的紧张与害怕。当桑娜试探地说出西蒙已死,剩下两个幼小的孩子无人照顾时,读者也随即屏住了呼吸,尤其是看到“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嘴里念叨着“是个问题”时,读者是多么紧张、急切地想知道渔夫最终的态度。“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当我们与桑娜一起听到这样的话时也不由得如释重负,原来,在渔夫魁梧黝黑看似粗鲁的外表之下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在夫妻俩对话过程中,桑娜故意岔开话题,欲言又止,与常理的矛盾中处处展现着人物心理的变化轨迹。如,桑娜焦急地等待丈夫回来,但竟然是“哦,是你!”,“是啊,是啊,天气坏透了!哦,鱼打得怎么样?”丈夫历经生死劫难,竟然还问“鱼打得怎样”,按常理桑娜最该说的和问的应该是丈夫终于回来了,丈夫还好吗?为丈夫回家感到庆幸。这些话语反映了桑娜复杂的内心,她想的是孩子怎么办?自己如何跟丈夫说?





【写作特色】

这篇微型小说营造了虽然悲苦但充满温馨的环境,展现了扣人心弦的情节,刻画了真实善良的 “穷人”群像。

小说描写了屋外的自然环境和家庭的生活环境,这是物理环境。海上“寒风呼啸”,渔家小屋“温暖而舒适”,西蒙家“又潮湿又阴冷”。风暴的可怕和由此产生的联想,强化桑娜一家生活的艰难与随时可能面临的巨大灾难;房间的布置与陈设,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穷困与桑娜的勤劳。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家庭生活环境能够给读者带来强烈的画面感。

小说以桑娜的内心矛盾为主线,营造了心理环境,展开了情节的叙述。小说围绕抚养两个孤儿这件事,前后设置了两个悬念:丈夫渔夫能否平安归来?如果他能平安归来,那么他会怎么看待收养孩子的事?小说用发展变化的心理情节取代单纯的外在事件构成的情节,让故事更有表现力。屋外的风暴,桑娜想起出海打鱼的丈夫,由于担心丈夫不由地走出家门,想看看丈夫回来没有。在这个过程中,想起了生病的邻居,决定去探望。当一次次敲门没有回应时,桑娜产生了不祥的预感,于是推开门进屋。看到西蒙悲惨的遭遇时,桑娜不假思索地抱回她的两个孩子,因为担心丈夫突然回来不知如何开口,所以连门的响动都会使他惊得从椅子上跳起来。当丈夫平安回来后,桑娜却“不敢抬起眼睛看他”,和丈夫对话有违常理……故事在桑娜的心理轨迹中展现和发展。

小说写穷人,用意并不在于表现穷人的穷困,而在于赞扬他们在苦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可贵的人性——“善良”。





【拓展学习资源】





【学习设计】

学习目标:

1.根据人物身份和关系,概述小说的故事情节。

2.绘制桑娜心理轨迹图,破解心理描写方式。

3.还原桑娜与渔夫对话的场景,补写桑娜的矛盾心理。

4.品读细节中深刻理解“穷人”的真正含义。

5.运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表现“善良”的人性。

课时:2-3 课时

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一

分类识记词语,概述故事情节

1.出示词组一:汹涌澎湃的海浪 溅起一阵阵浪花 炉火熄灭 湿淋淋的渔网 糟糕的天气

⑴朗读短语,提示“澎”“湃”“溅”“淋”书写时左中右的“宽窄”“高低”变化。

⑵用上其中的几个词说一说对故事的了解,发现这就是穷人生活的环境和状态。

⑶引读课文的第一小节。故事发生在一户普通的渔家小屋内,发生在那天晚上,这是小说的环境描写。圈画出第一小节中有关环境描写的词语并分类。

提示:从屋内和屋外两个方面进行分类。

⑷自由读读圈画的有关环境描写的词语,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想象这些词语所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要点:清晰,连贯地描述;感受人物生活环境的恶劣和艰辛以及桑娜的勤劳。

