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将容易得 便作等闲看--漫谈嘉兴学拳缘起与体会

文摘   2024-08-02 19:06   泰国  

一、缘起
     因由际会,自去年春节起开始关注安般太极拳。此前,为改善长期透支、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身体,跟一位体大的太极研究生学习了一年多的杨式85大架,基本能打下来,但感觉难度较大。应该说老师也还是有水平的,不长的时间指导我把架子像模像样地比划下来,更告诉我要多练基本功,包括搂膝拗步、野马分鬃、倒撵猴、云手等单式。时断时续地练着,身体有改善,但是往下练去没有更进一步的感觉,不知道如何找内在的东西。

     由于培养了对太极的极大兴趣,于是广泛收罗相关书籍(现在学拳比过去条件好呀,网络资讯发达,当当找书也容易),无意中看到了邓师的《太极内功的奥妙----太极拳速成之路》就买了。当时也未在意,心里面还有些嘀咕,这老师口气挺大,太极拳速成?在春节去休假的飞机上开始阅读,一翻开就再也没放下,飞机抵达目的地,书也刚好读完。作者文风幽默,故事引人入胜,更关键的是不经意间透漏出个人认为是点窍真经的东西,特别是对猫步、安般念这些基本功的强调,跟我早年学生时期的学习心得完全一致(学生时期我还真的有点学霸的意思),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休假期间,按照自己琢磨的猫步走了一段时间,当然安般念也念了下来,真是不练不知道、一练吓一跳,身体出现了从来未有的变化,精力、精神都有较大改善。尝到了甜头,很快找到邓师的博客,如获至宝,又一路追看一代鬃狮的《太极四年行天下》系列,对狮子老师惊为天人。这不,一直追到邓师亲授、狮子组织的安般太极嘉兴七天班,还无心凑成了“北京七剑”,哦不对,是“北京八仙”。

