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字诀的奥秘与真相

百科   2025-02-09 14:34   广东  

武学·道法术(PFAT)

求道者勤修·悟道者证心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养生文化里,六字诀一直备受各家推崇。古人对它的功效评价极高,不少人觉得它是“愈病长生要术”,甚至夸赞它“其功尤胜保神丹” ,意思是说它能治愈疾病,让人延年益寿,功效比保神丹还要厉害。不过,也有人持有不同的看法。就像在《延陵先生集新旧服气经》里,桑榆子对“六字决”就有一番评点。他原文说:“彼得道者,无思无虑,无营无欲,含其浩然之气,又焉取于嘘呬哉?彼视嘘呬犹决堤耳。”这话的意思是,那些真正领悟了大道的人,内心没有杂念,不追逐名利,没有过多欲望,身上蕴含着浩然正气,又哪里用得着通过六字诀的“嘘”和“呬”这些方法来养生呢?在他们眼里,使用六字诀就像是决堤放水一样,没有太大必要。还有在《元气论》这本书里记载:“又有妙决虽云,呵嘶呼吹嘘唏一六之气,不及冷暖二气以愈百病。”意思是说,虽然有人说六字诀(“呵嘶呼吹嘘唏”这六个字对应的功法)能调养气息,可它比不上自然界的冷暖二气对治愈百病的作用。


实际上,六字诀只是一种用来祛病的方法,而且它有适用的时候,也有不适用的时候。要是一味地夸大它的功效,那实在是不合适。

从功法原理来讲,六字诀里六个字的发音属于音声引气的范畴,也就是把发音当作引导体内气息的手段,通过这种方式让体内的元气按照特定的气机规律运行,从而达到特定的练功目的。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它也包含了呼吸带来的寒热、补泻等功效,但它治疗疾病最根本的力量来源,还是体内的元气。我们再看看桑榆子的评论:“含其浩然之气,又焉取于嘘呬哉?彼视嘘呬犹决堤耳。”一个人要是正气充足到了极点,疾病自然就会远离,又何必依靠六字诀呢?因为元气本身就有消除疾病的功能。要是只看重练习六字诀的功效,却不管元气是强盛还是衰弱,那就难免会出现各种弊端。曾经有个人,因为肝气郁滞,脾胃也不太好,就开始练习六字诀。他练习的时候非常用心,也很勤奋刻苦,一开始效果来得很快。可没过多久,弊端就显现出来了,他反而增加了头晕目眩的毛病,视力也受到了损害,身体变得非常虚弱。稍微有点感冒,或者心里有点郁闷、生气,就会再次生病,而且病情比以前更严重。然而,还有一起练习的人,对六字诀并不是特别看重,只是在闲暇的时候偶尔练一练,练习的次数很少。可奇怪的是,每次练习都有效果,慢慢地身体竟然康复了。勤奋练功本来不是坏事,但是练得太勤,元气的消耗肯定也会更多,时间长了,怎么能不生病呢?而练习少的人,元气能够得到很好的滋养,所以效果显著,这其实是偶然间契合了养生的妙处。《嵩山太无先生气经》里说:“人在气中,气在人中,人不离气,气不离人,人藉气而生,气散人死。”这句话很明确地说明了元气对生命的重要性。人把元气当作生命的根本,人的生死都和元气紧密相关,身体里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功能,没有哪一项不是依赖元气来维持的。各种疾病的发生,虽然有的是因为身体器官的病变,有的是因为心理因素导致的,但其中肯定都有元气紊乱的原因;疾病是轻是重,会怎么发展变化,也都取决于元气的盛衰。而治病的方法,也一定要借助元气,要么疏通堵塞的元气,要么补充亏虚的元气,目的都是让元气能够在身体里顺畅流通,滋养全身,这是治病救人不变的根本原则。对于这一点,《丹亭真人传道密集》里有非常精辟的论述:“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且此气之在人,鼓舞动作,悲欢痛痒,莫不由之。于是亏此气则病,滞此气则病,惟周流一身,则康宁福祚也。吾为子言之,知生此身者不过气,则病此身者也不过气而已。欲治其病,先治其气。”意思是说,上天通过阴阳五行的变化孕育出万物,气构成了万物的形体。而人身体里的气,让人能够活动、产生喜怒哀乐、感知疼痛,所有这些都和它有关。气不足人就会生病,气运行不畅人也会生病,只有气在身体里循环流动,人才会健康幸福。所以说,人是靠气而生的,让人生病的也是气。想要治好病,就得先调理好气。

