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转还丹》秘功·进火

百科   2025-02-06 20:34   广东  

武学·道法术(PFAT)

求道者勤修·悟道者证心

进火,是指道家修炼中的周天运转,佛家称之为转法轮,儒家则称为升降。虽然三教的说法不同,但道理是相通的,都是通过真气的上升,使得法轮常转。修炼者需要明白,所谓的运转并不是真的有某种物体在转动,而是通过真意引导真气运行。因此,在得药之后,修炼者会不知不觉地感到丹田温暖融合,全身如同棉花般轻盈柔软,快乐和爽快的感觉渗透到四肢。此时,身体自然进入一种定静状态,如同高山上的巨石般稳固不动,内心也随之进入虚空无物的宁静,仿佛秋夜的明月,天气清朗,月影映照在清澈的水面上,散发出明亮的光芒。这种状态大约持续几分钟,全身的毛孔和丹田处会感到痒痒的快乐和爽快,肢体酥麻如绵,内心也自然感到舒畅,男性会有阳物勃起的现象,而女性在修炼到这一阶段时,也会有类似的爽快感受。此时,内理的修炼对男女来说并无差别。


突然间,呼吸会停止,神气如同磁石般相互吸引,意息如同冬眠的虫子般相互包含,不知不觉中进入恍惚状态,天地人我皆不知所在,浑浑沌沌地进入无为恍惚之中。此时,心自然不愿舍弃这种状态,心肾合一,这种状态被称为金丹大药,元神也不愿离开神气,两者相亲相恋,紧密结为一体,元关突然变化,如同妇人受胎一般。呼吸偶然停止,身心感到快乐,神气真正融合,万窍千脉自然打开,其中的景象似舒似翕,但实际上并未真正舒翕,仿佛真精泄漏,但实际上并不会泄漏精气。这种妙境无法用言语形容。因此,大士说,一阳初动,有无穷的消息,这也是表示得药的快乐境界。

片刻之后,恍恍惚惚中,这种爽快的境界持续数分钟,心灵再次恢复清醒,呼吸重新开始,丹田之气自然下行,往后运行,肾管根部,即外肾,龟头毛际之间,感到痒痒的快乐,实在难以抑制。女性虽然没有这种现象,但快乐同样难以形容,总不敢彻底描述,以免成为污言秽语。这种境界被称为“金满三车夺圣基,冲开九窍过漕溪”,漕溪指的是丹田,真气迢迢运上昆仑顶,万道霞光射向紫微,这是指示修学者,到达此境后,切不可贪图爽快,若贪图爽快,恐会变成后天,必须急转法轮进火。但也不可在真机未动时急于运转进火,必须等待爽快感暂时过去,方可进火运转周天。这种进火的过程,又称为移炉换鼎,或抽坎补离,即炼石补先天的妙法。

所谓气满,前任脉、后督脉自然打开,运行道路自然通畅,这是自然之法。真气上升时,如同山云腾空,霖霖如膏雨遍野,淫淫如春雨满泽,液液如河水流动,散则透于周身,为百脉之纲,聚则合于先天,真乙气之虚无,这是至清至真的正子时,实际上是至虚至灵的真景象,这是得药后进火的真妙景。这种景象,若有妄想,或功夫未到,总不可得,功到自然而有。此时,膀胱如热火,两肾如滚汤,切不可贪图舒畅,恐药苗被热气烧得太过,导致金丹不结的危险,必须急速转大法轮,运上玄关,否则此物满溢,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前功尽废。

进火之法,两脚收回,按照筑基时的姿势坐好,全身端正,两手安放太极,眼露一线之光,这称为盘膝,尾闾关自然打开,尾闾是第一关,尾闾一开,夹脊第二关也打开,玉枕第三关也打开,这三关齐开,九窍也自然相通,泥丸宫、昆仑顶等关窍都尽开,这是自古至今先天大道的自然经络。若真意不按三关顺序运上昆仑,而直接下玄关,或对玉枕运透玄关,则是大错。这种运法属于偏路,绝不是大道的通路,若如此做,不是一气流行通达,天地相通的道理,所以若如此运用定然做不通,也炼不成,这是旁门左道。若知用前面的正法运用,至此时候,三关已开,八方畅通,甘露如泉,吞不得了,其味香如蜜,此时紧急回光返照而吸气,运动真意,推动甘露降下,引对前通任脉,上通阴踽,下通阳踽,中通冲脉,横通带脉,上前通阳维,而降下丹田,自丹田所得之药物,即金丹舍利,运动真意,引对尾闾关,而通督脉,上后通阴维,而直运过夹脊关,到达玉枕关,再运过九峰山,昆仑顶上,一并载于金鼎,即玄关之中,此时心意齐守玄关,丹田已免再守,药物到玄关之时,约量守二三分 钟,此谓第一次运功,第二次运功,心意再顺甘露,而照初次运法, 引通尾闾,提上玄关,再守二三分钟,第三次之运法相同,连运三回 以后,心意齐守玄关,以待烹炼,其时龙虎同宫,水火既济,又曰贯  满干也。此谓少锻炼之功夫耳,以上候烹炼,参照下节自知也。

须知进火之法,即用真意,另名谓之精神力,亦谓心之思想 力,运用丹田之热气,使其周流全体,既然有温气,可转运关窍,由 此而可得,新鲜血气周流,百病不治自愈,所谓热气,即阳气,寒冷 之气,谓之阴气,所以人身,有一分温气,即不死,仙佛若有一点阴 气,则不成,故道法无他,全部都是,用精神力运用,学者,若如将 精神统一,时时用真意使其升降,气血自循环,所谓达摩西来一字 无,全凭心意用功夫,即此意也。

【丹家评价】

吕洞宾《钟吕传道集》:认为此文所述“三关开窍”对应「炼精化气」阶段,但批评“爽快之境不可贪”的警示不足,易使修者误入“幻丹”歧途。

张伯端《悟真篇》:将其“真意运周天”理论与“取坎填离”结合,指出文中“甘露降玄关”实为玉液还丹之象。

伍冲虚《天仙正理》:质疑文中“呼吸顿息”描述,强调“真息非断息”,认为此境界需配合“龟蛇盘结”方能成真胎。

刘一明《道书十二种》:将“三车运圣基”解读为“牛车(任脉)、鹿车(督脉)、羊车(冲脉)”三脉共运的实证标准。

《大圆满禅定休息论》对比指出:文中“恍惚无为”类似“明体初现”,但批评其“守玄关”属著相修行,违背“本来清净”要义。

永明延寿《宗镜录》:认可“全凭心意用功夫”与禅宗“即心是佛”相通,但反对“烹炼龙虎”等具象化操作,认为易生法执。

朱熹《调息箴》:承认“温气周流”与儒家“养浩然之气”机理相似,但批判文中“阳物勃举”等描述有违“存天理灭人欲”原则。

王阳明《传习录》:将“真意运转”比附“致良知”功夫,认为“三关通达”实为“知行合一”在生理层面的显现。

陈撄宁《仙学必成》:用神经生物学解释“膀胱如热火”现象,认为是肾上腺素激增导致的体感错觉。

武术资料在“群文件”里

丹道资料在“群文件”里

扫码加上方微信↑,回复“丹道”,邀你入群~


精选推荐·阅读

精选推荐·公众号





关注我们




武宗文创
我们主张“以无欲为无敌,以不已为多余。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并认为“武是人性,道是德性”。武术不止于拳脚,更在于内心。每一次出拳,都是自我超越;每一次防守,都是内心坚守。练拳如修心,亦如修道,唯有持之以恒,方能领悟其中奥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