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小艮 “太上心宗”,颠覆传统仙学的顿悟法门

百科   2025-02-08 18:38   广东  

武学·道法术(PFAT)

求道者勤修·悟道者证心

在传统的炼养文化领域,仙学凭借其严谨有序的修行步骤、真实可靠的功效以及神妙莫测的修行成就,就如同明亮的太阳高悬天空,光芒万丈。从古至今,一直吸引着无数先哲为其不懈奋斗。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热爱修养的人开始研读丹经,去探寻其中的真谛。然而,丹经难读是大家普遍的感受。有过来人总结经验称:“上古的丹经,十成内容里有八九成是隐晦不明的;中古的丹经,十成里有六七成隐晦;近世的丹经,十成里也有二三成隐晦。”就拿上古的《龙虎经》《金碧经》等书籍来说,里面全是关于龙虎铅汞的描述,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根本不明白在说什么。后来的《悟真篇》《金丹大要集》《中和集》《玄肤论》等书,虽然对修行的要点稍有透露,但仍然说得不够详细明白。

到了清朝,道家人才大量涌现,像刘悟元、朱云阳、闵小艮、李涵虚、黄元吉、董德宁、柳华阳、魏则之等等。他们的著作大多通俗易懂,揭示了很多修行的奥秘。所以有观点认为,学者应该先从清代的丹经入手,深入研究揣摩,时间久了就会有所收获,然后再向上追溯,去研读中古、上古的丹经,这样就能一通百通,这是从纵向的学习路径来讲。同时,清代的丹经常常融合儒释道三教的思想,相互阐释。因此,学者在研读清代丹经的同时,可以兼读儒家和佛教的修养书籍,并加以比较,这样或许就能明白“道”的全貌。

在清代的丹经中,黄元吉、闵小艮两位真人的作品被认为最为精准明晰。他们都传承了最上乘的圆顿丹法,虽然以清修为主,但也不排斥其他方法,对道理的阐述十分透彻,对修炼内景的描绘详细又生动,实在是难得。黄元吉的代表作《道德经注释》《乐育堂语录》早已受到学者关注,在世间广泛流传,这里暂且不做过多叙述。而闵小艮真人的作品,却很少有人进行系统的阐述,这便是向广大修行爱好者介绍闵小艮著作的原因之一。

第二个原因,是要与台湾佛教大德南怀瑾先生进行一番探讨。南怀瑾先生曾评论说:“至于闵一得(小良)的《古隐楼丛书》,内容驳杂没有条理,离真正的‘道’还很远。”(出自《禅海蠡测》中“禅宗与丹道、道教之经籍”一文 ,这里文中“小良”是“小艮”的错误写法,“《古隐楼丛书》”正确应为《古书隐楼丛书》 )。但有人觉得这种说法略显武断。因为闵小艮真人一生著作极为丰富,南先生虽然学识渊博,却未必能将其著作一一仔细研读。比如南先生向来十分推崇刘悟元真人的《修证辨难》,在《禅海蠡测》中评价说:“观点扎实可靠,足以成为丹道的典范。”而《修证辨难》最精准恰当的注本,就是闵小艮的《修证辨难前后参证》。这本书中对道体的阐释、对修证的指导以及对行愿的启示,很多都和禅宗的古代大德的风格相近。而且说理平实易懂,对刘悟元的原作有很多拓展发挥之处,相信南先生读了之后,会有很亲切的感受。再比如闵小艮晚年的力作《还源篇阐微》,更是摒弃了表面的法相,独树一帜地揭示了真正的要义,实在是传统炼养文化史上难得的融会贯通之作。更为关键的是,闵小艮真人传承了龙门北派的核心心法,最早明确提出“太上心宗”这一概念,把丹道从常人眼中有具体修行步骤和证果的事相法门,提升到了不拘泥于常规、明心见性的顿悟法门。邱处机祖师曾说:“我们这一门派,最重要的是见性,而水火配合等方法是次要的。主要是把息心凝神当作入门的基础,把明性见空当作修行的根本,把忘识化障当作修行的作用。回过头看龙虎铅汞等说法,都只是法相,不能拘泥执着。如果拘泥于这些法相,就会沦为外道。”(出自《历代真仙体道通鉴》 )闵小艮真人的这一举措,可以说是大力弘扬了道家的宗风,让道家正统的法脉显赫于世,与禅宗曹溪一脉相互辉映,各展风采,实在是不朽的功绩。近代仙学大师陈撄宁先生提出“最上一乘仙学顿法”的概念,实际上就是受到了闵小艮“太上心宗”说法的影响。而南先生所说的“驳杂无归”之类的评价,大概指的是闵小艮真人详细讲述有为养生小术的著作,比如《养生十三则阐微》《太虚集录》等等。这些大概是针对初学者讲解的内容,没有特别高深的理论。就像禅宗祖师出于慈悲之心,才会用通俗易懂的话语来讲法,实在是苦口婆心,不应该轻易非议。