     二、体会
    七天学习集训,各有各的体会、各有各的收获,共同的一点是都有所收获,这就是邓师了不起的地方。以下是我自己的一些学习体会和感受,写出来供大家参考,也许在行家眼里,幼稚可笑或漏洞百出,但确实是我的真切体会,万一对大家练拳有点参考价值呢?再说了,即使不对,也是一种参考,老子不是说“不善人者、善人之资”嘛!
    (一)邓式猫步
    邓式猫步是安般太极拳中最重要的基本功。走了一年多的也许是似是而非的所谓猫步,这次参加集训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看看传说中的邓式猫步到底是个神马东西?按照狮子老师在《太极四年行天下》的说法:“要同时做到尾闾正中、支撑腿支撑百分百、尽量放松两条腿(特别是支撑腿要放松)这几条要求,只能高架小步;弓步后腿提起时,后脚不许蹬地,完全要用曲后腿膝关节的方法让后脚离地。”我以为原先自己琢磨的猫步应该没有大错了,通过这次集训的细心体会才知道,原来的走法也对也不对。说对,是因为也在努力按以上要求走、也有一定的效果,说不对,还是对几个关键点的理解不到位。体会最深的有三点。
    一是“尾闾正中”。这是首要身法,平时练习中也是时刻留意,但看过狮子老师给几个幸运之星扳过尾闾之后,默默对照,小心模仿,才发现要做到时刻“拼命往前收臀、收尾闾”(狮子老师语),“拼命”太不容易了,我和学友开玩笑说,这是要时刻夹着尾巴走路呀!
    二是“高架小步”。狮子老师网文里说“不要大过正常走路步子”,以前练的步子以为很小了,其实还是太大,这个真没思想准备。严格按身法要求走猫步,我这样的初学者步子会小到什么程度,小到自己都不敢相信,只有半步,也就是说前脚落地时脚尖只超出后前脚尖半个脚位或者多一点。看来以前还是思想解放得不够彻底呀。
    三是“支撑腿放松”。放松两条腿好理解也容易做到,支撑腿放松到底是个什么感觉?说实话原先还真没有切实的体会,一直以为放松就是尽量不使劲、不用力,可单腿支撑着小150斤,一点力不使咋站得住?原先走猫步一直没整明白这点。这次集训观察、揣摩,课上邓师不停说腰胯行拳、腰胯行拳,我一直以为这仅是行拳走架的要求,日思夜想之下,突然有一天想起猫步作为走架的基本功,去掉了手上动作,更应腰胯行拳,灵光一闪,“胯”!仿佛抓住了要点,记得在哪儿看到过重心要落在“胯”上。找出《武式太极拳(郝少如著)》,翻到郝月如“武式太极拳的走架打手”一章,有云:“迈左步,左胯微向左上抽,用右胯托起左胯;迈右步,右胯微向右上抽,用左胯托起右胯;则尾闾自然正中” 。这是高级水平我自然做不到,但可以作为指南参照。随后的猫步练习中,在重心移到前腿时,我刻意去找了一下全身重心落在胯上的感觉,你别说,还真找着了。当支撑腿的大腿、小腿在膝部形成一个合适的弯曲度之后,大腿骨、小腿骨会形成一个类似连杆的感觉,全部重心落到胯上时,大胯就像底座一样托住全身重量,并通过大腿骨、小腿骨形成的骨节连杆支撑,直接传递到脚底,这时候骨是骨、肉是肉(大概就是所谓的“骨肉分离”吧),膝部一点不受力,腿骨支撑全身,腿肉整个放松着,于是豁然开朗体会到“支撑腿放松”的感觉。按此走下去,膝关节没有受力感,更别说疼了,当然狮子老师说的胯松开前几天的膝疼应除外。自己飘飘然一下,这个如果对,应该可以算个小秘籍了吧。
    想明白了以上三点,我悄悄将自己的猫步秘籍升级为“高架小步,尾闾正中;腰胯行拳,两腿放松;单腿持重,如履薄冰。”现在我的猫步练习程序是这样子的:“调整身形,太极起式,外撇右脚,膝部微曲,重心完全落右胯单腿持重;以胯催左脚出小步,左脚跟落地随后放平脚面,以尾闾正中(即拼命前收臀部)启动重心逐渐前移,重心全部落到左胯上、找到支撑腿放松的位置,形成定式单腿持重,并找一下弓步的感觉(这一下个人觉得很必要),随即后腿(右腿)不许蹬地、完全通过膝关节弯曲收回到左脚边,停留一下,加深体会单腿持重的感觉;以胯催右脚出小步,右脚跟落地随后放平脚面,以尾闾正中(即拼命前收臀部)启动重心逐渐前移,……,循环往复下去;太极收式收工。自始至终始终关注尾闾、腰胯。”按此程序练习,个人感觉比以前效果好,胯部周围的感觉更明显,当然人也更容易累,开始也走不快,就像狮子老师说的,“又要放松,又要站稳,要找到那个点真是不容易”,我现在每小时只能走500步,有点说不出口呀。我现在走的是初级阶段的平面猫步,以上体会也纯属个人的感觉,不一定对,也可能只适于自己,但我相信,只要走的量够了,应该可以逐步向高级阶段的滚链猫步、漂移猫步进阶吧。
因为感觉对我这样的初学者而言,猫步最重要,自己这段时间琢磨也最多,所以就不怕啰嗦多说了一些,后面的内容会简洁许多。
     (二)科学安般守意
修习安般太极,安般念(数息观)是绕不过去的一项重要内容。个人觉得,科学安般守意是太极拳技艺不断晋级的阶梯。练太极拳的人很多,修安般念的人也很多,邓师将安般念科学化而成科学安般守意,并将二者结合起来,是大智慧。安般念与太极拳的结合效应,犹如原子核由裂变而聚变,还是那些原子核,但产生的能量何止百万倍?安般念之与太极拳,作用有三,一是提高对自身的关照和专注力,二是能自然调出腹式呼吸,三是作为太极拳的内功,这三条的重要性不用我多讲,练太极拳的地球人都知道。而科学安般守意,以每分钟的息数对各阶段进行科学划分,一去安般念原有的神秘感,变为科学可操作,实在是功德无量。
我因二十多岁时患了膝关节炎,晚上一两点钟腰疼躺不住,半夜起来打坐一会后,微微出汗就又可以躺下睡觉,所以一直有断断续续打坐的习惯。去年以来自己也坐了一年多的安般念,每天45分钟左右,成绩还不错,集训前一般每分钟5-6息,但没有明显的腹式呼吸感觉,打坐时容易散乱、较多昏沉、甚至有时睡着了。狮子老师曾对邓师说,“七天班中价值最大的,是每天一小时的集中安般念”,此言确实不虚。集训期间邓师和一众学员共修安般念,自我感觉心不易散乱,也从未发生昏沉现象,经过七天的按部就班修习,第6、7天自己稳定在每分钟4息左右。期间请教确认了1-100的具体数息方法,集训后回家自我修习,心念散乱的情况好多了,昏沉的现象偶尔会有,仍然稳定在每分钟4息左右,有初步的腹式呼吸感觉,但在呼与吸之间会有些憋住的感觉。狮子老师还说,“等你降到每分钟3息以内,感觉非常美妙,你都不想下座”,这境界好生让人羡慕,不过也有些将信将疑,直到昨晚打坐至后半段时分,万籁俱寂,突然从鼻到腹的呼吸一下子全通了,脊柱自然直了、想弯都不行,一时身心俱静、安稳泰然,自行的腹式呼吸也比较明显。于是乎如深圳拳友小高所说的“心生喜悦”,真的有不愿离座之感,闹铃响过,一看60分钟197息,平均每分钟3息多一点,后半段应接近3息了。如果说邓师和狮子老师讲的是登堂入室之境,也许我正在把那高堂大屋外围的庭院之门推开一丝微小的缝隙吧。

