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般念修行体验记录

文摘   2024-07-07 18:19   泰国  

按:有琴舒歌是新浪网的国学博主,敏感而博学,文字记录了他的个人体验,原文是其发在微博上的。原本是一段一段的,现辑录成一篇文章。

每个人的天赋都是不同的,上次有人在文章:《最丑陋的太极拳架》中留言。这么快就学会太极拳了?也太神了吧。其实文章也是作者对其自身学拳体验的一个记录。作者懒扎衣是非常有运动天赋的,而且她还在很大的一家跨国公司里任职销售总监,后来又改任这家公司的人事总监,举家常住巴黎数年。我们也再未相遇。

有琴舒歌是网上神交,从没有见过面。其学贯中西,难得的精中医懂西医,曾跟李伟明老师学习武式太极拳。

我之前一直是坚持做安般念练习,所以也写下了一些心得,09年开始在网上发表,在线下也带着不少人练习打坐,主要是观呼吸。之后开始有机会参加南传密集禅修。曾多次马哈希禅法的密集禅修,受益匪浅,感恩。后来又有机会参加德师教的雪吴敏禅法。也是受益匪浅。感觉,禅修不是一时的事情,而是一生的事情。

安般念修行体验记录选——有琴舒歌

读【邓氏科学止观】,我按邓师方法每日坚持坐禅到今天一年,感觉两个阶段是状态最反复的:一是从100个数坚持数下来到5息;二是2息到1.8息。尽管看起来两者跨度差别较大,实质上区别都是一样的。止息以后,基本就是100-80息之间,不会有大的退失。想进步或保持状态,只有一条:就是不断坚持,定时定点定量。

如智者大师所言,进入细住会生起“持身法”。这时打坐自然坐直,绝不可能弯腰驼背,坐个把小时是很轻松的。邓老师说杨澄甫是天生细住,所以练太极拳要想通过打坐获得大帮助,要赶紧找到细住。

早上打坐,又一次流泪,其实什么感情都没动,就是纯粹流泪而已,也是很有意思的一种生理现象。呼吸其实还不算慢,50分钟90息,但确实没走神。现在这个阶段,因为都是自己闷头练,缺乏明师指导,所以只能秉持道元禅师“只管打坐”禅法,目前感觉尚好。就是感觉时间过得快,一呼一吸转眼就到,忽然而已。

今早打坐50分钟,75息,进入止息第二段。所谓“空前先透”,这个透字用得极形象。此时观照身体感觉若有若无,似乎只剩下个轮廓。提醒学人一句,进入止息不能存在“我必须要呼吸”的念头,注意力不在呼吸本身上,而在对呼吸的观察上。呼吸有就有,没有就没有,不可努力呼吸。

人体吸入的空气,真正用于肺泡作气体交换的仅是一部分。打坐和练太极拳都会让呼吸越来越慢,同时吸入空气量也在变小。可见:1.人体耗能减少,需氧量减少。2.吸入空气更长时间在肺泡作气体交换,而且更加充分。

邓老师把每分钟5432次呼吸对应风喘气息四相,很符合智者大师描述。

修止观,真止离不开观禅,真观也离不开止禅。这里说的三种,也可以看成三个层次。所谓体真止就是建立在系缘守境、制心基础上的观心,也类同《阿含经》里说的知息从心出入。个人感觉邓老师理论体系中的止息,基本是第一种系缘守境的境界。

我的体会,打坐时呼吸每分钟3息左右,性欲会亢胜;继续努力修行,降到每分钟1.8息以下,性欲就会平息。但是不管亢胜和平息,都需要疏导而非克制。两者在生理结果上基本相同,但在心理上差别巨大。性的处理,有没有修行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正视而不是逃避、掩饰、管制、装圣人。

今早60分钟,97息。发现基本低于1.8息都会流泪。什么感觉要飞啊,见神见鬼之类,智者大师说了,都是邪伪禅发相。真正禅发时,发起的一定是善根。真能自然明辨善恶,行善远恶了,也不容易,尽管不是什么功夫,也表示修行对路了。

最近稳定在每分钟1.5息了。什么叫稳定呢?即每次打坐都要在这个标准之下。感觉每次稳定前都会有波动退失的情况。修行跟别人比意义不大,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真的是很大,所以只应该对比自己过去,能不断前进就是好现象。我现在已经不在乎吃寒物了,看来打坐前期是能量的消耗,后期就是能量的积累了。

