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学习资料
1.《童年》整本书梗概:
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瓦尔瓦拉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卡希林家。外祖父家住在尼日尼——诺弗哥罗德城。外祖父年轻时,是一个纤夫,后来开染坊,成了小业主。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业已经开始衰落,由于家业不景气,外祖父变得也愈加专横暴躁。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在这个家庭里,阿廖沙看到人与人之间弥漫着仇恨之雾,连小孩也为这种气氛所毒害。阿廖沙一进外祖父家就不喜欢外祖父,害怕他,感到他的眼里含着敌意。一天,他出于好奇,又受表哥怂恿,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并害了一场大病。从此,阿廖沙就开始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周围的人们,不论是对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难以忍受。他的母亲由于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了他,离开了这个家庭。但在这个污浊的环境里,也还有另外一种人,另外一种生活。这里有善良乐观、富有同情心的小茨冈,忠厚老实的老工人格里高利。每逢节日的晚上,雅科夫就会弹吉他,奏出动人心弦的曲调。慈祥善良的外祖母跳着民间舞,犹如恢复了青春。这一切使阿廖沙既感到欢乐又感到忧愁。在这些人当中,外祖母给阿廖沙的影响是最深的。外祖母为人善良公正,热爱生活,相信善总会战胜恶。她知道很多优美的民间故事,那些故事都是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她信仰的上帝也是可亲可爱,与人为善的。而外祖父的上帝则与之相反,它不爱人,总是寻找人的罪恶,惩罚人。
后来,外祖父迁居到卡那特街,招了两个房客。一个是献身科学的进步知识分子,绰号叫“好事儿”,他是阿廖沙所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他给阿廖沙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另一个是抢劫教堂后伪装成车夫的彼得,他的残忍和奴隶习气引起了阿廖沙的反感。
母亲在一天早晨突然回来了,她的变化使阿廖沙心里感到十分沉痛。开始时,她教阿廖沙认字读书,但是,生活的折磨使她渐渐地变得漫不经心,经常发脾气,愁眉不展。后来母亲的再婚,使得阿廖沙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竭力避开大人,想一个人单独生活。就这样经过了一个夏天思考之后,他终于增强了力量和信心。
母亲婚后生活是不幸福的,她经常挨继父打。贫困和疾病,吞蚀着她的美丽。由于她心境不好对阿廖沙常常表现出冷酷和不公平。
阿廖沙在家中感受不到温暖,在学校也受歧视和刁难。因此,在阿廖沙的心灵中,“爱”的情感渐渐被对一切的恨所代替。由于和继父不合,阿廖沙又回到外祖父家中,这时外祖父已经全面破产!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困苦。为了糊口阿廖沙放学后同邻居的孩子们合伙拣破烂卖。同时,也感受到了友谊和同情。但这也招致学校的非难。他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三年级,就永远地离开了学校课堂。
这时候阿廖沙母亲逝世,他埋葬了母亲以后,不久便到“人间”去谋生。
阿廖沙三岁时,父亲得病死了,母亲带着他回到外公外婆家。
阿廖沙母亲的到来引起了大舅米哈伊尔与小舅雅科夫的争斗,他们怕母亲来讨要嫁妆,闹着分家,一家人打成一团。
大舅捉弄老裁缝格里戈里,让侄子把烧得滚烫的顶针放在格里高利手边,不料却被外公无意中戴上,外公把孙子抽了一顿。
阿廖沙因为把桌布放到染桶里也被外公狠狠打了一顿,打的过程中,所有的人都幸灾乐祸,连母亲也因害怕外公而不敢阻止他,只有外婆一人护着阿廖沙。
