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所说的真理分为两种—胜义空性真理与世俗名言真理。
胜义空性本身并无分类,但以众生思惟的角度而言,需要运用让他们能够理解的各种不同言词、语句来说法。众生的心思各异,习气诸多差别,因此佛陀以「空性」、「般若波罗蜜」、「如来藏」等各种不同的角度来阐述胜义空性。而阐释世俗名言的则为更多,对于染污有情的业、因果与清淨五道等,佛陀所提到的名相多到难以计量。
在古印度,佛陀的开示大约超过一千多卷经函。之后佛教在印度式微,发生很多教难,导致大部分的经典遗失。在西藏流传的约莫一百卷左右,其余的甚至连经名都无从知晓。在某一部论裡就提到,有部《不净观经》共计一百卷,光是这一部经就有一百卷了!
所有世俗名言的真理,按照显宗的说法分成三乘教法;若按照密宗的说法,则归纳为四部密续。按历史的说法,密宗里的密续经典从头到尾是由许多佛所宣说,一位过去佛宣说后,接着又由另一位过去佛宣说,现在的经典只是由释迦牟尼佛将当时佛所说的内容宣说出来而已。
瑜伽部中有句藏文「普明」,梵文音译为「萨尔嚩维嘎」。以前释迦牟尼佛还未出世,大约在人寿数千岁时,有座森林裡剩下一位修持普明的仙人,他大概在过去迦叶佛时代即已从事修行,在历史上确实有这样一个人物。过去佛的四部密续与未来佛的四部密续都是相同的,未来同样也会有三乘教法。
佛所说的一切法是真实法,因此佛说一切法皆为空性。所谓的「无色、受、想、行」等与「无色、声、香、味」等,就是指空性。由于空性的缘故,使我们能看见世间的色法,能听见声音,两者并不矛盾,而且很合理。
因为空性,所以能听见声音;因为空性,所以能感到快乐;因为空性,所以能感到痛苦,这一切都是合理的。
世上能表演障眼法的魔术师以及能言善道的诗人也说「空性」,但是他们所说的「空性」与现象界是有矛盾的。
他们说:「一切都是空性的,所以什么都没有。」或说:「一切都是空性的,所以没什么好害怕的。」「一切都是空性的,所以杀生也无所谓。」
这些都不是真理,而且与现象界是矛盾的。
佛陀在世俗名言上,说了许多业与因果等道理,其他人都不能理解业与因果的微妙之处,佛陀却能道出各种世俗的微细差别相。事物的差别相可说千差万别,此地繁杂,无人能解,佛陀能够把它们说出来,又毫不违背胜义空性。
因为差别相无量无数,所以是「空」,它们从不谬的因果关系当中产生。
造罪所受的苦,是因空性而有;行善所得的快乐,也因空性而来。
播种后能生出各种果实,也是因为空性才能实现。
不论有多少世俗的差别相,佛陀说由于空性的缘故,它们都不违背世俗的现象,也不违背胜义的实相。
世上的魔术师与诗人等说了许多世俗的差别相,他们的言论与胜义空性是相违的。他们说:「播种能生果,善恶皆有报,所以空性是不可能的。」
当你耽着于世俗时,就与胜义产生了矛盾,由于不了解世俗的差别相也是实相,所以无法给出全面的说法。
有些人说杀蛇与蚊子等无罪,因为它们对人类有害;杀牛与羊等就有罪,因为它们对人类有益。
由于没有了悟真实法,除了这样解释以外,就不知该说什么了。
而佛陀说法时,因为已经现证一切法,能够看透众生的心思,知道他们心里想些什么,有些什么习气,所以能够依据众生的心思给予佛法。
佛陀的各种神通变化,也是为了让众生对佛法产生兴趣而展现的。神通能令人生起欢喜心,众生欢喜之后就对他们说法。
神通不能直接利益众生,虽然佛陀展现了无数的神通,然而这些神通无法把众生拔出轮迴。唯有透过说法,令众生证悟实相,才能脱离轮迴。
借由佛陀心续中的定力与愿力,未来如果出现弘法者,都是仰仗佛陀的加持。现在有说法者、通达佛法者,也有精于禅修的行者,这些都是仰仗佛力才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