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
组里一个颅内动脉慢性闭塞的女患者,67岁了,糖尿病。症状不重,但是低灌注很明显。这种情况能做搭桥吗?
主要还是看证据。一个研究是CMOSS研究。
主要结局指标对比:针对 324 例症状性颈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对比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联合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手术组主要结局发生率为 8.6%(13/151) ,药物组为 12.3%(19/155),两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风险比:HR 0.71,95% CI 0.33 - 1.54;P = 0.39)。主要结局指随机后 30 天内卒中或死亡或 30 天至 2 年的同侧缺血性卒中。
次要结局指标对比:在 9 个次要结局方面,包括 2 年任何卒中或死亡、致残性卒中、致死性卒中、死亡等,两组均未显示出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例如,2 年任何卒中或死亡,手术组发生率为 9.9%(15/152),药物组为 15.3%(24/157),风险比 0.69,95% CI 0.34 - 1.39,P = 0.30;2 年死亡率,手术组为 2.7%(4/151),药物组为 1.3%(2/155),风险比 3.72,95% CI 0.68 - 20.38,P = 0.12。
亚组分析结果:部分亚组分析提示,大脑中动脉闭塞、MTT>6 秒、rCBF≤0.8 的患者,可能从搭桥手术中获益,但需进一步研究证实。在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中,手术组主要结局发生率 5.8%(4/69),药物组 13.3%(8/60),风险比 0.47,95% CI 0.12 - 1.18;MTT>6 秒患者中,手术组发生率 9.2%(7/76),药物组 17.4%(12/69),风险比 0.57,95% CI 0.21 - 1.59 ;rCBF≤0.8 患者中,手术组发生率 6.4%(5/78),药物组 14.0%(15/107),风险比 0.38,95% CI 0.13 - 1.18。
接着,又有新的亚组分析:
动脉粥样硬化,血流动力学,缺血性卒中,大脑中动脉,卒中
症状性颈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卒中复发风险仍然较高,尤其是伴有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时。在既往的随机对照研究中,颅外-颅内(EC-IC)搭桥手术尚未被证明能改善此类患者的临床预后。因此,探索此类患者中是否存在能够从搭桥手术中获益的特定年龄亚组,并进一步确定最佳获益年龄范围至关重要。
我们对CMOSS研究中的324名患者进行了事后分析,发现对于55.5岁及以下的患者,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EC-IC搭桥手术可以显著降低30天内卒中或死亡以及30天后至2年内责任动脉区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3.2% [3/94] vs 11.6% [11/95];风险比 [HR]:0.255,95% CI:0.071-0.916;P=0.036)。此外,在接受EC-IC搭桥手术的患者中,年轻患者的复合结局风险明显低于老年患者。
本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在55.5岁及以下的特定年龄亚组中,EC-IC搭桥手术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能够改善患者预后,为今后症状性颈内动脉(ICA)或大脑中动脉(MCA)闭塞的卒中患者治疗选择提供了重要证据。
论文摘要
图片摘要
Graphical Abstract
所以,对于67岁的患者,是否需要搭桥来换卒中风险的降低呢?
目前没有证据一定有帮助,但是55岁以下的,应当积极推荐
记录者简介
刘锐
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
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南京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脑卒中绿色通道组长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委会秘书长,经桡动脉介入协作组组长
中国卒中学会青年理事
江苏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委员、秘书
江苏省医学会介入分会青年委员
全国百佳医院取栓治疗金牌医师
参与设计多项大型临床试验及器械研发;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
参与国自然及省基金4项
执笔《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22》等4部指南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