打过阿廖沙后,外公来看他,给他讲起自己年轻时候在伏尔加河畔当纤夫时的情景,阿廖沙觉得外公像一朵云彩似的迅速地长大,由一个干瘦的小老头变成童话中的大力士。
挨打之后,阿廖沙结识了小伙子茨冈,他成了阿廖沙最好的朋友,每次阿廖沙挨打时,他总把胳膊伸出去帮他挡着。每逢礼拜六,他带着阿廖沙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他擅长跳舞,幻想着有一副好嗓子。阿廖沙非常爱他,但他却被两个舅舅强迫着扛沉重的橡木十字架去坟地,中间绊倒后,被十字架压在下面,因失血过多死掉了。
外婆知道的故事、诗歌、传说、童话多得不计其数,阿廖沙听的入了迷。
一天晚上,家里突然失了火,家里人惊慌失措,外婆却非常勇敢,用一只空袋子蒙着头,身上披着马被,毫不畏惧地冲进火里,从里面抱出一只水桶大的盛满硫酸盐的瓶子,又镇定地指挥别人灭火。大火后,又忍着巨痛去接生孩子
外婆向他讲述自己的身世。外婆也是孤儿,母亲一贫如洗,而且是个残废,为了生活,外婆跟随母亲四处流浪、乞讨,后来靠外婆织花边维持生活。
两个舅舅为了分外公家产,联合起来到外公外婆家闹事,尤其是大舅米哈伊尔,喝醉酒就闹事,整夜在房子周围转来转去,带来帮手把马林果丛和酸栗树统统拔掉,捣毁浴室,砸坏玻璃。一次拿粗大的木根砸门,外公集合了两个房客及酒店老板的妻子对付他。
接下来又是一段单调的日子,外婆每天祈祷,外公也每天祈祷。阿廖沙认为外婆的上帝仁慈、有同情心,外公的上帝却拒人于千里之外,让人望而生畏。阿廖沙喜欢外婆的上帝,讨厌外公的上帝,故意抓住外公祈祷时的失误捉弄他。
为外公干了一辈子活的老匠人格里高利因双目失明被舅舅解雇,沦落为乞丐,阿廖沙为此感到难堪。
“好事儿”是一个整天忙着做实验的药剂师,对人生有透彻的感悟,经常指导阿廖沙观察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教给他人生的道理。“在我看来院子里平淡无奇没什么值得留心的东西。但经他轻轻一推,或者三言两语指点一下,我所看到的一切就不同了,仿佛这些东西都具有独特的意义,因而给我留下的印象也就特别深。”但“好事儿”终因不被周围人理解而被外公赶走,阿廖沙非常生气但毫无办法。
外公强迫母亲改嫁,母亲拼命反抗,外公异常生气,将气愤转嫁到外婆身上,毒打外婆,发针深深地插进外婆头皮。阿廖沙为外婆报仇,将外公最喜欢的圣徒像剪碎。
母亲改嫁后,阿廖沙继续与外公外婆住在一起,他开始长大,拥有了自己的自信。阿廖沙又回到学校,但老师不喜欢他,只有主教赏识他。他因拿了一卢布买童话书被母亲打了一顿。继父对母亲很不好,用脚踢她,阿廖沙与继父拼命,又被送回外公家。
外公破产了,阿廖沙与外婆相依为命,通过三年级考试后他不再上学,开始自己养活自己。他结识了许多伙伴,他们互相帮助,一起捡破烂,扯木材。八月,母亲去世了,外公说阿廖沙不是奖章,不能老挂在他的脖子上。于是,阿廖沙便走向人间,外出谋生去了。
2.结合故事情节分析《童年》里的人物特点
(1)粗野自私的外祖父,暴打染坏白桌布的阿廖莎。补充:(1)吝啬 与外祖母分家;分家后该他出钱做饭时吃的不好;一起泡茶要数茶叶片。(2)贪婪:怂恿小茨冈偷窃;卖外祖母的衣物换钱放债;到处借钱放债。(3)专横:不同意女儿的婚事曾一度与之断绝关系;强迫母亲改嫁。(4)残暴:把“我”打昏;打骂外祖母。(5)慈爱:提醒外祖母保护母亲;给“我”讲故事,教“我”读书;母亲改嫁后教导我自立。
(2)慈祥善良的外祖母,染坊失火沉稳镇定地指挥救火。她是最疼爱阿廖沙的人,总是保护他,讲述许多优美童话。她聪明、能干,是家庭的顶梁柱。补充:(1)慈祥善良:外祖母在父亲死后对我和母亲的照顾;收养小茨冈;帮助乞讨的格里戈里;(2)聪明能干:外祖母在火灾中抢出硫酸盐,有序指挥大家救火,挺身拦住受惊的马;很小就能织精美的花边补贴家用。(3)宽厚仁慈:默默承受生活中的种种不幸;经受丈夫的打骂和孩子的粗鲁行为,还为他们开脱。(4)热爱生活:外祖母在船上欣赏两岸景色;用诗一样的语言讲故事;充满激情地跳舞、唱歌。
(3)坚强独立、勇敢善良的阿廖莎,为了生存,利用课余时间捡破烂。补充:①心地善良,有正义感,有同情心。他喜欢外婆的上帝;痛恨外祖父和舅舅虐待小茨冈的行为,同情小茨冈和格里戈里;继父欺负母亲时,用刀子刺继父;为了替外婆报仇,把酒馆女主人锁在地窖里。②坚强,勇敢,能干。为了生存,利用课余时间捡破烂;遇到学校非难,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三年级才离开学校。③独立,自信。母亲再婚,他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想独自生活;母亲死后不久,便到“人间”谋生。
