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的明就仁波切与妈妈和哥哥措尼仁波切
我从十一岁开始,就住在北印度达兰沙拉西边的智慧林寺。两年后,进入三年闭关,我很快发现一个显而易见的矛盾之处:一方面我们在学习的是“财物没问题、食物也可以、名声也是可以的,一切都是心”;另一方面,又像是我们必须捨弃一切。
一个下午,我去大殿一侧的僧房,拜见我的闭关上师——萨杰仁波切。跟往常一样,他一手拿著念珠,一手转著经轮转。经轮里装满了密咒经文,最普遍的是“嗡玛尼贝美吽”(大悲观世音菩萨的心咒),转经轮是由木质手把支撑著装著经文的金属圆筒,用手握著木把轻转,就可以把加持和祝福传送出去。
我向仁波切解释说,他所教导的在我听来像是:必须放弃我在尼泊尔和印度的生活,“你的意思是要完全的出离吗?”我问道,“我必须到森林或住在山洞里吗?”
仁波切引用了一位印度佛教大师帝洛巴对他的弟子那洛巴的教言,他回答我:“显相,不会把你束缚在轮回中,只有你自己的执著,会将你捆缚在轮回里,重点是要放下执著。”
仁波切停下来等我的回应,而我通常保持沉默请他继续,接著他说:“这不代表要沉溺于物质享乐,那永远不会带来快乐。只要能放下,无论你身在山洞还是皇宫,都会快乐。”
接著,萨杰仁波切手掌向下,抓住他的老菩提子念珠,展示放下和放弃的差别。“念珠代表我们的经验,”他说,“你越想抓得紧,越多的念珠会从你的手指间滑出。”
“当你奋力想抓住所有的珠子,你的手越来越紧,直到你疲惫不堪,最后放弃努力。”他松开手指,让念珠落在膝间。“但是,”他接著说:“放下不是放弃。这是另一个例子。”这时仁波切手掌向上托住念珠,“这就是放下。”他解释道,“现像是没有问题的,财富也不错,金钱也可以拥有,感知也是一样,问题在于执取。这样放下,你不再紧抓著念珠,但你仍然掌握著它。这裡主要的差别是:手掌向下紧抓,还是向上托住?向上托住代表智慧。”
放下就是智慧。如果我们抓得太紧,是徒劳无益的。从轮回转心向涅槃的训练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放下执著。这样听起来你会觉得松一口气吧?因为障碍我们快乐的主因,不是我们漂亮的房子或声名显赫的工作,而是我们的执著。然而,放下不是像丢垃圾,或给无家可归者一件旧外套那么简单,从轮回中让自己解脱出来,其实有如剥离自身的皮肉。
通常,如果我们在外在的物质的层面什么都不捨弃,是无法直接契入无执心的。因此,法道包含鼓励不同程度的出离修持。禅修本身就是出离:无论我们的心多么混乱、执著或充满贪欲,我们仍然从世俗生活的压力中抽身出来,去试图认识内心的困惑,这已是迈出了很大一步。学习如何让心从迷惑的习性中出离,如果我们修持前行,是为了在自身中找到真正解脱的来源,这是另一大步。
萨杰仁波切和我父亲,都经常一再讲同一句话:“我们已经拥有这段旅程所需的一切。”为什么他们一直重复这句话呢?因为即使我们明白它的意思,仍然不是真的相信,没有人百分之百的相信,但那也没关系,我们总是需要一个开始。
去发现我们已经拥有的,听起来似乎很容易,事实却未必。我们对轮回的执著是如此坚固,以至于没有任何外力可以击破它,突破必须从内在而来,开端便是放下所有对自己内心的投射、建构及固有的观念。去认识自己真正是谁。能达到这个目的,最有效的工具——就是禅修。
别被大象牵著走——堪布冈夏的口诀与教言 (二)用“九住心”拴住心中的疯狂大象——驯象有术
加持是如何运作的?真的有人能给予加持,有人能接受加持吗?· 宗萨仁波切
不要把修行当作工作,所以没有“下班”时间!· 大宝法王噶玛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