经过两个月,目前由止息第二阶段进入第三阶段,打坐中不见了身体,仿佛一片虚空。1小时60息左右,已经难以数息。很欣慰,就在我30岁生日之前不久,能达到这个境界。  

今早打坐50分钟,75息,进入止息第二段。此时观照身体感觉若有若无,似乎只剩下个轮廓。


还有朋友问我打坐的方法,继续转@安般太极拳 邓老师的博客给大家。法门虽有八万四千,但确有一些法门普适性和可操作性是更强的,比如邓老师的方法。我敢说从古至今,把修行之初到未到地定过程说得如此清晰的,只有邓老师。我的经验告诉大家,就是信受奉行四字。

我看的书也不算很少了,但如邓老师这样清晰可操作的修行指导,真的是独一无二。有些人尽管境界也高,但做不了老师。或因修行太过漫长早就忘记了过程中的变化,或因为天赋出众短期就成功却无法说清修行细节。只有邓老师这样愿意并且能描述清过程的人,才是真善知识。

佛教说的未到地定和道教说的炼神还虚,都有个特点是打坐中丧失了内外的感觉,只能感到一片虚空。我今早打坐放弃了数息,能清清楚楚感觉到心脏的跳动、收缩、舒张,但身体仍是虚空中。忽然明白,其实未到地定就是本体感觉的消失,但这种消失是可以自主的。修行本身就是科学,不应该被神话。

正念就是正确的念住,既不落于概念判断,又能清晰觉察。比如呼吸,不去想它叫呼吸还是breathe,清晰认知而非模糊感受到它,便是正念。这不是意识和潜意识谁控制谁的问题,而是凌驾其上的一种能力,我们叫它“智”。只有这个智才可以引领我们走向解脱。

我跟冲虚真人认识是一样的,在到达欲界定后,炼精化炁就算完成了。从未到地定开始,则进入炼炁化神阶段。伍真人说的对,仙书修行的初级阶段详细,佛书则是高级阶段详尽。但仙书多晦涩闪烁之词,初阶修行还是邓老师的科学止观更靠谱。

金箍棒重13500斤,能降龙伏虎、斩妖除魔。13500,内经所言人昼夜呼吸之数。《太清元道真经》云“复元炁之道,别无他法,但降心湛寂而已”。无息的四禅,道家认为才是自然之道。减息之法,则是其修道之路。减息法其实与@安般太极拳 邓老师的科学止观理念上是一样的,但后者条理显然更加清晰。

外道修行无非四禅八定,从呼吸入手是比较常用的方法。古人尽管已经知道呼吸会导致一定境界,但缺乏客观的标准,只好用描述感觉来代替。佛教并不把禅定作为修行目标,所以只叙述其结果。这方面邓氏科学止观的呼吸数目可谓是一大发明。

自然呼吸就是说要让自己成为呼吸的旁观者,让呼吸自己运行,我只负责观察呼吸本身,其长短粗细我不加干扰。这个即佛教锻炼的观智,道家锻炼的元神。一旦干扰呼吸,那就不是降心,是乱心了。这方面道家强调的不够,可以多参考内观禅的论述。

今天打坐状态挺好,很短时间即进入未到地定,虚空一片,内心湛然,杂念非常细微,长时间不呼吸也不乱想,呼吸只停留在鼻孔前被感受到。一打拳,脚如同踩在冰面上,动转自如,几无阻碍,非常享受。最近以来打坐已经放弃数息,开始尝试着行动、坐卧、尽量保持对呼吸的觉知,看来效果不错。

修行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迎不拒,既不期待也不逃避。不同的修炼方法上,这样做的难度也不一样。

是的,人在比较安静舒适放松的情况下,呼吸应该是在每分钟10次左右的,这点和内经记载吻合。所以邓老师说一开始学打坐能到10息的,就比较容易上手安般念。因为这种人是有初步真正自然放松体会的。

安般念的数息,是在初期把思维放在数字上,慢慢加强对呼吸的觉知。注意至始至终是觉知呼吸,而不是关注呼吸。自然呼吸,就是机体的自主呼吸,即不经过大脑皮层控制的呼吸,也是身心分离的第一步。