(4)贪婪自私米哈伊尔和雅科夫舅舅,为分家大打出手,为侵吞妹妹(也就是阿廖莎妈妈)的嫁妆差点把妹夫淹死在冰窟窿里。雅科夫舅舅打死了自己的妻子。
(5)善良乐观的小茨冈,经常帮助阿廖沙挡鞭子,最终在帮舅舅抬十字架时被压死。
(6)忠厚老实的老工人格里高利。在染坊勤勤恳恳工作了一辈子,后来眼睛失明,被赶了出去。
(7)献身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儿”, 整天忙着做实验。
3.《童年》作者简介: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苏联文学的奠基人。出生于伏尔加河畔的一个木匠家中,幼年父母双亡,寄居在开小染坊的外祖父家里。后来外祖父破产,十岁的阿列克谢就在社会上流浪,当过各种杂工。虽然他只上过两年小学,却一直坚持勤奋自学,读了许多书。加上他本人曾广泛地接触过社会生活,积累了丰富的素材,终于使他成为世界知名的大作家。
《小英雄雨来》学习资料
1.《小英雄雨来》故事梗概:
《小英雄雨来》是作家管桦创作的中篇小说,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一位12岁少年——雨来掩护八路军战士,和日本鬼子作斗争的故事。
雨来是生活在还乡河边芦花村的“捣蛋”少年,小小的身体里蕴藏着强烈的爱国情怀,面对日本鬼子,他与乡亲们一起上演了斗军官、埋地雷、做侦查、拖特务、救同志、惊险脱困等一系列好戏,充分展现了我国少年儿童的英勇无畏、机智勇敢。
2.《小英雄雨来》主要故事情节:
3.故事情节及人物性格特点
雨来性格总的特点就是:聪明机智、勇敢无畏、热爱祖国
①掩护李大叔
主要人物:雨来、雨来妈妈、李大叔、扁鼻子军
故事内容概括:出生在芦花村的雨来调皮、善水性。一次掩护李大叔被鬼子抓住了。鬼子设法让雨来说出李大叔的下落,雨来宁死不屈,鬼子气得要枪毙他,最后雨来跳河脱身。
雨来性格、理由:
顽皮,因为妈妈不让玩水,雨来不听,妈妈要揍时,他就跳进河里了。
勇敢,鬼子来了不害怕,还掩护李大叔。骨头硬,鬼子毒打他,要枪毙他,都不说李大叔的下落。
②引鬼子进地雷阵
主要人物:铁头、二黑、三钻儿、申俊福班长、特务
故事内容概括:
雨来和伙伴搞军事演习时,鬼子来扫荡,雨来帮助申俊福班长和民兵埋好地雷。他回村侦察时被特务抓住,他带路时把鬼子引入了地雷阵。
雨来性格、理由:
热心,他帮助申俊福埋地雷。
勇敢,主动回村侦察敌人。
机智,雨来想办法让敌人信任,设法把敌人带入地雷阵。
③找主力部队
主要人物:铁头、二黑、三钻儿、老爷爷
故事内容概括:雨来和伙伴发现杨大娃参加了八路军,就在晚上悄悄结队乘船去找主力部队。他们到了一个老爷爷家,老爷爷把他们送回去了。
雨来性格、理由:
关心伙伴,而来搀扶落后的小胖儿赶路。
有礼貌,用尊敬的语气向老爷爷打听八路军主力的消息。
④解救杜绍英队长
主要人物:游击队长孙绍英、特务队长佐佐木、特务孙大瘤子
故事内容概括:特务队长和孙大瘤子黑夜进村抓八路,第二天游击队长去开会时被特务队长抓住。雨来到刘家桥向政委李民达汇报,李民达和通讯员帮助杜绍英逃脱。
雨来性格、理由:
勇敢,杜绍英队长被捕后,他凑到队长前获消息,然后一个人找政委送消息。
⑤护送受伤战士
主要人物:妈妈、三钻儿
故事内容概括:
入冬后,八路军主力部队来芦花村修整,夜里被鬼子伏击,部队转移,鬼子驻扎在雨来家。一个受伤战士来到雨来家,雨来和妈妈给包扎伤口,雨来还帮助战士装成羊混在羊群中,雨来送战士出了村。
雨来性格、理由:
聪明,雨来看到羊皮大衣就想到了让战士化妆成一只羊,他赶着羊群就可以把战士送出村。
勇敢,独自赶着羊群赶通过鬼子的岗哨。
机智,被岗哨拦住时,能随机应变说是于团总让放养。
⑥送鸡毛信助游击队突袭伪军
主要人物:铁头、王二哥、杜绍英
故事内容概括:雨来在黑夜独自一人把鸡毛信送到了白风寺,交给了杜绍英队长,游击队知道了伪军要扫翡,就半路设伏打伪军,雨来还要观看战斗。
雨来性格、理由:
勇敢,雨来独自一人到白风寺送鸡毛信。
⑦被捕不屈服、助游击队攻据点
主要人物:警备队长、李大叔、杜绍英、李四喜
故事内容概括:
伪军把雨来抓回据点,被警备队长毒打、山田大佐想让雨来当汉奸,雨来都没有屈服。他和李四喜帮助游击队攻占了鬼子据点,最后加入了游击队。
雨来性格、理由:
