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北京女孩,学业极好,高考去了顶流强校。
以前向女孩妈妈取经,总说没什么经验,一直散养,小学、初中比较普通,中考前后才登堂入室,成绩源于孩子自我发育好。
最近又见,继续探究,听妈妈聊了很多心得,才明白:佛系的潜台词一定是大觉悟、高成就。低水平的接受不叫佛,而是懒的借口或者事实的无可奈何。
妈妈的教育观完整且清晰,一时记不全,我尽力还原:
孩子分层,家长其实更分层。孩子分层的依据是成绩、升学和发展潜力,家长的分层则在于认知。相信即所见,选择即成就,人往往因为认知限定自我,教育也不例外。
教育的主体不仅仅是孩子,更包括家长和家庭。有的家长有主动成长的意识,用自己的成长带动孩子;有的家长自己不反思、不求变、不进步,而仅仅要求孩子努力,可能相当于跑步少了一条腿,瘸腿跳不快。
比没目标更糟糕的是目标出错,违背规律,搞摧残式教育。目标正确也要预防念经式叨叨、暴力式反应、机器式控制、冷模式忽略等常见问题。
积极和愿意付出都是好事,但是方向错误的奔跑,意义不大;没思考、不选择,听捷径、信速效,净想好事的梦想式思维会破坏成长和奋斗的根本逻辑,是一种精神鸦片。
陪伴很重要,家庭陪伴是一方面,朋辈陪伴是另一方面,好的伙伴互相激发,彼此成就。家长要鼓励孩子积极社交、选择伙伴,也要尽量创造条件帮助孩子发现、发展好伙伴。
家长有目标,孩子也要有方向,很多大孩子不知道为什么努力,甚至到了大学都没明白为什么报这学校、选这专业,整个人生随波逐流,形不成持续发展的长期积累。
学校的本质不是全人培养,基本责任是义务教育和知识传授,家长不能忽视家庭教育的责任和意义。
人无完人,最才华横溢的人也有自己的短板和不足,认清和接纳自我是走向成熟的必修课。家长努力的时候也要评估孩子的器量,别三分大小塞十分物力,最后物损器破,得不偿失。把现有才智发挥到极致好过装纳吸收不了的堆砌。
父母不要放大问题,不要灾难性思维。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成就感是人生成长的原动力,人生有高潮、有低谷,美好体验和坚定信念就是人生底线。
妈妈庆幸亲子关系蛮好,没有打压或者把控孩子,给了相当自由,作业不写或者质量不高时也没逼迫,孩子因此获得了自我发育的契机。妈妈分享的教育观字字珠玑,堪称真经,这部心经让我觉得,世上的成就多半不是偶然,想要孩子成为角儿,家长先得自己成全自己。
教育从业家长附议分层现象,并认为做不好甚至犯低级错误多数不是因为经验少,而是因为认知不到位。有人对学习和生活的理解止于表面,看到的都是现象;有人能够分析问题、探究原因,追求深度和广度,可以发现基本逻辑;还有人透彻本质,能够顺应规律,甚至创造性发挥。忙于现象容易随风飘,探究逻辑能够形成优势,把握规律则才可以游刃有余。
掌握既有知识的上限是好学生和工程师,新知识的发明人则是科学家和创世者。
见识即命运,意识觉醒大于盲目努力。