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问1804.【文献】经桡动脉入路在急性后循环脑卒中取栓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系统文献综述和荟萃分析

学术   2024-12-26 07:04   江苏  


文献


研究背景


经股动脉入路是脑血管造影和神经介入手术的标准入路,但经桡动脉入路(TRA)在降低死亡率、发病率和入路部位并发症方面具有优势,且在神经介入放射学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对于后循环脑卒中取栓治疗,TRA 的应用证据有限,目前尚无系统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尽管有指南指出 TRA 是一种可行的选择,但仅基于一项 9 例患者的研究。

研究目的


评估 TRA 在急性后循环脑卒中取栓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包括血管再通情况(TICI 评分)、穿刺到再通时间、90 天功能预后(mRS 评分)和入路部位并发症等。

研究方法

文献检索


于 2021 年 11 月 29 日在 Cochrane 图书馆、PubMed、Web of Science、Scopus、TRIP 和 Embase 数据库中进行检索,使用广泛的检索词以找到 TRA 在后循环脑卒中机械取栓中可提取数据的研究。由两名综述作者独立筛选摘要和标题,随后审查全文文章,对任何差异进行讨论和解决。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病例对照和病例系列,排除病例报告、会议摘要和非英语语言研究,同时排除未将 TRA 作为一线入路或无可提取数据的研究(如前后循环取栓数据未分开呈现且无法从作者处获取后循环数据的研究)。

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估


收集人口统计学数据,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病例系列质量评估工具对研究进行质量评估。将荟萃分析感兴趣的可提取数据分为技术、临床和安全结局三类,其中 TICI 评分、90 天 mRS 评分和入路部位并发症是纳入荟萃分析的条件性结局,穿刺到再通时间、死亡率、症状性颅内出血等是额外关注的结局(仅需满足一个条件性结局即可纳入研究)。

统计分析


对 TICI 评分和 90 天 mRS 0 - 2 的比例进行比例荟萃分析,使用 DerSimonian - Laird 随机效应模型,通过 OpenMeta 软件计算 95% 置信区间(CI)。对于有患者水平数据的穿刺到再通时间,计算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IQR)。使用双尾 z 检验将 TRA 的 TICI 2b - 3 和 90 天 mRS 0 - 2 的汇总比例与近期一项后循环取栓结局系统评价中的经股动脉入路(TFA)数据进行比较。

研究结果

文献检索


共检索到 291 条记录,通过引用检索确定 1 篇额外文章,去除重复和初步筛选后,评估 31 篇全文文章的资格,最终 8 篇文章符合纳入标准,包含可提取的相关终点数据,这些研究均为后循环病例系列或包含前后循环大血管阻塞病例系列中足够的后循环亚组数据分解,联系作者未获得进一步未发表的亚组数据。

质量评估


8 项研究均为病例系列,仅 1 项为前瞻性研究。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病例系列质量评估工具,3 项研究被评为高质量,其余 5 项为中等质量。

基线人口统计学特征


8 项研究发表于 2018 - 2021 年,共 76 例患者接受 TRA 后循环取栓治疗,5 项研究仅检查后循环取栓,其余包含前后循环取栓数据。4 项研究比较了 TRA 和 TFA,3 项研究报告了使用右桡动脉与左桡动脉的病例百分比。汇总平均年龄为 72.3 岁(95% CI 61.1 - 83.6),男性患者百分比为 57.2%,平均术前 NIHSS 评分为 26.9(95% CI 20 - 33.7),95.7% 的病例使用右桡动脉入路,69.8% 的卒中位于基底动脉。

荟萃分析


  • 血管再通情况:7 项研究(n = 65)报告的 TICI 2b - 3 比例为 94.7%(95% CI 89.7 - 99.8),5 项研究(n = 31)报告的 TICI 3 比例为 67.9%(95% CI 42.2 - 93.6)。与比较研究中的 TFA 数据相比,TRA 的 TICI 2b - 3(91% vs. 86%,p = 0.27)和 90 天 mRS 0 - 2(52% vs. 38%,p = 0.10)汇总率无显著差异。