英勇,警备队长审讯、打雨来时他一个字都不透露。
机智,鬼子想让他当汉奸,他就装病。
勇敢,雨来和李四喜在炮楼上攻击伪军和鬼子。
4.《小英雄雨来》人物介绍:
雨来:
故事的主人公,一个十二岁的男孩。他活泼开朗,调皮好动,孝顺父母。骨子里有一种倔强不服输的劲儿。他热爱祖国、勇敢机智、不怕艰难,对日本兵充满了恨。
雨来妈妈:
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她机智勇敢,头脑灵活,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哪怕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帮助八路军。面对日本兵的威逼利诱,她从来不屈服。
三钻儿:
雨来的小伙伴之一,负责给 于团总家放羊。他平日里顽皮活泼,对八路军有很深的感情,渴望加入八路军的队伍。
杜绍英:
游击队队长,他小心谨慎,足智多谋,身手灵活敏捷,面对敌人的残暴行为毫不惧怕,坚决与敌人斗争到底,是一名大义凛然、正直勇敢的八路军战士。
女老师:
雨来在夜校读书时的老师。她是村里孩子们的启蒙老师,是坚定的革命拥护者。她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的信念。
《爱的教育》学习资料
1.《爱的教育》故事梗概: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体小说,原名《心》,讲述了一个叫安利柯的四年级小男孩的成长故事。包括三个部分:安利柯的日记、父母的教子篇、老师讲的几个故事。
亚米契斯大量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他们来颂扬爱的美德和高尚的心灵,教诲青少年爱祖国,爱人民,爱大自然,爱学习,爱劳动,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保护弱者,同情不幸的人。作者力图在每一篇日记中都充分反映和展示人性的善良与纯洁。
2.主要人物及其特点:
安利柯:本书主人公,纯真善良,学习勤奋,待人诚恳、友善。
卡伦:安利柯的同学、好友。一个高个子的男孩,是非分明,敢于和邪恶抗争,常常保护弱小的同学。
代洛西:品学兼优,担任级长。他待人和气、活泼、可爱。
泼来可西:铁匠的儿子身体瘦弱,学习十分用功。原来常遭受酗酒的父亲的打骂,但只是忍气吞声,不愿让同学知道。后通过努力获得过赏牌,也使得父亲发生改变。
柯莱谛:柴店主人的儿子,很小便为父母做家务。学习刻苦,就连干活时也在默记功课。他性格活泼,很懂礼貌,曾是一个光荣的战士。
克洛西:身世悲惨,略有残疾。
斯带地:长相不太好看,有坚忍心,学习刻苦,爱读书,自己买了很多书,在家设了个小小的图书馆,曾带安利柯去参观过。
3.主要故事情节:
帕多瓦的爱国少年
一位帕多瓦的少年被父母卖给了戏法班子,饱受困苦。又辗转法国、西班牙,后来逃出来,得到意大利领事馆的帮助,登上回家的船,船上的一些旅客给了他一些铜币,少年起初很高兴,后来他听到那些人辱骂他的祖国,他毫不犹豫地将钱砸还给他们,捍卫了祖国的尊严。
伦巴第的小哨兵
1859年,伦巴第解放战争期间,一小队意大利骑兵,在树林中一家农舍门口,看见一个十二岁左右的少年。带队军官问少年能否替他望望前面有没有敌兵。少年不用报酬,很快爬上树顶为军官报告侦察到的敌情,敌人发现了他便开了枪,少年不顾危险,继续侦察敌情,一颗子弹击中了他,少年微笑着死去。人们敬佩他并以军礼安葬了他。
小小抄写员叙利奥
叙利奥家生活清苦,父亲只好利用业余时间替人抄写签条。叙利奥想为父亲分担,等父亲休息后起来替父亲抄写。由于睡眠不足,叙利奥白叙利奥天经常打盹,父亲因而误解他,但叙利奥为了家庭咬牙坚持着。最后,父亲知道真相,请求叙利奥原谅,也更爱叙利奥了。
马尔科万里寻母记
为了摆脱贫困,两年前马尔科的母亲远到阿根廷当佣人。因为音信全无,少年马尔科便坚持独自到美洲去找母亲。经二十七天艰苦航行,到了阿根廷首都,他满以为可以很快见到母亲,却被告知堂伯死了,无法知道母亲的住址。几经周折得知母亲随主人搬到科尔多瓦,当他坐了三天四夜的船和一天的火车到科尔多瓦时,又被告知母亲在图库曼,历尽千辛万苦到图库曼并找到母亲时,母亲因为思念亲人而不肯动手术已经奄奄一息,马尔科的到来给了母亲精神支持,最终救活了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