⑸适当补充小说的时代背景: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小说中的俄国劳动人民处于沙皇的黑暗统治之下,生活极度贫困。

2.出示词组二:桑娜 渔夫 西蒙

⑴朗读词组,发现这是小说中出现的人物。

⑵说一说,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和关系,发现他们都是小说中的穷人。

要点:桑娜是五个孩子的妈妈,是渔夫的妻子;渔夫是靠打鱼为生的人,是桑娜的丈夫;西蒙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是寡妇,是桑娜和渔夫的邻居。他们都是穷人。故事是围绕桑娜这个人物展开的。

⑶快速默读课文,5分钟内读完,根据人物之间的关系概述小说的故事内容。

提示:以桑娜为主语;说清楚人物的身份和之间的关系;说清楚人物之间发生的关键事件。


学习活动二 

绘制心理轨迹图,破解心理描写的方法

1.寻找桑娜心理轨迹,感受情节起伏。

⑴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桑娜心理的相关语段,并一一呈现。

⑵朗读描写桑娜心理的语段,结合当时的情境,用“……时,桑娜……”的句式简单说一说桑娜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要点:大海上寒风呼啸,海浪汹涌,出海打鱼的丈夫渔夫能不能回来?桑娜十分担忧;一次又一次的敲门没人答应,邻居西蒙怎么了?桑娜十分担心;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后,该怎么办?桑娜此时内心忐忑不安;渔夫回来后,如何跟他说?桑娜紧张害怕。

⑶交流中提炼桑娜的内心感受:“担忧”“担心”“忐忑不安”“紧张害怕”。

⑷摆放这四个词语的位置,形成桑娜心理轨迹图。

2.探究矛盾心理的表达方式。

⑴小说中第9自然段对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写尤为精彩。小声朗读这段话,说一说桑娜此时内心都有哪些感受?

⑵从对桑娜的心理描写中,感受桑娜内心的“矛盾”与“坚定”,体会她“善良”的品质。

⑶提示:可以用省略号、感叹号和问号将这种矛盾的心理表现出来。

2.探究矛盾心理的表达方式。

⑴小说中第9-11自然段对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写尤为精彩。小声朗读这段话,说一说桑娜此时内心在想些什么?

要点:根据桑娜的心理活动提炼内心想的事情。

⑵如果按照正常人思维,桑娜应该先想什么,再想什么?给这些想法排序。

提示:正常人一般会先考虑自己的家庭状况,再考虑把孩子抱回来的后果。

⑶小说为什么不按这样的顺序来写桑娜的想法呢?

要点:此时的桑娜头绪万千,思绪混乱,内心忐忑不安。

⑷桑娜的心理活动,用了很多个问句,桑娜真的是不知道吗?

要点:桑娜遵从自己的内心,抱回孩子,却对丈夫有可能出现的抗拒产生恐惧心理。

⑸桑娜的这些心理活动,为什么还要用这么多省略号?

要点:桑娜内心紧张、矛盾,省略号是她思维的跳跃。

3.讨论:如果写成“毫不犹豫”是否更能塑造桑娜这个人物的形象?

要点:如果改成桑娜“毫不犹豫”,人物就不真实了,桑娜家十分贫穷,还有五个孩子,丈夫渔夫外出打鱼生死未卜,她必须为自己的家庭负责;桑娜内心“忐忑不安”,但最终下定决心,更能表现她“善良”的人性之美。


学习活动三

朗读人物对话,补写心理活动

1.朗读对话,还原场景

⑴小说中的人物的对话能够营造场景。联系人物当天的经历,分角色读一读桑娜和渔夫之间的对话。

⑵联系生活经验,想一想当渔夫回来后,按照常理桑娜应该怎么做,怎么说?