  • 功能预后:3 项研究(n = 33)报告的 90 天 mRS 0 - 2 比例为 49.8%(95% CI 31.5 - 68.1)。

  • 穿刺到再通时间:3 项研究(n = 35)报告或计算的中位数穿刺到再灌注时间(IQR)分别为 24 分钟(18 - 40)、24 分钟(17.5 - 56.5)和 27 分钟(24 - 33.5)。虽然未对 TRA 和 TFA 的穿刺到再通时间进行统计比较,但本研究中报告的中位数时间似乎低于 TFA 系统评价比较数据(17 项报告该结局的研究中仅 1 项中位数穿刺到再通时间<30 分钟),且在特定时间内实现再通与更好的功能预后相关(OR 5.16,95% CI 1.68 - 15.84)。

  • 安全性:5 项研究(n = 57)报告无入路部位并发症,1 项研究(n = 22)报告 1 例桡动脉入路失败(占该研究患者的 4%),1 项研究(n = 11)报告 3 个月死亡率为 36.3%,1 项研究(n = 22)报告症状性颅内出血率为 0%。

研究讨论

主要发现


  • TICI、mRS 和入路部位并发症结局:TRA 的 TICI 2b - 3 和 90 天 mRS 0 - 2 汇总结果与 TFA 在急性后循环脑卒中的大型系统评价结果一致,表明 TRA 在技术和临床疗效上与 TFA 相似。荟萃分析中 TICI 2b - 3 和 mRS 0 - 2 的异质性较低,增强了分析的有效性。5 项研究中 57 例患者未报告入路部位并发症,与 TRA 在广泛神经介入手术中的低并发症率(2.9%)相符,突出了 TRA 的安全性优势。

  • 穿刺到再通时间:虽然未进行统计比较,但本研究中报告的 TRA 穿刺到再通时间中位数低于 TFA 数据,且在特定时间内实现再通与良好功能预后相关,这表明 TRA 可能是一种节省时间的技术,对后循环取栓有潜在价值,但 TRA 和 TFA 组间差异需要进一步研究。部分研究报告 TRA 组再通时间更快,但功能预后无差异,有研究认为随着经验增加 TRA 的手术时间可能进一步减少并取代 TFA 成为首选方法,学习曲线研究也支持 TRA 在脑血管造影中随着经验增加手术和透视时间更短的观点。

研究局限性


  • 总体样本量小(n = 76),且根据各研究的结局报告和前后循环大血管阻塞研究中后循环亚组数据的可用性进一步减少。

  • 未纳入随机对照试验,仅 1 项前瞻性研究,其余 7 项为回顾性研究,回顾性研究存在固有偏倚,如治疗偏好和操作者实践模式等。

  • 存在选择偏倚,表现为右桡动脉穿刺率高于预期,可能是由于操作者对入路部位的偏好而非患者整体适合性,未来研究应基于患者整体适合 TRA 选择病例以减少偏倚。

  • 未审查使用的特定设备和取栓技术,可能影响结果,未来研究应考虑纳入以减少混杂变量并提供更多见解。

研究结论

该荟萃分析表明 TRA 用于急性后循环脑卒中取栓是安全有效的,虽然无统计学显著性,但有迹象表明 TRA 可能代表更快的穿刺到再灌注时间和 90 天改善的功能结局,需要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来充分比较 TRA 和 TFA 组。

Marlowe FJA, Powell E. Evaluating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transradial approach for thrombectomy in posterior circulation stroke.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 2022, 28(1): 1 - 9. doi:10.1177/15910199221107259.



记录者简介




刘锐

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

  • 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南京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脑卒中绿色通道组长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委会秘书长,经桡动脉介入协作组组长

  • 中国卒中学会青年理事

  • 江苏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委员、秘书

  • 江苏省医学会介入分会青年委员

  • 全国百佳医院取栓治疗金牌医师

  • 参与设计多项大型临床试验及器械研发;

  •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

  • 参与国自然及省基金4项

  • 执笔《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22》等4部指南规范

第91病区
常把旧识做新知,神经科的那些基础与进展。公众号主理人:刘锐医生(南京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