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也有很多“假冒产品”,身为老师一定要有发现“假”的眼光,有一些“打假”的小技巧。
一“假”,“假”听课。课堂上有的同学一直都坐得端端正正,双眼直视前方,脸上表情管理得也很到位,不喜不怒,初看,听得很认真。但注意看,他的眼神开始漂移,开始游离,很显然他已经“身在曹营,心在梦游”了,这时候,要采取一些集体行为,比如为某个同学鼓掌,或者老师提高一下讲话的分贝,或者敲黑板,总之,制造一点“突然”就可以把他唤回来了。还有的同学,一直都盯着老师,但是他的面部表情比较僵化,你可以再看看他的眼神,如果眼神有些迷蒙,那多半他并没有听见你在讲什么,这时候可以提问一个认真听课的同学,请他重复你刚才讲的内容,然后再提问他,很多时候,他可能不能完整地重复刚才老师和同学讲话的内容,这个时候要提醒一下他,如果是特别重要的知识点,可以让他下课写下来给老师看。课堂中可以经常采用这种“复盘”老师讲课要点的方法提醒学生注意听讲。还有的问题,老师讲完会问一句,听懂了吗,这个时候有一些同学会“不懂算懂”,也不提问,也不发言,老师就可以通过提问,给他提出一个相似问题,让他回答,故意质疑他的答案,假装他的答案是错的,给一个真正错误的答案让他选,很多时候,全班同学会主动配合老师演“戏”,这种情况下,如果他还能做出正确选择,那是真的听懂了。
总之,课堂上听着听着走神的,听着听着听不见了的,听着听着听不懂了的,大有人在,老师要学会“察言观色”,留意每个同学听课的状态,适时提醒,唤起学生注意力。
二“假”,“假”读书。关于这一点,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多次写过,有的同学读书就是“扫字机”把文字在眼中过一遍就算了,至于讲的什么内容,只靠直觉感知一二,大部分内容都一闪而过了。就像周晔说的“只看大致情节,囫囵吞枣”。还有的同学连“枣”也吞不下去,就是把所有的文字在眼睛里过一遍而已,读完课文,大脑一片空白,我读了,我边读边忘了;我读了,我嘴巴读了,眼睛读了,就是心没读。诚如朱熹所言“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这里,老师首先要强调读书姿势正确,从形式上切断一些走神的干扰,然后就是观察读书状态,及时提醒没有用心读书的同学。还有就是通过设置一些关于文章内容的细节性小问题,速问速答来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了解情况。再次,就是老师要在阅读训练中指导读书的方法,比如圈画、停顿、提问、批注等,并把这些方法贯穿到日常的阅读课堂及阅读训练中,通过数量的累计形成“肌肉记忆”的习惯。
三“假”,老师的假要求。我们总是不厌其烦地提醒“要认真”“要写仔细”“要专心”……这些要求就是说破天,说的学生耳朵上焊上这些词,他也听不懂到底该怎么做。这些耳熟能详,张口就来的要求都是一些“假要求”。真正的要求是什么?是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有应对办法的。“字要写认真,你的字上下不整齐,都不在一条线上,写的时候要看清下划线,所有的字都要落到下划线上。”“这个题做的不认真,你没有看清题干的要求,肯定是没有完整地读完题干,就直奔问号去了,只回答了问号前面这个问题,其实在最前面这个地方还有一个问题呢,这个题干包含着两个问题。以后读题干不能忽略前面的内容,只看问号部分。”“你听课不认真,我讲的这个地方是‘在转述句里不能出现两种人称’不是‘在句子中不能出现两种人称’句子的概念范畴大于转述句,转述句只是句子的一种。这个地方你需要再琢磨一下,想不明白可以再问我”……如此,学生才有真正听懂要求的可能。
总之,老师在课堂上既要有火眼金睛,又要有兰质慧心,才有可能“打假”成功,一起慢慢修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