要点:桑娜自作主张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之后面对丈夫忐忑不安与紧张害怕,所以时刻小心应对,说话断断续续;渔夫在恶劣天气中一条鱼未打到,总算活着回来后的无奈,在得知西蒙去世后,想到把两个孩子抱回来的直爽。

⑶朗读对话,揣摩桑娜说话时内心的真实想法。

要点:桑娜焦急地等待丈夫回来,但竟然是“哦,是你!”,“是啊,是啊,天气坏透了!哦,鱼打得怎么样?”丈夫历经生死劫难,竟然还问“鱼打得怎样”,按常理桑娜最该说的和问的应该是丈夫终于回来了,丈夫还好吗?为丈夫回家感到庆幸。这些话语反映了桑娜复杂的内心,她想的是孩子怎么办?自己如何跟丈夫说?

2.补写桑娜的心理。

出示:

“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沉默中,桑娜会想些什么呢?联系人物对话的内容,写一写桑娜的心理活动。

关注桑娜说话的内容和意图,思考她会想些什么;运用省略号、感叹号和问号表达桑娜内心的紧张、害怕与纠结。

沉默中,桑娜会想些什么呢?联系人物对话的内容,写一写桑娜的心理活动。

提示:关注桑娜说话的内容和意图,思考她会想些什么;模仿9-11自然段的心理描写,可以在内容表达上打乱语序,可以用疑问句“自问”问题,还可以用省略号表示思绪的跳跃……写出桑娜的纠结和害怕。

3. 讨论:作者为什么不把桑娜内心的想法直接写出来?

要点:发现这是作者的故意,桑娜内心的紧张、害怕与纠结已经暗含在说话的语言中,渔夫回来之后,桑娜和渔夫之间对话更有利于展开情节,纠结是真切的,善良是真实的,人物形象因此丰满而感人。


学习活动四

捕捉细节,重新定义“穷人”

1.小说的题目是“穷人”,数一数,小说中刻画了多少个穷人。

2.话题探讨:你认为小说中的“桑娜”“西蒙”“渔夫”是真正的“穷人”吗?选择一个人物,从人物所处的生活环境和人物的行动两个方面去探讨。

3.小结:小说的题目是“穷人”。小说中虽然没有出现一个“穷”字,却处处在向读者述说着“穷人”的穷苦;这些可敬的“穷人”,在苦难面前的所作所为,给了我们许多美好的感动,他们的心灵深处,永远闪烁着“人性善良”的光辉。穷人,不穷!

1.《穷人》这篇文章值得我们反复阅读,琢磨。每一次阅读可能都会有些新的发现。找出文中表明故事展开的时间的语句。

要点:“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睡觉还早。”

质疑:已经是晚上十一点了,为什么说“睡觉还早”,这时不是已经很晚了吗?

明确:我们能从文章的字里行间读懂穷人的“穷”,但“睡觉还早”四个字更能道出穷人之穷。桑娜之所以觉得“睡觉还早”,是生活所迫。往常这个时候,丈夫肯定还没有回来,所以睡觉还早;自己也总是一直缝缝补补,所以睡觉还早;等丈夫回来,桑娜还得与丈夫一起清理渔具,所以睡觉还早。而这对贫穷的渔家夫妇就这样起早贪黑地拼命劳作,也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可见他们的生活很艰辛。这四个字体现出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艺。

2.这篇文章中的主人公是桑娜和她的丈夫。文中还有一个穷人是西蒙。西蒙在这篇文章中是不可缺少的角色,她悲惨的命运是那个时代众多可怜人的缩影,作者写她仅仅是为了表现她的悲惨吗?读一读第7自然段,还可以感受到了什么?

思考:

⑴西蒙爱孩子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⑵文中写道:“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西蒙临死的时候,想抓住什么呢?

明确:西蒙知道自己挨不过这个晚上了,用自己身上唯一可以取暖的旧头巾、旧衣服盖在孩子们身上,既写出她们家触目惊心的穷,更写出“穷”背后深沉朴素的母爱。在她临死前,她既绝望又痛苦,自己死了,两个孩子怎么办?所以她想抓住命运,想让死神放过自己;她也想抓住一点什么希望,让自己的孩子能够活下去。

3.探讨:小说的题目是“穷人”,他们真的“穷”吗?