上面的图片拍摄于嘉兴的网球馆,平深摄影

    (三)邓传无手武式太极拳

    邓师在他自己的博文中讲到,他以郝少如架为基础的这套武式太极拳,在练习和教授的时候,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练拳时以腰胯行拳为主,手上动作不明显(所以叫无手太极拳),动作分解细致、简单易学。通过七天班的学习,感觉的确如此,大部分零基础的同学,通过短短七天的学习,都能将一套96式的拳架打下来,有的打得还很好,委实让人吃惊。我自己练过一年的杨式拳,尽管后来放下了,但也算有一定基础。学过杨式85大架,好处是邓传96式的顺序编排基本与杨式拳一致,可以更多精力去观察、学习套路动作和体会拳理,坏处是步子容易习惯性地迈出较大,手掌习惯坐腕,手上动作容易多,不易做到大部分动作要求的“身动手不动、手动身不动”,反正得时刻注意,不过还是比较顺利地学完了整套拳,并且在后面两天可以去注意自己的步伐和身法。其他的拳种,是否有信心让零基础或近零基础的人,一周之内学会整套拳架呢?
    这套拳,说简单,是容易入手,其实真不简单,里面有东西,要做到邓师时时强调的“腰胯行拳,意念时时在腰胯,下实上虚;手掌手臂要以放松舒适为宜;尾闾正中为首要身法要求……”等等要求,十分不易,需要刻苦训练、时刻揣摩体会。这套拳,是真心的好,沉下心来打,先只想着尾闾正中这一条身法,我这样的初学者,就有很强的气感,走架的兴趣浓厚,而且在走架时会有自己合适的行拳速度。我自己的行拳速度较慢,但你想快也快不起来,一快那气感就散了,人也心浮气躁,还得回到那个节奏,气感又来了,身心又静了,也是挺神奇的。真是越打越兴趣盎然,这种与自己身体的内在对话,值得长时间去钻研、去体会。
   (四)太极易筋经17式
说实话,来集训前,我对易筋经没有引起重视。七天的训练下来,我不得不开始重视太极易筋经了。你想,七天,每天不小于6小时的大强度训练,只在中间第四天感觉有点累,而且是一种透着舒服劲的累,膝盖也没有疼过,这里面,太极易筋经居功至伟。邓师以秘传的达摩易筋经28式为基础,择其要,结合部分太极身法要求,编创了太极易筋经17式,可谓用心良苦。太极易筋经,首先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养生锻炼功法,在练习太极拳之前先练易筋经,打开关节起到热身的作用,同时也是大训练量练拳时的保护身体功法,再往深了琢磨,里面揉和有太极的身法、劲法,可谓浑身是宝。不怕悄悄告诉你们,七天学习结束时,我想得最多的是回去先把这个太极易筋经给家里人教会了。

三、余音
    我学练太极拳的主要目的是养生,调理好自己的身心,好好工作,好好生活,打人什么的从来没有去想过。但我认为,即使是养生,也要练有东西的太极拳,练真正的
太极拳,否则效果也不会好,甚至还有练坏了的可能。俗话说条条大道通罗马,正确的太极拳练法一定也有很多条,但你得有缘法和缘份去接触和得到。自认为一定的眼光还是有的,毫无疑问,安般太极拳是无数条正确练法中的一条。
    个人以为,邓式猫步、科学安般守意、邓传无手武式太极拳、太极易筋经,构成了安般太极拳初级教程的主干训练法内容,是适合我们这些初学者的太极拳,邓师在国内办班,是我们修习安般太极的缘法和缘份。古语有云,大道至简,安般太极是一种简单易学、但绝不简单的功法体系,我想说,“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愿有缘者珍之、惜之。七天的修习,让我们学会了初级安般太极拳的主干,找到了继续前进的大概方向。如果说,以前看太极拳,是隐于山中的宝藏,“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那么,现在看太极拳,是站在大山的脚下,看连绵深山中,若隐若现漏出几角红瓦白墙,路还很远,或许还多曲折,不过,你已看到了大致的方向,走在相对正确的路上,不是吗?!
    据往期拳友们的经验,回炉复训很重要。同期的学友梁武帝(加薪班同学,不但有梁武帝,还有杨贵妃),当期学习还未结束,就毫不犹豫地报了一个月后的武当班复训,着实让人羡慕。也想复训,不过武当班是不想了,几个原因,一是那时间不是那么好安排的,二是感觉嘉兴七天班的内容好多,需要好好消化,好好揣摩,最好是练上一段时间,把内容吃透了,有了更多的体会,带着问题去复训,可能效果好一些?我也不确定。自己盘算,有首个七天班打底,自己琢磨着练,半年到一年之间再去复训,也许是自己合适的节奏。
期待复训!

安般太极禅
安般太极禅是邓文平开创的结合易筋经,太极拳,正念安般禅修的禅武结合系统,获得众多学习者的赞誉-最容易练出内功的太极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