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考看家长成色

文摘   2024-06-27 07:32   北京  

中考期间,家长聊天,共同结论居然是孩子信不得。不过,信不得的归因并非谴责孩子,而是家长反思自己失职,没有成为可以帮助孩子成长的好家长。


第一位是女孩子家长,说孩子二模后,决心要认真学习,家长感动欣慰之余发现孩子说得好却做不到,依然是起床晚手机恋。

第二位女孩子家长,说她家好一点,一模后想要认真学,但是不知道怎么学,效果并不好。

第三位男孩子家长,说给了儿子很大自由度,孩子可以自由上网搜讲解,自己选老师找课程,孩子每天汇报都是形势大好,收获巨大,但好像在退步,最后意识到孩子拿着pad没少玩,玩的时间可能比学习时间多。孩子明白中考没考好时,发誓要戒pad和网络。家长反思自己太盲目,无原则相信孩子,认为孩子能上四中去实验,可以考清华进北大,实际孩子是靠不住的。家长要相信孩子,但也要监督孩子、帮助孩子,不能一厢情愿认为孩子可以自己顺利成长。


聊起来,认为孩子信不得是通常情况,也有完全自律可信的少数孩子。但是,哪怕孩子非常理性,可以做到知行合一,家长也要保持必要的了解和关注以便可以发现问题或者及时提供帮助。关注加帮助是家长的基本义务,做不到,便是失职。可惜,我们明白的太迟。而且,必须承认,我们多数家长做的未必有孩子好。


继续复盘,家长认为有些科目教考分离严重,仅仅依靠课本知识难以应付升学考试。在市重点、区重点、普校体系之下,依次择优选拔。头部校的择优标准超越课本教考水平。对这一现象的解读和应对,决定学习目的和发育路径。如果能上升到理性层面,会从容一些;如果仅仅感性以对,很容易落到下成甚至被分流。


孩子和家长的通病是把目标当成现实。实际,想要与实现之间,存在巨大鸿沟,需要非常理性加巨大努力方能跨越。对考试体系的理解、对学习资源的获取能力、对孩子成长的有效帮扶,组合在一起,便是家长的成色。


大家还认为,考试形式变化非常快,难易没有定数,上一届家长的应试经验往往对当届已经不再适用。所以,经验或技巧,意义不大,核心是对基础知识的深刻理解加充分消化,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孩子强大的阅读能力和探索精神。基础好,保中游;阅读能力和探索精神强,保上游;题型和难度年年变,喂养永远跟不上形势,家长需要刻意努力以帮助孩子主动成长。



复联
教育分观念、资源、实践三个层面,复联倡导先进育人理念,发现并传播优质资源,尽可能分享成功实践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