要点:小说的题目是“穷人”,刻画了一群穷人。小说中虽然没有出现一个“穷”字,却处处在向读者述说着“穷人”的穷苦;这些可敬的“穷人”,在苦难面前的所作所为,给了我们许多美好的感动,他们的心灵深处,永远闪烁着“人性善良”的光辉。穷人,不穷!


学习活动五

转换视角讲述,表现“善良”的人性

1.从渔夫的视角讲述场景

⑴提示:《穷人》是由雨果的叙事诗《可怜的人们》改编而成的,出示其中的节选(二)。

⑵教师示范朗读该片段,请学生说一说这个片段的内容。

从环境的恶劣,人物内心的矛盾和人物行动的坚定等角度交流,并形成表格。

⑶运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方法,写一写这个场景,并从中感受人物“善良”的人性。

2.从西蒙的视角讲述场景

找出文中描写西蒙家环境的句子,猜测西蒙在弥留之际内心的矛盾,并形成表格完成场景的写作。

3.拓展阅读《可怜的人们》,比较《穷人》和《可怜的人们》题目的异同。






【板书设计】





【精彩片段】

师: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后的心理可以用哪个词语概括?

生:忐忑不安。

(板书:忐忑不安)

师:小说中第9—11自然段对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写尤为精彩。自由朗读这段话,说一说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了哪些事情?

生1:他会说什么呢?

生2:这是闹着玩的吗?

生3: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生4: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生5:他知道了会揍我的,不过揍我一顿也好,我自作自受。

生6: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师:如果按照正常人思考方式,一般会先想到什么事情?再去想什么事情?

生1:先去想自己家里很穷。

生2:再想怎么办?

师:是呀,那这几句话如果是正常人思考,会怎么想?按照先后的顺序说一说。

生: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这是闹着玩的吗?他会说什么呢?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他知道了会揍我的,揍我一顿也好,我自作自受。

师:自由读一读桑娜说的话,想一想,为什么课文不按这样的顺序来写呢?

生1:桑娜此时内心很慌乱,她想到了很多事情。

生2:桑娜非常紧张,思维有点混乱了。

生3:桑娜内心非常的纠结,她抱回了邻居家的孩子,她想到了自己家庭状况,想到了丈夫可能的责备。

……

师:桑娜遵从自己的内心,抱回了邻居西蒙家的孩子,却对自己的家庭状况担忧,对丈夫有可能出现和责备产生恐惧的心理,这就是“忐忑不安”。此时的桑娜头绪万千、思绪混乱。

师:谁能用朗读表现出桑娜的这份忐忑不安?

(指名一生朗读。)

师:再看看这些心理活动,用了很多个问句,桑娜真的是不知道吗?

生:桑娜是知道的。

师:小说中的桑娜为什么要自己问自己呢?

生1:桑娜认为这样做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她要不断的问自己。

生2:桑娜内心非常纠结,纠结自己的行为会给自己的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

师:这些心理活动中还有很多省略号,去掉了,似乎也读的通,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省略号?

生1:表现桑娜非常紧张。

生2:桑娜内心非常矛盾,她忐忑不安,所以要用省略号。

生3:桑娜一直在思考她该怎么办,省略号就是她思考的过程。

……

师:问号、省略号,这些标点符号就是桑娜此刻忐忑不安的心跳声。

师:再读读这段心理描写,让我们的心跟着桑娜一起跳动。

(生朗读)





【片段点评】

作为文学性作品的小说需要采用“浸润式”的阅读方式,该教学片段通过朗读的活动走进人物的内心,感受人物内心的“忐忑不安”;用比较的方法体会小说别样的表达,破解“忐忑不安”心理描写的秘密。





扫码关注我们

小学语文功能性读写工作室

排     版:朱燕林

一审一校:高   汕

二审二校:王凯磊

三审三校:蔡海峰

小学语文功能性读写工作室
功能性读写,活泼泼育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