打坐第一步目的是到细住,即每分钟2.5息。这时会发起持身法,身体自然坐直,不会再想弯腰驼背了。太极拳也能练出这个东西,比如下图的单鞭。早期的杨澄甫、陈微明、李雅轩,都有点下巴前伸的情况。而到了晚期杨澄甫、陈的弟子林炳尧、李的弟子林墨根,脖子都开始直了,这便是已得了持身法。

太极拳基本功训练各家不一,李老师用懒扎衣,吴老师用搂膝拗步。目的则一样,松腰腿。而邓老师的猫步就这样具有普适性的太极拳基本元素,基本到了最基本。

最近休息不佳,早上打坐进去了暗境,一片昏蒙无知,仿佛睡着一样。不同的是依然坐得很直,而且心念加强就可以出来。出来时特意数了数息,还是1分钟1息。这种情况应该是精力不足,导致正念提不起所致。汉传佛教很多一味打坐不太了解禅定规律的人,常以邪伪为殊胜,大错。

我刚开始学拳看过邓老师网上练拳两年的视频,看了视频后和网上某些人一样有点嘀咕。我就问李老师邓老师功夫如何?李老师郑重其事地说:阿邓有功夫,很聪明。要知道,李老师可不是个轻易夸人的主儿。到了今天我再回头看,挺同情某些人的,那些非议与其说是骗别人,不如说在骗自己。

今早打坐,1小时57息。因为过了止息以后,数息会变得困难,所以今天才做的测数。数息是要分心去数数和检查的,需要定力进一步提升才能继续。我用一年半的时间,完整实践了邓氏科学止观。实践证明这套理论是科学高效准确的打坐方法,适用广泛,强力推荐给各位有志于修行的同好。

太极拳是要“留心”“用意”的,非此则必非太极。传统上练习方法多是站桩,但有个问题就是容易引起胡思乱想。人心的造作能力是很强的,特别喜欢去阐释概念,这样出来的东西就容易不纯。安般念先数息,就是用简单没有含义的数字来收摄心意。

安般念状态的提升,不在于呼吸的缓慢或深长,而在于呼吸的细微。当渐渐减少了对事物的喜欢(贪)、厌恶(嗔)及无视(痴),而逐渐趋于保持一种对事物客观的觉知(智),慢慢心念细微了,呼吸自然细微。修行不是不动,不是乱动。有觉知的情况下,欲望就只是欲望。没有觉知的情况下,欲望才会变成邪恶。

开始就是锻炼坚持用心专做一件事。心只去注意呼吸一下,然后用数字标记一下,其他念头都不去注意,所谓“龙衔海珠,游鱼不顾”。而腿的麻痛只是种身体觉受,并不是心理状态,不去管它,继续专注于方法就是。万事万物都是无常的,到了一定程度,麻痛感自然会消失。

老师创造的训练体系,拿车做比喻,猫步是动力(发动机)、安般念是操控(底盘)、易筋经是调节(电气)、无手太极是展现(车身)。有位博友父亲是零基础去的嘉兴,回来已经到了1分钟4息左右。相信老爷子现在对静心的理解,绝对比那些只知引经据典的人要深刻多了。

阳即道家所谓活子时,实际是身体机能开始恢复的表现。多少宣称练内丹的人,恐怕一辈子也未曾见过,但该文作者练习安般念轻易就实现了。安般念本身不是气功,但也可以说是最安全高效的气功。当然,要想达到更高层次,要小心应对。

宝记银楼 《(转载)安般念——最好的回春丸》—我练安般念 邓老师的安般太极拳,我除了说好,再说还是好!如何好,很多师兄师姐已经写了不少好文章详细说了。

数息的数,属于意识思维的活动,所以一旦数就会中断定的状态。随着定的时间拉长,就要放弃数,而采用随。但是定力到了一定情况,想数还是可以数。不数时要能快速进入定中,数时又快速出定,这样就可以数了,这乃是入定出定自由的表现。那些总以为数了息就要落于下乘的人,主要是不了解禅定的全部理论。

   世事是不可预料的,所以世间只有宿命通而没有预知通。殷建尼师傅功夫高绝却落得个晚景凄凉,真可谓英雄末路。然这个在崔传谱系里很不起眼的名字,却又因为他晚年偶然教了一个小孩子,在数十年后又广为人知了,真是造化弄人啊。在气功潮已经退去的今天,邓老师可谓见多识广了。

