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世界,爱文学,爱《世界文学》
梅菲斯托圆舞曲(小说)
陈皓译 / 8
行尸走肉(小说)
陈皓译 / 22
克拉拉姨妈的诡计(小说)
陈皓译 / 37
鸫鸟之墓(小说)
陈皓译 / 44
二〇〇五年塞万提斯文学奖获奖演讲
赵浩儒译 / 76
你让疯狂转了起来(节选)(评传)
〔西班牙〕恩·比拉-马塔斯作 李雪菲译 / 85
这就是快感(小说)
〔美国〕玛·盖茨基尔作 刘智欢译 / 109
爱猫人(小说)
〔美国〕克·鲁佩尼安作 秦贵兵译 / 156
不屈服的女人泪(两篇)(小说)
〔巴西〕孔·埃瓦里斯托作 邵中天译 / 179
不可能强暴这个满是恶习的女人(随笔)
〔法国〕维·德彭特作 李琦译 / 190
睡衣出席戈雅奖典礼(随笔)
〔西班牙〕伊·珂赛特作 张浏浏译 / 206
同意的限度:如何向他之所欲说“不”(随笔)
〔西班牙〕劳·费雷罗作 张浏浏译 / 210
女性主义服务于所有人(评论)
〔葡萄牙〕玛·杜阿尔特作 殷若楠译 / 214
元小说与“米兔”运动——一种新式创伤书写(评论)
〔美国〕玛·多尔蒂作 何芊蔚译 / 228
我的哥哥是傻子
〔俄罗斯〕娜·索洛姆科作 杨柳译 / 243
穆,你去哪儿?
〔新喀里多尼亚〕德·戈洛代作 陈贝译 / 256
诗人查特顿之死
杨靖 / 263
家暴与三八节(外五首)
〔俄罗斯〕伊·科托娃作 晴朗李寒译 / 280
苹果树开花了
〔俄罗斯〕济·吉皮乌斯作 王兆玮译 / 292
墨西哥作家塞尔西奥·皮托尔小辑
塞尔西奥·皮托尔(1933—2018),墨西哥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曾获胡安·鲁尔福文学奖(1999年)和塞万提斯文学奖(2005年),出版过四部长篇小说、十余部短篇小说集和多部散文集。皮托尔通晓波兰语、德语、意大利语、俄语、英语等七国语言,是亨利·詹姆斯、纳博科夫、康拉德、简·奥斯汀、契诃夫等经典作家的西班牙语译者,也是波兰文学在西语世界最权威的学者之一。此外,他还翻译了鲁迅的短篇小说选《狂人日记》(1971年初版,后多次再版),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和《长明灯》三篇。
2005年,西班牙阿纳格拉马出版社推出了皮托尔的自选集《最佳短篇小说选》。爱情与革命,童年与成长,婚姻与现实……皮托尔以不同寻常的巧思处理着看似常见的主题。悬疑情节和未解谜团贯穿其中,故事套故事的双重结构更体现出作家和写作这个行为本身的强在场,如同戏剧中打破第四面墙的时刻,让读者意识到自己正在参与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本小辑从《最佳短篇小说选》收录的十三则故事里译出四篇以飨读者:《梅菲斯托圆舞曲》《行尸走肉》《克拉拉姨妈的诡计》和《鸫鸟之墓》。此外,小辑还收录了2005年皮托尔获颁塞万提斯文学奖时的获奖演讲和比拉-马塔斯为《最佳短篇小说选》所写的序言《你让疯狂转了起来》。
暧昧的“同意”:性与权力专题
自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来自不同学科的众多学者都乐于阐述性关系首先是一种权力关系。性行为双方往往存在权势(如性别、年龄、阶层、经济实力、文化资本)的落差,而这种落差很多时候成为性侵害发生的客观语境。自从2017年“米兔”运动(#Metoo)在美国爆发并扩散到别国以来,性与权力的关系,包括性同意的认定问题,通过一位位受害人的指控再次在公众文化视野里突显出来。本专辑收录了多篇以性与权力为主题的小说、随笔和评论,其中不少篇目是对“米兔”运动所作的回应,涉及“同意”这个被权力、文化和道德所撕扯的概念。
《不可能强暴这个满是恶习的女人》是一篇体现作者傲诞不羁的个性,文辞犀利明快、掷地有声的文章。法国女作家维尔日妮·德彭特在该文里以年少时被强暴的经历为引子来讲述自己的心灵自救之路,解剖男性霸权对强奸话语的塑造,对女性气质的规训。
巴西作家孔塞桑·埃瓦里斯托的两篇小说《不屈服的女人泪(两篇)》基于真实发生的案例,以访谈实录的形式来呈现家庭内部针对妻女的性暴力和身体虐待现象。葡萄牙作家玛利亚娜·杜阿尔特的文章《女性主义服务于所有人》将论说重心放在性骚扰这种侵害行为上,包括它据以形成的压迫性社会体系、心理影响、法律界定、应对策略。杜阿尔特认为唯一能给“霸权男性气质”解毒的药剂就是服务于所有人群的女性主义教育,由此整个社会的集体意识才有可能发生结构性转变。
美国作家玛丽·盖茨基尔的小说《这就是快感》聚焦于当代职场环境中的性骚扰话题。作者以纽约图书出版界“大佬”昆及其异性朋友玛戈为视角展开叙述,着重展示处于灰色地带的性与权力动态,并刻画出不易加以简单道德归类和罪责判定的人物。美国书评人玛吉·多尔蒂在《元小说与“米兔”运动——一种新式创伤书写》一文中指出,《这就是快感》挑战了关于完美受害人和典型施害者的标准叙事,让人从“新奇角度重新审视早已熟悉的风景”。此外,作者重点分析了2018年以来美国文坛涌现的多部长篇叙事作品,指出它们都是出自女作家之手,以权力不平衡中的性关系为主题,但更重要的是,它们恢复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的元小说写作,并“赋予其全新而严肃的伦理目的”。
