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定·调五事

百科   2025-01-02 13:24   广东  

新年快乐

NEW YEAR

2025年,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我们将开启新的篇章,为大家提供更好的优质内容与服务。在此,由衷感谢一直关注和支持我们的武友,武宗祝大家:身若游龙康,虎步迈前程;财如巨浪涌,功业马到成;儿孙平安孝,满堂笑开颜!


关注武宗


天下武功




门 释家戒定慧·天下禅武功


以武学打开世界·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 

佛家天台宗将“二十五方便”作为修习“止观法门”的入门引导。其中,“调五事”被视为修定的核心。《摩诃止观》卷四中阐述“调五事”即:“调心使其既不沉溺也不浮躁,调身使其既不松懈也不紧张,调息使其既不滞涩也不滑脱,调眠使其既不节制也不放纵,调食使其既不饥饿也不饱胀。这五事均需达到中庸之道。


调心

“调心”至关重要。因为心如猿猴意如马,最难以调伏。天台宗有“三止三观”之说,作为调心的总纲领。通过空观来破除一切妄想,称为体真止;通过假观将心专注于一处,称为系缘守境止;通过中观来止息种种分别心,达到心境合一,称为息二边分别止。修定的具体方法,主要以意守丹田为主。不过,佛家称丹田为“忧陀那”,位于脐中(一说为脐下一寸,或说脐下二寸半),是人体的中枢。若能一心意守“忧陀那”,久而久之,百病皆可消除。进而通达周天,运转河车,称之为“忧陀那风”。《安般守意经》中说:“意念有则不得道,意念无亦不得道;既不念有,也不念无。”这意味着,在用意识引导入静时,应保持若有若无、既不助长也不遗忘的状态为最佳。用意过度则为浮,应予以止息;用意不足则为沉,应予以观照。根据“治未病”的原则,重要的是“在其未散时止息,在其未昏时观照”(宋·陈璀《止观坐禅法要记》)。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修定时往往会出现各种“魔事”,即练功中的弊端,要善于识别,以便对症下药,避免走火入魔。《小止观》卷下说:“制造各种苦乐境界来触动人身,皆是魔事。”“魔”由心生,虽非实有却能扰乱身心,障碍善法。《起信论》卷下指出:缺乏“善根力”的人,容易被“诸魔”所迷惑,“或在坐中显现恐怖之相,或显现端庄男女等相”。该书提出的对策是:“应当念唯心所现,境界则自灭,终究不为所恼。”大乘佛教多用“空观”来破除“魔”,认为“本来无一物”,皆是自心所现,因缘所生。应知邪不侵正,息心寂然,“魔”障终将自灭。《六妙门》提到坐禅时出现的各种恶境界均是“业障”所现。此时,应当思维“法身”(即本性)本来清净,不生不灭,而任其境界幻生幻灭。《中阿含经》卷三十说,若从“尽”、“离”、“灭”、“止”四个方面去理解一切事物,则“魔”不得其便。原始佛教多用有针对性的对治法,“如猫制鼠”。如用“不净观”来对付“欲境界”等。此外,禅定功夫渐深,可能出现各种善妙境界。此时若惊喜不已,致使气息虚浮,也属于“乱意”,所以《安般守意经》卷下说“不喜为道意”。

调身

“身安则道隆”。佛家认为,“调身”的功夫应体现在“行、坐、住、卧”一切时刻。如果只能在练功时调身,平时懒散、妄动,则有违于“调身不缓不急”的原则。身不调则气不顺,气不顺则心不定,这是一定的道理。调身的主要形式仍是“坐中修”。佛家多采用结跏趺坐的方式。据《大智度论》卷七说,这种坐式最安稳,身体不易疲劳,心不易散乱。“结跏”就是双腿叠放,“趺坐”是以足背(趺)置于另一腿上。另外,还要配合安手和正身。结跏趺坐又分为全跏式和半跏式。所谓全跏式,即交结左右足背于左右大腿上,以右足压在左大腿上,再以左足压在右大腿上,手式左上右下者,称为“降魔坐”,禅宗多采用此式。与降魔坐方位相反的,称为“吉祥坐”。据说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时,就是采用这个坐式。仅以一足背叠于一腿之上,为半跏式。密宗专以半跏坐为“吉祥坐”。如静坐时出现骨节疼痛,不耐久坐,这是“食多相”,要注意饮食清淡素净,不过饱。打坐以食后二小时为宜。如感到身体沉重、头脑昏沉,这是“疲极相”,要注意用心、劳作,不可过度。还有些弊病,可用假想观来对付。如坐中觉得浑身发热难忍,不妨假想冰凉之景。反之,如觉浑身发冷,不妨假想火热之景。修“拙火定”者,能令身心皆化作火,久炼者经冬不需棉衣。

