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这篇文章在人教版教材中由来已久,我不止一次教过这篇课文,但每次教学都能有一点点新发现。
这次教学,我就对为什么安排贝多芬给穷兄妹俩弹琴有了新的理解。
教参中写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对话,被兄妹俩之间的深情感动,他心地善良,关心穷苦人们,所以才主动给兄妹俩弹琴的。但是,我觉得如果教学到这里就停止,还是有点浅了,或许,编者在表现贝多芬这一品质的同时,更想告诉我们:艺术是为普罗大众服务的,艺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它属于所有人,能美丽所有人的人生。所以才有了文中这样的描写“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了。”音乐无处不在,音乐属于所有人,音乐能让苦难的人看到生活的美好,给苦难人的生活以希望,它允许所有人都热爱它。也正因此,才有了后面贝多芬说“……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继续想,为什么贝多芬主动弹、弹完一首又弹一首呢?仅仅是因为他被兄妹俩之间的深情感动,他心地善良,关心穷苦人们吗?显然不是。
“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这首曲子多难弹哪!……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又多好哇!”
“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从上面三处,我们不难看出盲姑娘弹的是贝多芬的曲子,反复练习的也是贝多芬的曲子,她心心念念想要听的也是贝多芬的亲自演奏,同时,她也是一个懂音乐的人,是一个懂贝多芬音乐的人,所以,当她听完陌生人的演奏之后,惊喜地感觉到“眼前”的这个人就是贝多芬。前有伯牙鼓琴子期听,后有贝多芬弹奏,盲姑娘耳朵识人,都是知“音”。
贝多芬感动于盲姑娘对音乐的执着与热爱,感动于盲姑娘对自己乐曲的热爱与理解,这份感动化作他心头的暖流,给了他创作的灵感。于是,才有了后面“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所以,贝多芬给穷兄妹俩弹琴,有他对穷苦人的关心,也有音乐对穷苦人的不弃,有艺术的博爱与平等。任何人都可以享受音乐,享受艺术。贝多芬给穷兄妹俩弹琴,也有他与盲姑娘之间的音乐对话,他赞赏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也感谢盲姑娘对自己音乐的热爱。3、6自然段是前后呼应的。
真是“好文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旧文,常读常新。
(一家之言,与诸君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