美国作家克里斯汀·鲁佩尼安的小说《爱猫人》将关注点从职场骚扰转向了约会场景中男女双方的微妙互动。在鲁佩尼安所展开的这条从初见、网聊、复约、滚床单到最后分手的短暂恋爱轨迹中,我们可以看到男女双方细微而真实的心理博弈,其间充满了相互试探、猜想、表演、拉扯和误会。
本专辑还收录了西班牙纪录片《黄色天花板》(2022)的导演伊莎贝尔·珂赛特和编剧劳拉·费雷罗的文章。该纪录片是受害者对性侵犯的控诉之作,亦是她们的自疗之作。两位创作者在各自文章里都响应“米兔”运动,谈到性骚扰背后的权力以及改变现状之难。
娜塔莉娅·索洛姆科:我的哥哥是傻子
娜塔莉娅·索洛姆科(1950—),俄罗斯作家,生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主要写青少年题材作品,曾在儿童报纸、儿童文学出版社等处任编辑。首次公开发表的作品是短篇小说《加拉古茨基的山羊》(1976),其“细腻的心理描写与轻幽默”得到读者和评论家的肯定。第一部著作是中短篇小说集《假如我是老师》(1984)。索洛姆科的作品在希腊、塞尔维亚、日本、斯洛伐克、德国等地翻译出版。短篇小说集《山羊,傻子与信鸽》获俄罗斯2007—2008年度“秘藏梦想奖”之“描写动物与生物界的最佳作品奖”。
《我的哥哥是傻子》选译自《乌拉尔》杂志2011年第12期。小说讲述了一个有关农村留守儿童的故事。几个孩子出于无聊而寻人开心,得来的却不是快乐。作者以简朴的语言写下一场事与愿违的恶作剧,写出众生的爱与失落,爱与救赎,爱与忠诚,爱与宽恕……
德维·戈洛代:穆,你去哪儿?
新喀里多尼亚群岛位于南回归线附近的南太平洋上,是法国的海外属地之一。德维·戈洛代(1949—2022)是该地区用法语写作的原住民女作家和诗人,已出版《沉船》《柱状松的种子》《在海螺的灰烬之下》等十余部小说和诗歌集,是当地最大民族卡纳克族首部小说的作者,也是新喀里多尼亚当代文坛的代表作家。戈洛代深受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积极投身政治,曾任当地政府副主席,致力于卡纳克民族独立。写作主题关乎原住民与殖民者的斗争、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家乡的习俗与风物等,是对新喀里多尼亚的社会面貌、历史变革和自然世界的诗意阐释。
《穆,你去哪儿?》选自沙粒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戈洛代短篇小说集《日程》。短篇集中的作品在致力于揭露后殖民社会弊病的同时,着力表现了卡纳克人的精神世界。在《穆,你去哪儿?》中,巫术是卡纳克人对抗殖民者、争取民族身份和历史地位的武器。
杨靖:诗人查特顿之死
一八五六年,前拉斐尔派名家亨利·沃利斯的一幅油画在伦敦文艺界引发轰动,自愿为画家充当模特的是维多利亚时代著名诗人、小说家乔治·梅瑞狄斯。在这幅名为《查特顿之死》的画作中央,是年轻诗人查特顿仰卧的身影,仿佛他是在睡梦中安详地离世;然而在诗人右手边的地板上,却散落着一个药瓶——画家宣称,这是伦敦警方在案发现场提取的实物原型,经鉴定,瓶中物乃是剂量足以致命的鸦片酊。问题是:诗人是自杀还是他杀?如系他杀,又是谁杀死了查特顿?
伊丽娜·科托娃:家暴与三八节(外五首)
伊丽娜·科托娃(1967—),俄罗斯诗人,作家,医学博士。2003年获得《抬升》杂志奖,2009年获得布尔加科夫文学大赛奖。2018年诗集《潜水艇》获得“莫斯科账单”小奖。长诗《家暴与三八节》发表于《镜子》杂志2019年总第54期。其他五首短诗选自诗集《潜水艇》。
科托娃的创作在俄罗斯当代诗坛占有特殊位置。她喜欢采用自由、直接、率性的语言,诗句鲜活生动,果敢有力。她的诗歌对现实生活中的荒诞现象不乏幽默调侃,但又隐隐透出忧患意识与无能为力的感慨。她通过敏锐的观察,发现社会当下存在的尖锐问题,引发读者的共鸣,有评论家据此将她的作品称作社会的警报器。关于诗歌的形式,科托娃认为诗人不该总关注诗句是否押韵等技巧性问题,而是要让诗歌创作获得绝对自由,即“完全打开它的呼吸”。关于诗歌的思想深度,她认为诗人在创作中应避免过于单一、僵化的思维模式。
济娜伊达·吉皮乌斯:苹果树开花了
济娜伊达·吉皮乌斯(1869—1945),俄罗斯白银时代“老一代”象征主义代表人物之一,著名诗人、小说家、剧作家、文学评论家及社会活动家。《苹果树开花了》(1893)是其首部短篇小说集《新人》中最具代表性的开篇之作。
点击上图,订阅全年《世界文学》
点击上图,订阅单期《世界文学》
添加《世界文学》小助手
获邀进入《世界文学》分享会3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