最后一个原因,也是促使原本疏懒的人鼓起勇气写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因素。如今社会上有人打着“西天竺龙门心宗”的旗号,向他人兜售一套荒谬的见解,埋没了真正的绝学,愚弄修行者。原本以为广大修行爱好者会对此一笑了之,没想到竟然有很多人追随,这种情况愈演愈烈。这不禁让人想起数千年前魏伯阳真人的感叹:“世人喜欢小术,却不审视道的深浅!”不能明辨真正的“道”,从古至今都是如此。为了保持道统的纯洁,还原“太上心宗”的本来面目,有人抛砖引玉,希望广大修行爱好者能通过深入研读闵小艮的原作,看清真相,不被他人欺骗迷惑,这就是写这篇文章的第三个原因。

闵真人仙学思想体系概述

独标“太上心宗”,明示仙学最上一乘顿悟法门

中华仙学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发展过程中历经多次变革,如今已成为一个包罗万象的修证体系。最初的丹道修证,是借助自然界中一些物质的精华,在特定且复杂的条件下进行烧炼,使其变成一颗有形有状、可以拿在手里、能够服用的“神丹”。人服用之后,就可以达到肉体超凡的修证终极成果。《玄肤论》中说:“天元指的就是神丹。神丹,是上面有水,下面有火,在神室中进行炼制,从没有实体生出实体,经过九次炼制,次数足够后,就变成了白雪一样的物质,再经过三年的加炼,就化为神符,得到后服用,就能飘飘然轻松飞升。这是药物的功效和修炼的功夫达到了神奇的地步,是非常神奇的事情。”比如历史上的轩辕黄帝、许逊真人,都是通过这种方法修炼成真的。其指导性的经典有《龙虎经》《石函记》等等。服用这种丹药的前提条件是:首先要有高尚的品德,对人群有极大的贡献,才能安然接受天地丰厚的回报;其次自身修炼必须达到“炼精化炁,恢复到童子般的身体状态”。否则“五脏还不够坚实,服用后会立刻死亡”,这就是所谓的天元神丹。

汉唐以后,修真的人苦于烧炼过程的繁杂,于是转变为最上乘的同类阴阳的人元丹法,这种方法讲究互利互惠,男女一起修炼,共同证果,也就是“神仙眷属”的修炼方法,比如古代的刘纲、范云翘等人。其次是对自己有利,又不会损害他人的方法,也就是《参同契》《悟真篇》所记载的方法。这种方法先进行清净单修,等到恢复到童子般的身体状态后,再用“鼎器”来采集大药。就像《玄肤论》中所说:“人元,指的就是大丹。大丹,是在体外创造鼎器,在体内炼制药物,取坎卦之阳填补离卦之阴,逆用自然之机。古代的高圣上仙,没有不通过这种方法修炼的。”这就是人元丹法。这种方法在修炼到阳神出体之后,为了达到肉体超凡的境界,一般仍然需要服食天元神丹,像张三丰、沈万三等真人就是如此。也可以单凭自己阳神的力量,熏蒸凡俗的身体,只是所需时间较长。值得一提的是,在西藏密宗的“圆满次第”中,也有类似的功夫,只是没有丹道那么精细微妙。另外还有地元灵丹,可以点化金石来帮助他人,又可以与天元神丹相衔接,进而修炼成神丹。总之,上述这些丹法,虽然也要求修炼者自身努力修行,但关键都是借助外力,这是早期道家秉承南方楚越文化、老庄思想的灵秀气息所导致的结果。它充分发挥了“盗”字的真正含义,借助天地日月的精华,为自己所用,从而快速达成修证的终极成果。

