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面壁:禅宗修炼的精髓

百科   2025-02-09 14:34   广东  

武学·道法术(PFAT)

求道者勤修·悟道者证心

达摩面壁的壮举开创了禅宗的先河。禅宗以其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教法,为佛学在中国的普及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在修炼上的“参公案”、“参话头”等易于操作的无上法门,更是光彩夺目。这些法门看似简单平凡,却蕴含着修炼的最高心法。通过过初关、越重关、破牢关的层层递进,修炼者最终能获得身心的彻底解放。古今修炼有大成者,禅宗中可谓人才济济:六代祖师及马祖、百丈、南泉、黄檗、赵州、洞山、云门等禅师,无一不为后世修炼者所敬仰。


达摩面壁可以说是禅宗修学的第一大公案,但其要旨一直众说纷纭,各执一端。大多数观点要么执着于“壁”的物理属性,要么偏重于“坐”的参禅妙用,偏离了禅宗修炼体系的基本轨迹,给修炼者带来了误导。禅宗大师南怀瑾教授在《禅海蠡测》一书中讲:“看读公案,大须智力,未可徒记言行,以资谈柄。”为了不落窠臼,本文在参悟达摩面壁这一公案时,将以实事为中心,从当事人的目的、所处的历史条件、修炼的基本思想等多角度进行探析。

面壁是无声度人

达摩到中国是为了弘扬佛法,成就有缘者。他初来中国时,本想通过皇权的便利条件迅速打开局面,于是拜见了笃信佛教的梁武帝。然而,梁武帝对佛学的认识仅停留在有漏之因的层面——营建佛寺、译写经书、度人出家,在见地上执着于“有”。梁武帝就像一面镜子,通过他反映了当时修习佛法者的层次。这与释迦牟尼佛开创的教外别传——心宗还有很大的距离。

鉴于这种情况,达摩只好务实地将大范围的教化转为寻找可堪传授平生之学的“种子”,以待时机成熟而有所作为。于是,他来到少林寺的一个山洞里面壁而坐,整天默默不语,期待大法器的到来而教化之。这种看似消极的度化方式却取得了达摩的预期效果,以神光为首的上根之人纷纷前来皈依,续接佛法心宗之慧灯。

面壁是万缘放下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后,讲的第一句话是:“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为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六祖慧能也讲:“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这与老子讲的“致虚极,守静笃”是同一意义,也就是说要放下所有的妄想和执着,达到达摩用以印心的经典《楞伽经》上所讲的境界:人法两空。禅宗习惯上对这一修炼方法简称为“放下”。

大家不妨设身处地去体验一下面对一座墙壁而坐的心情。“面壁而坐”是不理会所有的人和事,表达了放下万缘的深意。如把这与达摩入道名言“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结合起来分析,意思就十分清楚。禅宗讲“心即是佛”,只要有香象渡河的气势放下万缘,无有不成道之事。

对于多数练功者而言,知道很多放下的方法,但遇到实事又放不下,成了练功者最大的苦恼和障碍。这里的关键问题是未弄清放下的巨大意义。干任何事,明白了意义,才有可能坚定信心,锲而不舍地去完成。在一般人看来,达摩属于社会上那种“看破”者之列。但“看破”之义,人们不一定都了解。老子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大意是天地不仁义,生养万物又要消灭万物。宇宙的功能有好有坏(从人的角度),人生的真正价值就是孔子讲的“参赞天地之化育”,即弥补天地运行之不足。道家也早就提出:“我命在我不在天”,要巧夺天工。修道就是要通过身心锻炼的方法而找到人类真正安身立命之所。

从本质上讲:佛道儒诸家的修炼手段与现代科学在追求的目标上是一致的,不同的只是方法和手段。现代科学是外求法,以制造仪器等工具进行探索;传统养生修道学是内求法,以人体自身求证为主。认清了修道的意义和特点,在日常的修行中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主动地在社会中求大我,在虚空中求无我。这样妄念、烦恼在内心就没有立锥之地。古往今来,修道有成就者无不是把修道作为生命价值的依归。不然,修炼就缺少生命的原动力,难以建立起心灵的净土,始终上不了层次。

面壁是勇猛精进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总理以面壁为题材抒发自己豪情的诗,从侧面表达了人们对达摩这种勇猛精进精神的高度赞扬。达摩在面壁而坐之前,舍弃王子之尊,成为得道高僧,名满印度。他为了让佛法的心宗走出国门,对常人看来得之不易的名利全都放下,到中国来承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磨其心志”的煎熬,行持融合度人、修证、精进于一体,即“面壁而坐”,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

修道有两种重要之行:一是处处为别人、无私奉献之德行,二是修证参悟之行。修证参悟之行只有同时培植德行,或两者合而为一,才能产生修炼之功用。“人成即佛成”,离开了德行,修证就成了无源之水,不会有任何结果。达摩能成为一代宗师,其要诀就在于像无数获大成就者一样,有战胜任何艰难困苦,永不停止为众生造福的无量德行。

简言之,达摩面壁这一公案凝聚了禅宗修炼学中的精髓:以德行为根本,以修炼为动力,以理法为指导,构成一个完整体系。品鉴达摩面壁这一公案,实际上也是在欣赏一代名师求道之风范。如今为众多法门所困的练功者,不妨从达摩的这一平实法门入手,也许会收到日有进步的练功效果。

武术资料在“群文件”里

丹道资料在“群文件”里

扫码加上方微信↑,回复“丹道”,邀你入群~


精选推荐·阅读

精选推荐·公众号





关注我们




武宗文创
我们主张“以无欲为无敌,以不已为多余。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并认为“武是人性,道是德性”。武术不止于拳脚,更在于内心。每一次出拳,都是自我超越;每一次防守,都是内心坚守。练拳如修心,亦如修道,唯有持之以恒,方能领悟其中奥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