古人深刻地明白元气和疾病之间的关系,所以每次在书中提到六字诀功法的时候,不管是在前面还是后面,一定会有服气的方法来辅助。虽然没有把其中的道理说得特别直白,但这两种方法从来不会单独出现,由此也能看出古人的良苦用心,他们特别担心后人因为不了解而做错。

说到六字诀适用和不适用的情况,这得根据具体的疾病来判断,辨别起来稍微有点复杂。从中医的角度来讲,人的五脏,每一个脏器都有升降出入等多种气机运行方式。疾病的起因有外感六淫邪气(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导致的,有因为五脏对应的情志(喜、怒、忧、思、悲、恐、惊)引发的内伤,还有饮食、过度劳累或者安逸、跌打损伤、刀伤、被虫兽咬伤等不内外因导致的。发病的部位也有脏腑和肢体的区别。发病的理论非常深奥,病种的分类也很繁杂。然而,六字诀里的每一个字,都有它特定的气机,只能调动某一个脏器中一种性质的气化功能,对这个脏器里其他的气机就起不了作用了,所以它有不适用的时候,只能治疗和六字本身所对应的气机相契合的病症。面对疾病的时候,如果不仔细审查病因和病机(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就草率地使用六字诀,不但没有效果,甚至还有可能加重病情。这里就从病机方面举个例子,比如肺气严重下陷,症状表现为气喘、胸闷、乏力。要是看到是肺部的疾病,就用“呬”字诀(“呬”能降肺气)来治疗,那么肺气就会降得更厉害,大气下陷的情况也会更严重,怎么可能不加重病情呢?再比如肾虚导致的腿脚软弱无力、腰痛、足跟痛,如果用“吹”字诀来治疗,因为“吹”能让肾气上升,那么越用“吹”字诀提升肾气,肾的元气就会越虚亏,腿脚软弱、腰部和足跟疼痛的症状也就更难缓解了。

至于肢体局部的疾病,如果是因为五脏的疾病连累到肢体才出现的,用六字诀来调理气机,从内脏影响到肢体,或许还能起到治疗作用;但要是只是肢体局部的病变,六字诀就很难发挥作用了。因为六字诀只能调动内脏里的气机,对于肢体局部的气机,它没有单独调动的能力。要是勉强用六字诀去治疗,反而会让内脏里的真气受到损耗,气机变得紊乱,可肢体的病痛却没什么减轻,这样还不如不练。

虽然六字诀有不适用的时候,但这并不能否定它真正的疗效。要是遇到适合的病症,又能正确运用,那么效果马上就能显现出来,远远超过药物治疗的效果。六字诀经过历代养生修炼者不断地实践和完善,现在已经成为一种独特又成熟的丹道功法。它的功理和中医养生祛病的原理相符合,练习方法是通过发声来引导气息,简单又容易操作。《养性延命录》里说:“用心为之,无有不蹉。”这话可一点都不假。 
 

武术资料在“群文件”里

丹道资料在“群文件”里

扫码加上方微信↑,回复“丹道”,邀你入群~


精选推荐·阅读

精选推荐·公众号





关注我们




武宗文创
我们主张“以无欲为无敌,以不已为多余。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并认为“武是人性,道是德性”。武术不止于拳脚,更在于内心。每一次出拳,都是自我超越;每一次防守,都是内心坚守。练拳如修心,亦如修道,唯有持之以恒,方能领悟其中奥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