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问1841.未明来源栓塞性卒中,破解卒中的”黑匣子“?

学术   2025-02-02 07:01   江苏  


记录

我有一个病人,28岁,却突发卒中,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并没有明确卒中的原因。而这就属于未明来源栓塞性卒中(ESUS)。


每6名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就有1人属于未明来源栓塞性卒中(ESUS)。这类卒中病因复杂,即便经过全面检查,仍难以确定具体栓塞来源。最新发布的《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临床共识声明》指出,ESUS患者未来5年内卒中复发风险高达29%,心血管事件风险达38%。如何破解这一医学谜题?本文将解析ESUS的潜在病因与应对策略。



ESUS为何难诊断?

ESUS的核心矛盾在于:多种病因并存,却无明确“元凶”。例如,一名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心房颤动(房颤)和癌症相关高凝状态,但无法确定哪一因素直接导致卒中。传统“单一病因”思维可能低估其他潜在风险,导致预防措施不全面。



六大潜在栓塞源与风险标志

根据共识,ESUS的栓塞源可分为六大类,每类均有特定高风险特征:

  1. 心脏相关风险

  • 左心房疾病:如左心房自发超声造影(提示血流淤滞)、左心房显著扩大(直径>4.6厘米)。

  • 隐匿性房颤:短时房颤(<24小时)或长时房颤(>24小时)均可能增加风险,但抗凝治疗需权衡出血风险。

  • 左心室疾病:心肌瘢痕、室壁瘤或心肌病(如左室致密化不全)易形成血栓。

  • 动脉粥样硬化

    • 易损斑块特征:斑块内出血、纤维帽薄/破裂、溃疡形态或斑块厚度>3毫米(即使狭窄不严重)。

    • 钙化形态:浅表钙化或“边缘钙化征”(低密度斑块外包裹薄钙化层)提示高栓塞风险。

  • 癌症相关机制

    • 肿瘤相关高凝状态:D-二聚体>2500 ng/mL(正常值的5倍以上)、多发性脑梗死(“三区域征”)。

    • 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NBTE):癌症患者心脏瓣膜上易形成无菌性血栓,脱落可致卒中。

  • 卵圆孔未闭(PFO)

    • 若合并房间隔瘤、大分流或近期深静脉血栓,PFO可能是栓塞“通道”。



    诊断突破:从“猜病因”到“算总账”

    传统诊疗聚焦于寻找单一病因,但ESUS需综合评估所有潜在风险。共识提出“多维风险模型”:

    • 影像技术:高分辨率MRI/CT评估斑块稳定性,经食道超声排查心脏血栓。

    • 生物标志物:D-二聚体、炎症因子(如IL-6)辅助识别癌症或高凝状态。

    • 动态监测:长程心电监测(如植入式心电记录仪)捕捉隐匿性房颤。


    治疗策略:精准预防是关键

    1. 抗凝 vs. 抗血小板

    • 房颤相关ESUS:抗凝药(如利伐沙班)显著降低复发风险。

    • 动脉粥样硬化主导:强化抗血小板(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联合低剂量抗凝。

  • 心脏干预

    • PFO封堵术:适用于年轻(<60岁)、高风险解剖特征(大分流或房间隔瘤)患者。

    • 左心耳封堵:房颤患者无法抗凝时的替代方案。

  • 癌症患者管理

    • 控制肿瘤进展,监测凝血指标,谨慎平衡抗栓与出血风险。


    未来方向:破解ESUS的“黑匣子”

    目前研究聚焦于:

    • 新型抗栓药物:如XI因子抑制剂,降低出血风险。

    • 炎症靶向治疗:针对斑块不稳定性的免疫调节药物。

    • 人工智能预测:整合心电、影像和基因组数据,建立个体化风险模型。



    总结

    ESUS如同一张复杂的拼图,需多学科协作(心内科、神经科、影像科)才能完成。对患者而言,定期筛查潜在风险因素(如心脏结构异常、隐匿性房颤)至关重要。对医生而言,跳出“单一病因”思维,全面评估血栓栓塞风险,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预防优于治疗”——这句医学格言在ESUS管理中尤为贴切。


    参考文献:

    文字整理:deepseek



    记录者简介




    刘锐

    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

    • 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南京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脑卒中绿色通道组长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委会秘书长,经桡动脉介入协作组组长

    • 中国卒中学会青年理事

    • 江苏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委员、秘书

    • 江苏省医学会介入分会青年委员

    • 全国百佳医院取栓治疗金牌医师

    • 参与设计多项大型临床试验及器械研发;

    •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

    • 参与国自然及省基金4项

    • 执笔《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22》等4部指南规范

    第91病区
    常把旧识做新知,神经科的那些基础与进展。公众号主理人:刘锐医生(南京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