调息

人的生命在于呼吸,息调则心定。正如《小止观》卷上所说:“使心细致,令呼吸微微。息调则众多疾患不生,其心容易安定。”《安般守意经》认为有三种“息”,即“杂息”、“净息”和“道息”。杂息为常人平时不经意的呼吸,短浅杂乱,如《庄子·大宗师》所说“众人之息以喉”。净息为“数至十息不乱”的数息,即用意念指导的有念之息。而道息则为心境俱泯的无念之息,如《庄子》“似丧其耦”的“坐忘”。《小止观》卷上说息有三种“不调相”,即风、喘、气。出入有声为“风相”,“守风则散”,宜静止妄念。结滞不通为“喘相”,“守喘则结”,宜放宽身体,安坐如“磨石”。气息粗大不匀为“气相”,“守气则劳”,宜设想气息遍布毛孔出入。只有“不声不结不粗,出入绵绵,若存若亡,资神安稳”的“息相”,才属于“调相”,即所谓“守息则定”。坐时又往往出现沉相、浮相。出现沉相时,可“系念鼻端”;出现浮相时,可“系缘脐中”。无非是用下者上之、上者下之的原则来对付。天台宗还用“六气十二息”来对付人体的各种疾患。《小止观》卷上、《摩诃止观》卷八等,均详细阐述了其方法。

调眠、调食

以上所说的调心、调身和调息,是修习禅定的三大要素。“调五事”中其余两事即调眠和调食,虽属一般养生范畴,但练功者也不容忽视。佛家认为,睡眠是一种昏昧的“无明”状态。睡眠太多,则愚痴懒散,荒废修功。因此,《小止观》卷上叮咛学人“不要因为睡眠的缘故,让一生空空度过!”当然,初学者求成心切,睡眠太少,则心中“掉举”(即浮躁不安),身上“疲极”,反而欲速不达。“调食不饥不饱”。《小止观》卷上说:“若食过少,则身体羸弱、心神悬荡,意念考虑不周全。”而“过饱则气急身满,百脉不通,令气闭塞,坐念不安。”二者均能障碍禅定。此外,习静者要不食或少食肥腻浓厚秽浊之物,否则“令人心识昏迷……触动宿病,使四大(身体)违反”。


门·往期精选

7 July 2018



武宗·旗下公众号


武宗·交流群大全

微信群-扫码进入

QQ群-QQ扫码进入




武宗·短视频


视 频 号

快手号:ikunfing

抖音号:ikunfing

关注我们

《武宗》——天下武术宗成。每天分享各门派各拳种武学知识,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格式展现传统武术国粹的魅力,同时传承和发扬武术(武品、武技、武功)的实用价值。武宗“以武学打开世界”为宗旨,以“智者不匹夫,武者无懦夫”为目标。学功夫,除了强身健体,掌握真正的技击能力才是武术之魂,武学之精髓!欢迎您的加入~


2025


Read the original text and discover more

“阅读原文”  发现更多 ~ 

武宗
《武宗》——天下武术宗成。每天分享各门派各拳种武学知识。武宗“以武学打开世界”为宗旨,以“智者不匹夫,武者无懦夫”为目标。武学不仅是大道、哲学,还训练人的智、仁、勇、能。学功夫,除了强身健体,掌握真正的技击能力才是武术之魂,武学之精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