与上述“他力派”相对的,是人类利用自身阴阳进行清净单修的丹法,也被称为“天元丹法”。这里面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被黄元吉真人称为“阴阳双补”的丹法。这种方法顺应自然趋势,常常作为导引术,也就是男子的“太阳炼气术”,女子的“太阴炼形术”,效果非常迅速,是纯正的道家丹法。另一种是直接切入,自始至终秉持“致虚守静”“专气至柔”,是以性带命的丹法,也就是“真空炼形法”,像曹文逸真人的《灵源大道歌》,闵小艮真人的丹法以及唐代司马承祯的《坐忘论》《天隐子》等书,论述的就是这种丹法。这是秉承了北方齐鲁文化、孔孟思想,以“方正不倚”“参赞化育”为特色。所以这种丹法不仅可以和儒家典籍相互参证,更可以和标榜“即心即佛”、峻厉透彻的禅宗核心要义相互印证。如果眼界再开阔一些,西藏密宗的大圆满、大手印、大圆胜慧的修持要点,也和这种丹法相差不远,都可以作为借鉴。正因如此,唐朝以后的道家杰出人物,大多博通儒释道三教,常常提出“三教归一”的说法。自从宋代王重阳建立全真教以来,道家的修行者大多以清净单修为主。他们的修行方式,就像金代元好问所说的“像枯寂的头陀一样”,明显受到了禅宗宗风的影响。但最早明确提出“太上心宗”的概念,并把仙道天元清修丹法中的“真空炼形法”提升为顿悟法门的,是闵小艮真人。这种方法摒弃了“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等各种法相和修行的步骤、功用,直接超越常规,不经过中间的阶段,当下就能圆满成就,一了百了。北京白云观田诚阳道长在总结陈撄宁大师的仙学成就时说:“(陈撄宁)把道教丹法提炼升华,变成了顿悟的法门”。实际上,陈撄宁先生是继承和发扬了闵小艮真人的这种理论。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该派的宗旨。

就像禅宗有“涅槃妙心,正法眼藏”一样,“太上心宗”有“玄关一窍”“玄牝之门”,被看作是道门最为关键的要点。玄牝的说法,在道教的各个宗派都有,但存在层次上的差异:低层次的,把身体的某一部分当作“玄关”,常见的有脐内一寸三分、山根等部位;中等层次的,把神气合一,修炼到一定程度时所出现的景象当作“玄关”,也就是所谓的“机发则成窍,机息则渺然”;最上乘的,不拘泥于常规,圆融透彻,不需要借助修行证果,本来就是圆满成就的,处于圣境不会增加,处于凡俗也不会减少,竖的方向穷尽过去、现在、未来三际,横的方向涵盖四面八方,展开来可以弥漫整个宇宙,收起来可以隐藏于隐秘之处。清代刘悟元、闵小艮、黄元吉所传承的,就是这种玄关的宗旨。

近代陈撄宁先生最为推崇这种“玄牝”的说法,他在《口诀钩玄语录》中说:“学者如果能把玄窍的理论一一贯通,把玄窍的功夫一一实践验证,还担心不能把天地纳入壶中,在手掌中运化阴阳吗?功成证果之后,可以和三清元始天尊并肩齐驱,哪里是区区金液、玉液、尸解、长生等说法能够完全涵盖的呢!”并且强调这个窍在传授时的慎重性:“但我的玄关,一定不会轻易传授,必须看对方是能够承载道的人,才能给他点破。”就目前所见到的各派丹家修持口诀来看,确实只有上述诸位所传的丹法,才符合老子所说的“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的“太上心要”。 






武术资料在“群文件”里

丹道资料在“群文件”里

扫码加上方微信↑,回复“丹道”,邀你入群~


精选推荐·阅读

精选推荐·公众号





关注我们




武宗文创
我们主张“以无欲为无敌,以不已为多余。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并认为“武是人性,道是德性”。武术不止于拳脚,更在于内心。每一次出拳,都是自我超越;每一次防守,都是内心坚守。练拳如修心,亦如修道,唯有持之以恒,方能领悟其中奥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