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问1799.小脑梗死的教学小讲义?

学术   2024-12-20 07:00   江苏  

记录

今日门诊收了一个表现为双侧小脑梗死,伴有桥脑区域梗死,其中以右侧小脑半球为主的患者。在外院患者做了全脑血管造影,提示是基底动脉中下段的局限性狭窄。

那么基底动脉中下段的局限性狭窄,会引起小脑梗死吗?或者说小脑的血供情况及血供范围是怎么样的?


好,我们来讲一讲小脑。根据我的理解,小脑的结构可以用数字1234来概括。


首先,"一"代表小脑的一个蚓部;"二"是指小脑的两个半球;"三"则是三对小脑脚,分别是上、中、下小脑脚,它们分别连接中脑、桥脑和延髓;"四"则是指小脑的四个核团,分别是顶核、球核、栓核和齿状核。


那么,小脑的功能是什么呢?小脑有三个主要功能。第一个是调节肌张力。因此,很多小脑半球梗死的患者会出现乏力、肌张力下降、深反射降低和易疲劳的症状;另一个功能是协调运动,也就是共济运动。虽然共济运动是一种协调动作,但在进行指鼻实验时,也可能因为肌张力的问题而导致实验不稳;此外,小脑还负责平衡功能。平衡功能的障碍可能表现为站立不稳、左右摇摆、宽基醉酒步态或跌倒趋势。这些都是小脑功能的体现。


供应小脑的血管有三条,均起源于椎动脉。它们从下到上分别是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上动脉。小脑后下动脉通常起源于椎动脉的V4段,也就是椎动脉的最上面一节。小脑的前下动脉通常起源于基底动脉的中下段,而小脑上动脉则起源于基底动脉的上段,靠近尖部的位置。


小脑后下动脉通常是最为发达的,主要供应小脑半球的大部分区域,并且还供应小脑蚓部的下半部分。而且还有延髓背外侧区域。因此,小脑后下动脉的闭塞可能会导致小脑半球大面积的脑梗塞,甚至引起昏迷和猝死,有两个原因,一是小脑扁桃体可能会疝入枕骨大孔,压迫延髓。当延髓受到压迫时,呼吸和心跳等重要生理功能会迅速受到影响。呼吸中枢被压迫可能导致呼吸骤停,心脏的节律和功能也会因心血管中枢受干扰而紊乱,最终引发猝死。小脑半球梗死可能会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例如,梗死组织可能压迫第四脑室,使脑脊液不能正常地从脑室系统流向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在脑室系统内积聚,导致脑室扩张,引发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当颅内压升高到一定程度,超过了脑血管自动调节的极限,脑灌注压急剧下降,大脑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同时对延髓等重要中枢产生压迫,进而导致呼吸和循环功能衰竭,引起猝死。


而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主要累及的结构包括传导束(三叉神经脊髓束,脊髓丘脑束),引起对侧的偏身和同侧面部的麻木;后组核团(前庭核、舌咽核、迷走核),引起眩晕、呛咳、腺体分泌障碍、构音障碍、吞咽障碍;自主神经:下丘脑发出的交感神经,引起HORNER征(瞳孔缩小,眼睑下垂、眼球内陷、同侧无汗)


小脑前下动脉供应的范围最小,包括小脑蚓部、蚓结节、小脑绒球和半球的下面。此外有一根很细但是很重要的动脉叫做内听动脉,是它的一个分支,可引起突聋。除了小脑后下动脉所影响的传导束以外,前下动脉闭塞还会影响的结构是面神经核团,从而导致同侧的面神经麻痹。


小脑上动脉供应小脑半球的上部,小脑蚓部的上部,部分齿状核。其中小脑半球的上部与协调功能关系最为密切。脑蚓部上部的神经元会根据前庭系统的反馈和身体的姿态信息,调整躯干肌肉的活动,以确保身体的平衡和行走的稳定性。如果这一区域供血不足,可能会出现平衡失调和躯干运动不协调等问题。齿状核在小脑的传出通路中处于关键位置,它接受来自小脑皮质的纤维,然后发出纤维投射到丘脑等结构。这些纤维参与了小脑对大脑皮质运动区的反馈调节,对于运动的发起、控制和修正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如果血栓脱落到基底动脉尖,就可能引起中脑,双侧小脑半球上部及双侧丘脑,枕叶的梗死,称为TOP综合征。


图-1小脑的血供 A.侧面观B.底面观




记录者简介




刘锐

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

  • 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南京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脑卒中绿色通道组长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委会秘书长,经桡动脉介入协作组组长

  • 中国卒中学会青年理事

  • 江苏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委员、秘书

  • 江苏省医学会介入分会青年委员

  • 全国百佳医院取栓治疗金牌医师

  • 参与设计多项大型临床试验及器械研发;

  •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

  • 参与国自然及省基金4项

  • 执笔《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22》等4部指南规范




第91病区
常把旧识做新知,神经科的那些基础与进展。公众号主理人:刘锐医生(南京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