   什么样的呼吸才算真正的腹式呼吸?邓老师这个是很好的探索,即行功时自然成为每分钟4-5息。《内经》认为平人昼夜13500息,是计算错误还是另有深意?《太清元道真经》曰:“复元炁之应,常以减息为候,心源湛寂,其息渐减,减半息,增半寿,从减息至无息则复元炁归根矣,乃可住世”。

   太极拳当然是要讲究呼吸的,《老三本》中有篇《打手撒放》,内容只有八个字“掤、业、噫、咳 、呼、吭、呵、哈”,即借吐字发声而增加撒放效果。但若没有真正的腹式呼吸,那知道这八个字也没用。当1分钟慢于4息时,呼吸重心自然会沉入丹田。这样出现的腹式呼吸基本是不会退失的。

   粗住特点是呼吸已经自然顺遂,不需要刻意调整。若有些人还需刻意把呼吸调得很慢,那就还不能称为粗住。细住特点是身体已经自然挺直,坐个把小时也不会腰背酸痛。有些人功夫很高,但晚年背却驼了,这就是不能安住于细住的表现。但这类人也不可轻慢,毕竟旁门左道也是种“道”。

   内丹术实际就是种“受念住”训练,其观照对象是人对的身体机能反应的感受,即所谓感受“气”的运行。这种感觉有的让人难受,有的让人愉悦,有的属于中性。正确的做法是任它苦乐我皆明明了知而不丢,但人脑是习惯于去执着感受的,故而容易出偏。所以说“虑险防危,金丹之大事也”。

   关于打坐姿势,有些似是而非的说法,如胯开了才能盘坐,腰松了才能盘坐等等。其实即便采取最舒服的姿态,保持不动你也未必就能坚持很久。打坐初期就是锻炼心和身的分离,心不被身体役使你才能坐得下去。等到心能超出欲界了,疼痛就消失了。下座后最多腿略麻木,活动十几秒就好了。

   今早打坐呼吸有了质变,吸气还算明显,呼气忽然变得不明显,好像打胀的气球,气在慢慢散掉,身体已经习惯了中间不呼不吸的状态,我想这才是真正止息完成了。宝瓶气和道家的闭息,都是直接进入这个阶段,比较刚猛,练习稍不当,有益无损。《四十二章经》说:人命在呼吸间,可不慎欤?

   我练了快两年,1.5分钟1息。一位博友岳丈前不久参加了邓老师的培训班,两个月已经慢于2分钟1息了。但他表示,自己什么周天周地的感觉都没有。丹道的小周天是炼精化气的总称,而不是任督的气感,也确乎有一些征象,但人和人的感觉是如此不同,绝不能一概而论,修行不是胡思乱想。

   今早打坐数了下,2分钟1息了,这时候数息其实不必要,因为会破坏状态。群里看见有人说打坐腿疼腿麻的问题,其实当低于1分钟1息时,痛感就会消失。我现在单纯盘腿坐,半个小时腿就疼了,但行安般念,再长时间也不会疼。但有的人凭空盘腿是可以坐很久的,而心却收不住。身和心谁走在前面都是可能的。

   就打坐说,1分钟2息到1分钟1.5息是可感知部分内脏的。1分钟低于1.5息是全身透空的阶段,佛家称之为欲界定。1分钟低于1息,是虚无态,佛家称之为未到地定。这些我有幸都见过了,不过不能随时进入。

   呼吸降到2分钟1息后,发现打拳可以从始至终都关注了,关注一连续,动作稳定性就更好,不过打完一套拳的时间又加长了[挤眼]愈发感觉太极拳像动中禅了,最近要研究下隆波田禅师的著作ps:最近称体重频繁,发现打坐后比打坐前总要重4两,当然电子秤不会那么精确,但这个规律是一直存在的,继续观察。

最近感觉到打坐时呼和吸都若有若无,却还自然顺遂,主观的干扰几乎消失,妄念也变得细小且不续接。似乎只能用《老子》里“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来形容。今天试着数了下,1小时18息。安般念真的也是很好的气功。

注:文字来源有琴舒歌的新浪微博


安般太极禅
安般太极禅是邓文平开创的结合易筋经,太极拳,正念安般禅修的禅武结合系统,获得众多学习者的赞誉-最容易练出内功的太极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